生活

十二世紀至今 巴黎羅浮宮的小歷史與冷知識

非池中藝術網
更新於 2020年05月21日02:46 • 發布於 2020年05月19日16:00 • 林侑澂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巴黎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圖/取自flickr

作為全球最大規模的藝術博物館之一,巴黎羅浮宮博物館 Museacutee du Louvre一再成為各種藝文工作者津津樂道的指標。館內收藏的三大鎮館之寶:米洛的維納斯、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和蒙娜麗莎,到維梅爾、卡拉瓦喬等等大師的經典名作,以及廣場上的玻璃金字塔。都為世人提供了美感及文化史研究的重要素材。也在連結經典與當代藝術的進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那麼,除了小說《達文西密碼》中的軼事之外,這座神秘的宮殿還有那些有趣的背景故事呢?

【建築的起源】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羅浮宮的黎塞留館Richelieu Wing。圖/取自Condeacute Nast Traveler

羅浮宮最初由法王菲利浦二世在1190年下令建造,建築物最初是以保護巴黎的軍事要塞為興建目的。14世紀,巴黎市區擴大,建築物不再位於邊界,查理五世將其改建為皇室住所。16世紀,原始的中世紀建築被夷為平地,法蘭西斯一世採用了更宏偉的文藝復興風格重新興建。後來歷任法國國王反覆地改造擴建,直至18世紀法國大革命期間,這棟宮殿才做為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1793年)。

【曾經是法國的經濟財政部】

雖然作為美術館開放,但是博物館右方的黎塞留館Richelieu Wing,在早期還是被法國政府作為經濟財政部使用。也就是說,當時的法國人會收到「請把您的報稅單寄到羅浮宮」的通知。到了1980年代後期,時任總統的弗朗索瓦bull密特朗FranccediloisMitterrand,將該部門遷至巴黎東部,將整座羅浮宮完全交由館方規劃運用。

【羅浮宮依舊是間學校】

從很多的角度來說,羅浮宮授予的藝術史學位,或許是最接近藝術史本身的學位。館內的羅浮宮學院Eacutecole du Louvre就是一所1882年創辦的高等教育機構,有著完整的學士/碩士/博士課程。該校長期致力於考古學、人類學、博物館學、藝術史和文化史研究,為全球的策展或考古團隊提供了穩定的人才支援。

【其他的羅浮宮】

阿布達比羅浮宮 Louvre Abu Dhabi。圖/取自wikipedia

位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布達比羅浮宮 Louvre Abu Dhabi,在2017年正式對公眾開幕。該館由巴黎羅浮宮授權指導及支援,甚至在全球注目下購入了達文西名作:救世主Salvator Mundi(雖然該作至今行蹤成謎)。而更早在2012年,法國北部的煤礦小鎮朗斯Lens,就已經有一間朗斯羅浮宮 Louvre-Lens成立。該館的距離所謂的文化中心很遙遠,似乎有點怪異。但館方表示:「我們希望成立一個將文化帶給大眾的項目,尤其是在有著大量勞動階級的區域。他們不一定能夠常來巴黎,所以博物館為他們來了。」

【坐在羅浮宮裡臨摹經典】

從1608年開始,亨利四世就曾邀請藝術家們到羅浮宮複製皇家收藏(甚至提供食宿)。秉持著「藝術家的教育不僅是就讀藝術學院,也包括了學習古典大師。」羅浮宮至今依舊可以申請臨摹。這個項目每年開放150-200位經驗豐富的藝術家入館,並且每次可以有為期三個月的工作時間(食宿自理)直接向大師學習。該項目獲選資格後,往往需要候補超過兩年的時間,但對於許多的藝術家而言,這依然是一個難得而可貴的學習機會。

【羅浮宮曾經被拋棄】

自從太陽王路易十四完成了凡爾賽宮Palace of Versailles的建設,法國皇室就從羅浮宮搬遷至凡爾賽宮居住。這讓1682年之後的羅浮宮處於一個空城的狀態,宮內的藝術品可以說是處於被遺忘的狀態。直到100多年後法國大革命結束,該建築才重新被作為博物館開啟。@P

【畢卡索曾被指控偷了蒙娜麗莎】

羅浮宮的三大館藏(左)《米洛的維納斯》、(中)《蒙娜麗莎》和(右)《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圖/取自wikipedia

藝術家畢加索Pablo Picasso自1904年定居巴黎,而在1911年蒙娜麗莎Mona Lisa遭竊時。由於他曾經透文學家友人固利姆bull阿波利奈爾Guillaume Apollinaire,取得了一組羅浮宮在1900年代失竊的伊比利半島雕塑,而受到法國社會的懷疑。

然而在這個藝術史上的驚人案件裡,真正偷走了蒙娜麗莎的是一位叫Vincenzo Perugia的義大利年輕移民。他堅稱法國皇帝拿破崙掠奪了義大利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傑作,必須歸還。但事實上是,達文西本人早在16世紀就將這件作品贈於法王弗朗西斯一世。該作品在法國皇室流傳已久,並沒有所有權的爭議。但是這位義大利移民,還是被不少的義大利人民視做民族英雄。

【首位展出的在世藝術家】

在1971年10月之前,被視為藝術史重鎮的羅浮宮,都未曾策辦在世藝術家的展覽。歷史上首位獲得這項殊榮的藝術家,則是被懷疑偷畫的畢卡索。有鑑於畢卡索對於藝術及文化的貢獻,羅浮宮在他90歲的時候,於館內的大畫廊 Grande Galerie為其舉辦的展覽。

【被切割的作品】

Paolo Veronese,《維羅納塞在迦納的婚禮盛宴Veronese#39s Wedding Feast at Cana》。圖/取自wikipedia

在羅浮宮的館藏中,尺幅最大的作品《維羅納塞在迦納的婚禮盛宴Veronese#39s Wedding Feast at Cana》超過了700平方英尺。這件作品是拿破崙軍隊在1797年入侵義大利時,從威尼斯取得的戰利品。當時為了將大畫運往法國,拿破崙下令將其切成兩半。這件受過傷的作品至今仍可以看見拼接的痕跡,也成為了另類的歷史見證。(原作目前展於羅浮宮,而作品的複製品則是在威尼斯修道院的原址展示。)

【二戰時期的撤離】

二戰期間德軍攻城掠地,1939年時任國家博物館主任的雅克bull賈哈德Jacques Jaujard曾經預言法國國會將被佔領。為了躲避納粹的掠奪,賈哈德提前將(包括蒙娜麗莎)總計4000件的重要作品,運往巴黎西南兩小時車程的盧瓦爾河谷香波堡 Chacircteau de Chambord in the Loire Valley。根據紀錄,最後一件離開羅浮宮的作品是勝利女神像。這個措施讓這些館藏在1940年德軍入侵後,能夠在戰火之中倖免。由此可以看出法國政府即便處於戰爭狀態,依然對於文化的保存懷抱著高度的重視。

【一件看30秒 能看200天】

羅浮宮的阿波羅畫廊Apollon Gallery。圖/取自Condeacute Nast Traveler

羅浮宮從歷代皇室貴族的收藏累積至今,大約有著55萬件館藏。其中絕大多數還是藏於庫房,以輪流展出的方式呈現。但若是以每件作品欣賞30秒為基準、不考慮作品間的距離,大約需要不眠不休200天才能看完全部的作品。而如果是將羅浮宮所有的展間並排,則是會銜接出8英里(約12.9公里)的驚人長度。

【皇室的品味】

曾經的皇宮雖然已經成為了博物館,多數參觀者都專注於經典作品。但依舊可以從建築物的風格裝飾,一窺拿破崙三世的起居空間,從中看見當時的皇室風華及品味。其中位於黎塞留館的國家宴會廳與繪畫室,更是18世紀洛可可美學風格的完美典範。

羅浮宮展間 蒙娜麗莎前的人群。圖/取自Condeacute Nast Traveler

羅浮宮中心,由建築師貝聿銘(1917-2019)所設計的玻璃金字塔。無論是在知名度或是圖像象徵性,都可以說是羅浮宮的代表之一。當然,這個華人設計、埃及造型、工業材料製成的作品同時也讓驕傲的法國 / 歐洲人評價兩極。曾經有許多的文字敘述指稱,金字塔一共用了666片玻璃組合,意圖將這件作品與野獸、惡魔的象徵數字牽連。但事實上,673片玻璃才是真實的數字。

資料參考:Condeacute Nast Traveler

延伸閱讀:羅浮宮近期動態

加入【非池中藝術網】LINE@,藝文展覽訊息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