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一到,天氣悶熱、潮濕,各種細菌、黴菌容易滋生,許多皮膚疾病油然而生!但皮膚上的病灶通常大同小異,尤其是毛囊炎、疥瘡、青春痘及粉瘤,看起來都像一顆顆紅疹,嚴重的話還會伴隨著膿皰、疼痛感。當皮膚上突然冒出突起物,到底如何分辨呢?
諮詢專家/新光醫院醫學美容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台北秀傳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捷靚皮膚專科診所院長徐常捷
毛囊炎
毛囊炎是指皮膚毛囊發炎,主因就是天氣悶熱容易流汗,或是經常穿著不通風的衣褲,如緊身衣、牛仔褲,導致細菌或黴菌容易滋生,常見病菌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痤瘡桿菌、皮屑芽孢菌及毛囊蟎蟲,容易造成毛孔、毛囊感染發炎。如果反覆發作形成慢性毛囊炎,嚴重會導致毛囊的死亡,出現脫髮、禿頭等問題。
症狀:
輕微的毛囊炎,皮膚表面會泛紅、腫脹、發癢,出現一顆顆的紅色丘疹,具有疼痛感,有如青春痘;黴菌引起的毛囊炎,有如濕疹。
嚴重急性發炎感染,會產生黃白色膿皰、結節囊腫,若是多個毛囊同時發炎、反覆感染,會形成「疔瘡」,有如粉瘤,自行處理容易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留下疤痕、黑色素沉澱、蟹足腫等後遺症。
好發季節:
夏季。
好發部位:
頭皮、頸部、前胸、後背、肩膀、手臂、大腿內側、鼠蹊部、臀部。
好發族群:
熬夜、喜愛運動、皮脂腺分泌過多、高熱量飲食習慣。
治療:
細菌性毛囊炎:
使用局部抗生素藥膏塗抹患處,約1星期可治癒。
黴菌性毛囊炎:
使用局部抗黴菌藥膏塗抹患處,以及使用抗菌成份藥用洗劑清潔患部,合併口服抗黴菌藥物治療,大約1~2個月以上。
疔瘡
:局部切開引流膿皰清創,或是局部注射消炎針,合併口服抗生素藥物,需要治療1星期以上。
預防:
1.做好個人衛生習慣,流汗後立即擦乾、更衣或洗澡。
2.早睡早起,不熬夜。
3.避免油炸、含糖等高熱量飲食。
4.穿著寬鬆通風的材質,例如:絲、棉、麻,避免牛仔、尼龍、人造纖維等布料。
疥瘡
疥瘡是由疥蟎感染引起的皮膚傳染病,人眼無法看見疥蟎,牠會侵入皮膚角質層,並寄生在人體皮膚表面。醫師可根據臨床詢問病患的生活接觸史,並透過刮取患處皮屑檢查,立即診斷是否為疥瘡。
症狀:
疥瘡的病灶變化多端,可以是全身或局部性的紅斑、丘疹、水皰、膿泡,容易與毛囊炎、濕疹產生混淆,會伴隨強烈的搔癢感,尤其夜間比白天更加嚴重,容易造成病患皮膚破裂,以及半夜癢醒、失眠。
好發季節:
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
好發部位:
比較不會感染臉部,常見於人體皺摺處及柔軟的部位,例如:手指縫、腳趾縫、頸部、腋下、肚臍、鼠蹊部、臀部縫、陰部、乳房下緣。
好發族群:
衛生習慣不佳、免疫力低下、臥病在床者,以及學校、軍營、監獄、安養院等生活聚集的場所。
治療:
使用滅疥外用藥膏,可以直接殺死疥蟲,必須修剪指甲,並徹底塗抹全身,建議頸部以下至腳趾縫,一個療程為2星期。感染者的貼身內衣褲、枕頭套、床單、棉被等,應使用60 度以上的熱水燙過並高溫烘乾。
另外,由於疥瘡傳染性極高,通常初次感染後約要1個月才會發病,所有同住的接觸者,無論有無出現症狀,應一同接受治療。
預防:
1.注重個人衛生清潔習慣。
2.避免出入群聚密閉的場所。
青春痘
青春痘主要是痤瘡棒狀桿菌過度增生所致,醫學上稱為「痤瘡」。當皮脂腺分泌旺盛、角質代謝不正常,產生粉刺造成毛孔阻塞,引起毛囊慢性發炎反應,形成痘痘,容易與毛囊炎、粉瘤及疔瘡混淆。一般來說,青春痘大小為0.5公分,最大不會超過2公分以上。
症狀:
毛囊發炎造成皮膚泛紅、紅腫、粉刺、丘疹、膿皰,可能伴隨疼痛感,容易造成暫時性的色素沉澱,自行處理不當可能引起蜂窩性組織炎,甚至嚴重發炎反應可能侵犯真皮層,產生結節型及囊腫型痤瘡,容易留下痘疤、疤痕。
好發季節:
夏季。
好發部位:
臉部尤其是T字部、兩頰,以及頸部、前胸、上臂及上背部。
好發族群:
油性膚質、喜好油炸飲食,以及青春期、生理期、更年期族群。
治療:
粉刺型痤瘡:
局部或大面積使用酸類外用藥膏,可以長期使用預防長痘痘。
膿皰般痤瘡:
局部或大面積使用酸類外用藥膏,以及口服四環素、紅黴素及磺氨類抗生素及抗發炎藥物,治療約7周至半年時間;嚴重者可使用口服A酸藥物,療程為4到6個月,但懷孕者禁止使用。
結節型痤瘡:
口服A酸療程,建議進行疤痕治療。
囊腫型痤瘡:
口服抗生素、A酸藥物、局部注射消炎針,或是進行局部引流膿皰。
預防:
1.正確洗臉方式,每天洗臉至少2次,並做好肌膚保濕。
2.生活作息規律、避免熬夜。
3.避免高熱量、辛辣及高升糖指數食物。
4.避免壓力過大。
5.醫師指示長期使用酸類外用藥膏。
粉瘤
粉瘤是長在位於皮膚真皮層的囊腫,醫學上稱為「表皮囊腫」,也是皮膚科門診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主要原因是皮脂腺阻塞或外傷產生傷口,導致老廢角質代謝物堆積皮下形成囊袋,造成皮膚突起物,且會不斷增生。
粉瘤初期為米粒大小,外觀像是粉刺、青春痘,但是不會自行消失,也可能隨著時間逐漸增大,最大可以達到8~10公分以上,與「疔瘡」不容易區分,千萬不行自行擠破,容易細菌感染發炎,造成蜂窩性組織炎。
症狀:
皮膚表面明顯隆起,突起物中心可以看到小黑孔的開口,擠壓時會出現有酸臭味的粉狀油脂物質,發炎感染時會產生紅腫、疼痛感,甚至自行破裂而流出膿血。
好發季節:
沒有季節之分
。
好發部位:
全身都可能發生,尤其是臉部、頸部、背部、耳朵、腋下、手腳、鼠蹊部、臀部。
好發族群:
皮脂腺分泌過多、容易外傷、穿耳洞者
。
治療:
一般來說,大部分的粉瘤如果沒有持續增生,可以和平共處,非常少數可能是皮膚惡性病變。若是影響外觀、壓到神經產生腫脹感,醫師可以根據粉瘤大小、嚴重程度及患者需求,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
針對緩解發炎症狀,可進行局部引流膿皰、外用抗生素藥膏合併口服抗生素,以及局部注射類固醇,不建議自行使用青春痘治療藥物;但細菌趁機而入,仍可能反覆發炎感染。
若是希望完全根除可接受粉瘤切除手術,通常復發機率不大,手術是將分泌物引流,再取出整個囊袋、並縫合傷口,術後需使用美容膠帶約6個月,可避免產生疤痕。
預防:
1.避免自行擠壓痘痘及其他皮膚外傷。
2.避免穿著緊身衣物。
延伸閱讀:
- 天天戴口罩最怕痘痘危肌來襲!請先備齊這些療癒系天使好物,才能呵護打造完美無瑕肌!
- 頭皮出油長痘痘怎解?頭皮也需勤做保養,洗頭時請注意這4步驟!
- 4招控管肌膚油田!皮膚科醫師提醒:酸類使用過度反而會造成「內油外乾」~跟著這樣做,粉刺、痘痘out!
更多推薦:
● 臉有「線條感」才年輕!陳國玉醫師用鳳凰電波讓女星趙唯伶大V臉變小V,「被朋友Tag的手機照片,竟跟自己修過的一樣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