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看好電動車,硬體創業才性感!結合台灣供應鏈,Mesh Ventures最新基金將加強投資台灣

創業小聚
更新於 2021年09月24日10:33 • 發布於 2021年09月22日06:13 • 曾令懷

汽車——在人類的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產物,改變了我們的移動方式、速度乃至商業的發展,然而這樣一個龐大的產業也已經停滯了好長一段時間;隨著氣候變遷愈發嚴重,汽車終於有機會迎來下一個振奮人心的轉變:電動化。

根據勤業眾信的《2021汽車產業趨勢與展望》報告,2020年電動車共賣出250萬台,在總銷量占比中從2019年的2.5%提高至3.5%,儘管與傳統的石油、柴油汽車相比仍有不少的差距,但報告中也預估未來10年電動車會以29%的年複合成長率持續向上攀升——或者說,這是個現在進行式——特斯拉的市值在2021年飆破7,000億美元讓Elon Musk躍居全球首富、Apple稱將實踐Apple Car、鴻海打造電動車平台MIH、包括Rivian與中國的小朋等新電動車品牌出現,甚至連老牌車廠也轉往電動車製造的市場,可見人們對電動車市場的狂熱。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來自台灣的Mesh Ventures(聚達創投),聚焦於伺服器、自駕車與物聯網三大領域,已經投資了16間新創,包含五月SPAC上市的自動駕駛卡車Plus,以及被NVIDIA收購的高精地圖DeepMap。「Mesh從台灣出發,是因為台灣有廣達、聯發科、台積電、宏碁等等,這就是台灣的基礎,也是這些新技術背後的能量。」Mesh Ventures的創辦人、同時也是董事總經理的喬國筌(Edward)說。

軟體再夯,仍需要硬體的創新技術才能實現

不同於大多數矽谷的創投,Mesh Ventures投資的新創當中,做硬體科技、材料創新的新創佔據了絕大多數,形成創投圈當中獨特的身影。對於Mesh Ventures的投資選擇,Edward認為現代的運算能力與軟體產業爆發,為許多硬體設備帶來高質量的成長,因而形成萬物智慧化的物聯網時代,這是Mesh Ventures的第一個投資主軸;隨著設備智慧化,對運算能力、資訊溝通與能源轉換的新需求也隨之而來,關於伺服器的新技術成為第二個Mesh Ventures看重的技術領域;最後則是在2015年開始,Mesh Ventures注意到汽車電動化與智慧化的趨勢,汽車將等於一台行走的物聯網伺服器,因此成為Mesh的第三大投資主軸。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Mesh Ventures投資的AI Plus也在2021年透過SPAC上市。

「我們不斷在看這個世界的變化,」Edward說,台灣所熟知的矽谷創投圈傾向可以快速成長的軟體新創,是因為硬體新創的投入時間與開發週期較長,不符合他們的期待,「但是軟體的升級,半導體等硬體技術也要升級才能實現,所以硬體技術的創新也是個極具成長空間的事業。」

以Mesh Ventures在第二支基金開始就關注電動車為例,電動車的充電系統與半導體息息相關,甚至已經成為半導體成長的主要驅動力之一,「電網的電進入電池時,需要將交流電轉換為直流電,但過程中會出現熱能,過去也許可以透過很多散熱零件散熱,但電動車強調輕量化的時候,就必須從物理材料的角度去解決問題;我們認為矽已經不足以應付這個需求,而氮化鎵(GaN)這種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才是解方,所以投資了Navitas這家公司。」Edward解釋,另外一家來自台灣的源傑科技,Mesh Ventures也是以相同的投資哲學去看待的,車聯網時代高速且大量的訊息傳遞,需要光通訊這樣的技術才有辦法支援。

Navitas在2021年透過SPAC上市

不過,Mesh Ventures並不只是投資硬體新創而已,另一間被NVIDIA收購的高精地圖新創DeepMap就是一間軟體新創。「當汽車可以自駕後,除了鏡頭光達雷達等,地圖技術也非常重要,」Edward說,DeepMap的地圖技術另Mesh印象深刻,儘管是軟體公司,但並不違反Mesh的投資原則。

延伸閱讀:NVIDIA收購高精地圖新創DeepMap!看好自動駕駛導航市場,台灣Mesh Venture也投資

不過,Edward也坦言,如何辨別這個技術是否為「常青樹」才是最困難的地方:「這個技術可能當下是最厲害的,但會不會很容易被取代掉通常是我們內部討論最久的,說到底,底層的矽智財IP(SIP)還是要夠強才行。」

除了技術能力之外,Mesh Ventuers也看重團隊的商業策略,例如在設計生產線的思維是否能有效壓低成本,或者以更貼近市場需求的形式去推廣產品,「就Navitas來說,以氮化鎵材料製作能源轉換的新創有不少個,但是Navitas把其他確保安全與穩定性的電路也做在氮化鎵上面,從車廠的角度來說,買一個零件可以享有全部的功能,當然會選擇Navitas。」Edward舉例。

Mesh Network的核心——發揮台灣所長

除了資金投入之外,Mesh Ventures最大的關鍵優勢在於「Mesh Network」,也就是以台灣供應鏈為核心的網絡資源。無論是外國或台灣本土的新創,Mesh Ventures在評估之餘也能迅速找到該新創在整個生態圈的定位與角色,並適時地連結相關的台灣供應鏈資源。

「美國那麼多創投,美國新創願意找我的關鍵就在於,台灣供應鏈的關係與資源只有我們才有,當供應鏈有了什麼變化或新技術出現,我們可以即時回饋給新創,這是美國創投無法給予的。」Edward說,當自己在看案子的時候,一定會放在心上的一件事就是:這間新創的題目,一定要跟台灣的供應鏈有關

生態系的養成並不容易,除了時間以外,還是需要時間,尤其在技術與硬體領域,沒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是難以建立人脈的,而這對材料科學背景出身的Edward來說更是不簡單。不過好在美國「跨領域」的教育氣氛薰陶之下,Edward對於不同領域的整合應用擁有極大的熱忱與興趣,更是開啟往後成立創投的基石。

2008年,Edward在美國成立了顧問公司KAMIA,廣納各領域的人才協助新技術商品化,為的就是將好技術可以跨領域應用到市場上;原本只做顧問服務的他,在一次參與日本電動輪椅新創的投資經驗之後,徹底開啟新的視野。

「當時有個做電動輪椅的日本新創名叫Whill,是個結合了各領域的專家組成的團隊,非常符合我跨領域的精神,他們原本要在日本量產,後來我們的團隊發現很多元件其實是台灣可以提供甚至製造的,所以我們派了工程團隊把關鍵元件改成台灣的鈑金折彎等,最後為他們減少了六成的成本。」Edward回憶,這個案子使得他有了hands-on VC(積極投入的創投) 的想法,以創投基金的模式幫助新創與新技術,更讓他思考「身為台灣人」的特色與優勢何在。

2010年,Edward回到台灣,並開始建立台灣的供應鏈人脈,從廣達、聯發科、台積電到宏碁這些引領台灣GDP的巨頭們。碰巧當時Edward認識了林宇輝(Sam Lam),他給了Edward一個問題:台灣硬體這麼強,是不是可以做些什麼事情?天時地利人和與一點推波助瀾之下,Mesh Ventures在2015年成立了,並且以台灣為出發點,投資新興的技術新創。

Mesh Ventures團隊,前排左一為Mesh Ventures共同創辦人Sam。

Edward表示,雖然目前仍有七成是投資在外國的新創團隊身上,但既然身在台灣,Mesh Ventures或許可以做更多事情,「最新的第四支基金,我們會放更多精力在台灣的新創,目標會將五成的資金挹注在台灣新創身上。」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