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胃痛竟胃癌?5族群最危險

早安健康
更新於 2018年07月16日10:49 • 發布於 2018年07月17日07:00 • 陳郁文

【早安健康/連以婷報導】胃痛是很常見的文明病,舉凡生活壓力大、工作忙碌的人,大多有胃炎,一餓就開始胃痛,而且症狀頻繁,與其找醫師不如吞顆胃藥草草了事。然而,這樣做,長久下來,對身體健康會有什麼影響嗎?

小心胃藥副作用 胃藥又稱制酸劑,當胃酸、胃部環境PH值降到5以下,胃酸過多引發不適,胃藥有好幾種用途,例如: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 中和胃酸:制酸劑(Antacids)。
  • 抑制胃酸分泌:組織胺受體阻斷劑(H2 receptor antagonists),以及最新的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roton-pump inhibitors)。
  • 舒緩緊張焦慮引起的胃痙攣:抗痙攣劑(Antispasmodics)。
  • 保護胃黏膜的保護劑(Mucosal protectants)。 

當然,胃藥不是多吃多好,因為往往伴隨著副作用,例如成分多為金屬化合物的制酸劑,內含鋁鹽、鎂鹽、鈣鹽等,不但會影響其他藥物的吸收,對腎臟不好的人來說也容易造成身體危害。另一種抑制胃酸分泌的胃藥,長期使用後可能影響營養素吸收,例如鐵、B12的吸收,或導致血液中的鎂下降等。

胃癌5大危險因子 胃藥並不是萬靈丹,但需要常吃胃藥反映個體腸胃健康不良,如胃黏膜表層破皮(胃糜爛)和更嚴重的胃潰瘍等,這些疾病造成的胃部疼痛感,讓人對胃藥養成習慣性依賴。

胃癌初期症狀不具特異性,多與胃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等胃病相似,加上症狀斷斷續續,讓人容易不以為意,習慣自行服用藥物紓解不適,久了也就掉以輕心,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指出,胃癌有5大危險因子不可不慎防,如果有這樣因子者,最好每年安排胃鏡檢查: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 慢性胃炎者:體內有胃幽門螺旋桿菌,或長期熬夜、又菸又酒、三餐不定等,都可能造成慢性胃發炎,進而增加誘發癌變的可能性。 
  • 有癌症家族史者:家族罹癌表示身體本質就可能存有較易誘發癌症的基因,此外,亦可能跟家族共同的飲食習慣、生活環境有關。 
  • 曾動過胃切除手術者:曾做過胃部切除手術超過10年者,其罹患胃癌的風險較高,因此建議最好每年安排胃鏡檢查。 
  • 中壯年以上:據統計,女性胃癌患者九成發生年齡在45歲以上,男性則是在50歲以上。 
  • 免疫力差者:免疫力差或患有自體免疫疾病者,體內癌症發展的進程速度較快,很可能在一年內癌化,更應建立每年檢查的習慣。

胃癌症狀不可不慎

胃癌早期症狀與消化系統其他疾病相似,除不可掉以輕心外,如果身體出現以下幾項症狀,則應立即尋求醫師協助,做進一步的檢查:

  • 吞嚥困難
  • 胃痛
  • 嘔吐
  • 體重下降
  • 腫瘤併發潰瘍出血:吐血、血便、瀝青色糞便。

預防胃癌小撇步 國人罹患胃癌的比例雖然有逐漸下降的趨勢,但據衛生署統計,2010年胃癌仍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的第六名。醫師提醒,除了定期篩檢確保胃部健康狀況外,生活飲食習慣也很重要,應避免高鹽、醃漬、煙燻及加工食物,多吃抗氧化的蔬果,如深綠色蔬菜、胡蘿蔔、花椰菜、芭樂、奇異果、蘋果等,並且保持運動增強免疫力,降低癌症找麻煩的機會。

>>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週週抽​【健康好禮一份​!】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