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話題》以文字作為鏡頭、基底與依靠:《長鏡頭》

Openbook閱讀誌
更新於 2024年12月26日10:28 • 發布於 2024年12月26日10:00 • 劉梓潔

每當被誇獎「文字具有影像感」,或是「因為影視背景,小說中充滿畫面」時,我總是感到心虛。在劇本中,文字的確是影像的工具,但在寫文學作品時,不就是要寫拍不出來的東西嗎?事實上,在創作的當下,我會加倍警覺,我現在是在描述畫面呢?還是讓文字走在前面?文字的節奏、氣韻、音律、語感是不是都如呼吸般渾然天成了?更重要的,是不是像作品可以代替作者簽名般地,形成了個人獨特風格?

我喜愛的法國導演侯麥曾自嘲說,因為沒辦法當個好的小說家,才來當導演。所以,對於能寫的人,為什麼要拍片呢?我也始終好奇。以我自己而言,是將編劇當作工作,將接案作為收入來源。但要賺錢,可以教書、當公務員、賣雞排,為什麼要寫劇本呢?我想,還是源自對電影的熱愛。即使不是在第一線拍攝現場,想到自己的文字可以作為「一劇之本」,還是會恨不得祭上更多的熱情。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然而,曹仕翰導演是屬於生來要拍片的那種作者。完整扎實的學院訓練,加上多部短片的實戰經驗,一直到交出了長片劇本《南方時光》,籌備多年後完成拍攝。轉眼已入行十多年。讀完《長鏡頭》書稿,好似看到一位導演拉開抽屜,拿出一疊筆記本,說:我是這樣走過來的。

我認識的導演之中,能寫、會寫的不少,但「認真」寫的,很少。所謂「認真」,是指把文字當作另一種創作媒介,質量皆用心經營,而非把文字作為影像的「周邊商品」。

大部分導演聽到「你寫得很好,要不要認真寫些什麼?」時,都是回以:「拍都沒時間了,還寫咧!」或是「我不會寫,你幫我寫比較快吧!」但從《長鏡頭》可以讀到在這十多年裡,「文字」是如何作為基底與依靠,支撐著曹仕翰的電影創作。我相信曹仕翰也是在書寫之中會感到安穩靜定的人。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長鏡頭》不只是「導演養成記」而已,更是一個成長於南方——高雄的年輕人,對自己成長過程的溫柔凝視。以文字作為鏡頭,在黑暗與光亮之間緩緩攀移,如首篇〈微光〉的童年電影院;或手持直接親臨現場,直探尷尬與難堪,如〈密道〉一篇那滿滿一桌難吃又坑爹的旗津海鮮。整本散文集,就像是在履行侯孝賢導演在電影學院給曹仕翰的建議:「你應該回高雄拍你最有感覺的故事。」曹導不但交出了電影《南方時光》,還交出了散文《長鏡頭》。

南方青年因電影而北漂,光怪陸離的頂樓租屋記是養分,電影導師Y導演的嚴厲調教是肥料,但曹仕翰深知自己踩踏的「土地」才是創作之本。這些磨練與訓練終得回到原鄉故土開花結果,於是我們讀到這些多以簡練而悠遠的兩字為題的長散文:〈更迭〉、〈機遇〉、〈南飛〉、〈星盤〉⋯⋯等等,如一顆顆重新命名的行星,組成了曹仕翰的南方宇宙。

由於近年追蹤曹導的臉書,不免期待翻至書末會不會出現〈之敏〉或〈小牛〉等記述妻兒的篇章(笑),我想那應該已在另一個新抽屜裡,期待曹仕翰的下一部文字作品。●

長鏡頭
作者:曹仕翰
出版:九歌出版
定價:36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曹仕翰

成長於高雄,為了拍電影離開長大的地方。現職導演、編劇。到了北部才知道原來衣櫃裡的衣服會發霉。想念高雄的寬闊與陽光,過往兩部短片《春之夢》、《貓與蒼蠅》都回高雄拍攝,皆入圍全世界最大的短片影展法國克萊蒙費宏國際影展,並入選金馬獎、台北電影節等國內外多項重要影展。而最新電影計畫《南方時光》著眼90年代高雄少年的成長故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定期贊助

  • 單筆贊助

  • 300

  • 500

  • 1,000

  •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 300

  • 500

  • 1,000

  •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 劉梓潔(作家)
    2024-12-26 18:00 長鏡頭, 曹仕翰, 散文集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