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康健》2025年度好醫生揭曉 誰撐起台灣醫療的未來?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1月09日03:34 • 發布於 01月09日03:34 • 出處/康健雜誌 文/鄧桂芬 圖/陳德信、陳弘璋攝
《康健》2025年度好醫生揭曉 誰撐起台灣醫療的未來?

康健X30大醫學會合作評選

《康健》和台灣30個最權威的專科醫學會合作,依據「醫術醫德」、「國際聲譽」和「與時精進」3大指標,甄選出該科別的〈年度好醫生〉。這是《康健》第3屆年度好醫生選拔,這一次,我們聚焦50歲以下的中生代醫師,他們有的已是名醫,有的正在成為名醫的路上。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這30位醫界明日之星是誰?是怎麼養成的?

《康健》超過10人的採訪團隊深入北中南東,一一實地訪問他們,看他們如何承先啟後、扛下台灣健保世界第一的招牌;又如何在這個醫療人力荒年,憑熱血、熱情、傻勁,理直氣壯地撐著。他們值得被人們好好看見、被制度好好對待。

老一輩常講:「第一賣冰,第二做醫生。」曾經,賣冰和做醫生並列最賺錢職業。特別是醫生,披上白袍、掛上聽診器,就象徵了智慧和社會地位,更令人羨慕。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到現在,賣冰的還是穩穩地賺,但醫療業卻已變成人們口中的血汗勞工。醫師面臨高工時、過勞、醫療糾紛等高風險,甚至「五大皆空」──內、外、婦產、兒、急診科的人力短缺,成為媒體和社會關注焦點,白袍光環不再耀眼。

成績最頂尖的高中生也不再以醫科為唯一第1志願。

2024年大學入學申請放榜,各大醫學系出現了118個缺額,包括北醫、高醫、長庚都未能招滿。相反的,「護國神山」台積電所帶動半導體業的榮景,以及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掀起的AI熱潮,吸引不少未來精英轉向電資科系。

雖然身處數位時代,讓人離不開晶片,但更不能沒有醫生,數量龐大的優質醫師對整個社會至關重要,每個人一輩子一定會生病。

醫療教育危機:誰來守護救命科?

2024年11月,一名畢業於波蘭醫科大學的婦產科醫師,因手術失誤導致病人死亡,遭法院判刑。這起事件掀起了「波波醫師」爭議,也出現對醫師專業素養的質疑。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在接受《康健》訪問時直言,爭議背後反映台灣醫學教育的深層危機,而危機的核心問題在於健保制度設計不夠合理。當「救命」的科別賺不了錢,年輕人用腳投票,寧願選牙科或美容醫學,「救醜」不「救命」。

吳明賢半開玩笑地說:「我退休後可得把身體養好一點。」這句話背後,透露他對未來台灣醫療人才發展的深深憂慮。

圖片來源 / 康健資料

年度好醫生: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典範?

的確,在這個醫療缺工、新血逃亡的暗黑年代,誰還要做一定過勞、不一定發財、又可能被告的熱血好醫生?

《康健》年度好醫生(The Good Doctors)邁入第3年,發動這個專題的初衷很簡單:每個人都需要看醫生,找到「好醫生」始終是人們最關心的問題。《康健》今年和台灣30大專科醫學會合作,特別選拔50歲以下的好醫生,由各醫學會推舉出該科最傑出的中生代醫師。

這群明日之星可說是醫界的三明治世代。他們在自由勃發的解嚴後成長,經歷個人電腦、網際網路、遊戲、大數據、AI科技洗禮。比起老一輩醫師,他們更懂新技術、更愛跨科合作;比起新生代醫師,他們受過師徒制訓練、一加班就是沒日沒夜沒得抱怨,更有人文素養,更願為醫療吃苦耐勞。

他們也是「全民健保」第1代醫師,剛進醫學系沒多久,全民健保開辦(1995年),他們用血汗換來健保世界第一的美譽,但醫生光環卻逐漸由盛轉淡。

為深入報導這30位遍及台灣各地的好醫師,《康健》派出16位記者到他們服務的醫院一一實地採訪,每一位好醫師談到健保,都百感交集,不約而同提到浮動的健保點值。畢竟,他們親身體會便當從50元漲到150元,但醫療報酬毫無「漲」進,甚至因點值限縮往下掉。

而他們還得扛下醫術、醫德、醫魂承先啟後的重任,沒有熱血、熱情、傻勁,很難一直撐下去。

堅守崗位的醫魂:30名好醫生如何撐過重重壓力?

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好醫生的典範:對專業保有熱情,有抗壓性和「耐挫力」,懂得跨科合作、溝通協調,並且跳脫既有框架思考。他們能同理病人、視病如親,不放棄替病人找到最適合的照顧方法。

應對高壓工作,每位好醫生各有方法保持身心靈平衡。

有的人是運動派。泌尿科醫師羅浩倫有空就到健身房報到;神經內科醫師鍾芷萍熱衷瑜伽或重訓;心臟內科醫師宋思賢每天清晨5點跑步、週末騎車;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周振凱喜愛打桌球、跑步和健身。

有的人是音樂迷。整形外科醫師蔡嘉軒沉迷單簧管,斜槓當管樂團團長;心臟外科醫師張睿智則練小提琴,參與弦樂團練習;曾差點出片當歌手的家醫科醫師彭仁奎,則習慣在緩和安寧病房中彈琴,撫慰病人與家屬。

吳明賢曾說,醫師教育的重要一環是要有值得效法的典範(Role Model),這30名醫師無疑是年輕一代的典範。《康健》透過他們的故事,號召更多優秀年輕新血投身醫療行列,更期待社會和制度好好對待這些拚了命照護我們生命的好醫師。

延伸閱讀:

流感症狀懶人包:感冒差異?多久會好?4招症狀緩解

21萬人受影響!健保「停復保制」廢止,旅居海外也要繳健保費?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