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

去維也納金色大廳欣賞音樂會,一定要穿著正式嗎?

致旅程
更新於 2024年09月24日05:11 • 發布於 2024年09月24日01:29 • 夏金剛

在「維也納大酒店Grand Hotel Wien」用餐,之後去「金色大廳Vienna Musikverein」欣賞音樂會,是我期待已久的行程,要說朝聖的心都有,因為知名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正是在金色大廳演出,卡拉揚、小澤征爾、祖賓梅塔等大師都曾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在新年時分向全球獻藝。

金色大廳大門

維也納代表性酒店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不過,在音樂會開始之前,咱先專心吃飯,「維也納大酒店」開業於1870年,是奧地利首都第一家豪華酒店,它擁有300間客房、200間浴室、蒸汽電梯和電報局,宏偉的外觀和精緻的內裝引起轟動,甫開業便成為維也納的社交中心,且長年一房難求。了不起的是,其優雅魅力並沒有變成歷史,即使到了今天,奧地利政府依然安排來訪元首、皇室成員、國賓下榻於此,其地位歷久彌新,聲勢不墜,可說是維也納最優雅、最具代表性的五星級奢華酒店之一。

1870年擁有的先進浴室 圖©Grand Hotel Wien
維也納大酒店 圖©Grand Hotel Wien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晚餐在酒店七樓的「1870露台餐廳」,空間裝潢精緻古典,色調溫暖,用餐客人宛如出席國宴,個個盛裝、舉止優雅,我注意到其中有好幾桌體面的日本家庭,父母氣質尊榮,不到10歲的一雙兒女,男孩穿三件式西裝打領結,女兒穿小禮服,妝髮與媽媽一樣精雕細琢。相較之下,我們白天都在旅行,直接從景點來到餐廳,穿得休閒不說,兜了一天也略顯狼狽,因此,乍見餐廳與客人擺出的陣仗時,真有那麼點寄生上流的羞赧,我只好擠出「只要你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的演技,神色自若地走到座位。

1870-露台餐廳 圖©Grand Hotel Wien

晚餐為三道式套餐,光麵包奶油就有上等貨的檔次,今天已是捷奧匈之旅的第8天,我也算麵包老司機了,但1870-露台餐廳的麵包奶油硬是脫穎而出,至於湯、主菜、甜點,即使不是專業美食家也吃得出醬汁的層次、廚藝的深度,然而捷奧匈的料理對台人來說下手偏重,所以大家常常會說出自相矛盾的形容:「味道很香,肉好嫩,可惜太鹹或太甜了…」

邀你加入致旅程LINE好友~GO YOUR OWN WAY~

三道式套餐 圖/夏金剛

古典主義美學建築

享用完高檔美食,從酒店走到金色大廳只需5分鐘,演出時間為八點十五分,不過最好提前45分鐘到,果然抵達時,大廳前已站滿了,依穿搭來觀察,從休閒服(鬆一口氣)到全套正裝都有,雖然牛仔褲、球鞋不合格,但有鑑於觀光客不太可能穿西裝皮鞋旅行,館方也就順應錢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音樂會門票 圖/夏金剛

金色大廳的對面不巧在施工,鐵圍籬縮減了路寬,我即使用廣角鏡頭也無法納入建物全景,十分可惜。因為開幕於1870年1月6日的維也納金色大廳是全球最負盛名的音樂廳之一,以其建築之美、卓越的音效設計和在古典音樂史中的重要地位聞名於世。

開演前的人潮 圖/夏金剛

該建築由「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Gesellschaft der Musikfreunde」委託建造,該協會成立於1812年,旨在促進維也納的音樂文化,丹麥建築師「特奧菲爾·韓森Theophil Hansen」模仿了古希臘神廟,擁有宏偉的科林斯柱、精美的天花板壁畫和雕像等古典元素,對稱的比例讓它顯得既雄偉又和諧,是一幢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

延伸閱讀 | 三分鐘變歐洲世界遺產達人,西洋建築一看就懂

古典主義金色大廳 ©C.Stadler/Bwag

金色大廳寄物須知

進入大廳後,要先去寄物處存放外套或包包。這點非常重要,對國人也挺陌生,在此特別說明:

背包、登山包均得寄存,論件計酬,每件1歐元,這部份很容易理解,但女士的包包超過某個尺寸,照樣得寄放,即使告知太太的側肩包裡有護照和錢,很抱歉,麻煩妳去寄放。

最嚴格的是,歐洲室內多會開暖氣,你脫下厚外套,拎在手上,聽音樂會時擺在腿上,也沒礙著誰,NO,麻煩你去寄放。簡單來說,你只能人進去,大型隨身物品一概寄存,不然在驗票時,會被一副沒得商量的冷漠表情攔下,寄放流程很簡單,我把背包交給對方並告知內裝攝影器材請小心輕放,至於外套類多半都會幫你掛起來,件數點清後付錢,對方會給你一張號碼,到時憑這張紙就可以領回寄存的衣物。一旦寄存妥當,驗票人員會根據門票上的座位,熱心指示你該走哪條樓梯或哪道門進去。

一樓大廳 圖/夏金剛

入口大廳兩側的樓梯通往地下一樓,那兒有男女洗手間,根據太太的經驗,中場休息時間有20分鐘,稍微晚一點去,是根本不用排隊的。除此之外,地下一樓同時也是社交區,設有小賣部販售輕食和飲料,你會看見很多老外在立桌旁喝酒聊天。

地下一樓社交區域 圖/夏金剛

金色大廳禁用相機

金色大廳內部不能使用相機 (手機可以),進場後大約有15分鐘可以自由拍照,一開始還怯生生,總以為歐洲音樂廳內有眾多繁文縟節須遵守,直到有人開了第一槍,發現衝到舞台前拍照也沒遭喝叱,大家才如起義般群起猛拍,金色大廳的內部裝飾尤其精采,鍍金的陽台、精緻的雕像和水晶吊燈,天花板上飾有壁畫和裝飾性元素,散發出奢華的氛圍。

樂團兩側也有座位 圖/夏金剛

至於觀眾席,共分為中央、側邊架高以及二樓,由於是一百五十幾年前的設計,中央觀眾席幾乎沒斜度,如果個頭嬌小會看得很辛苦,但是換個角度想,有幸坐在保存良好的古蹟聽音樂會不是更難得嗎?

側邊架高觀眾席的座椅也不是面向舞台,所以從頭到尾都要轉頭看,有趣的是,架高觀眾席一路延伸至舞台旁,距離近到觀眾幾乎成了樂團的一份子,那應該是最不好的座位,因為你打個呵欠,都逃不過全場觀眾的視線。

四根柱子後方是站票區 圖/夏金剛
金碧輝煌的天花板 圖/夏金剛

據我的觀察,二樓第一排會是最理想的座位,想必票價不便宜,價格區間從8歐元~95歐元,不過,其中最讓我驚訝的是,一樓最後方有站票區,觀眾隔著一道欄杆,全場站立聆聽,站票只要5歐元,幸好金色大廳並不大,長約48米,寬19米,高17米,可容納約1,744名觀眾,並有300個站立席位。

側邊架高觀眾席&二樓觀眾席 圖/夏金剛
金色大廳座位表 ©訂票網站

維也納莫札特樂團

雖然觀眾席的傾斜度不夠友善,但金色大廳的音響效果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之一,演奏廳的高度、結構以及內部材料的選擇,使得聲音既清晰又充滿共鳴,無論在哪個座位都能享受到豐富的音效,因此常被形容為完美。

終於,今晚「維也納莫札特樂團The Vienna Mozart Otchestra」的30名音樂家登場了,他們將演出1.5小時,中間會有20分鐘中場休息時間。表演為了復刻莫札特身處的古典時期(約1750~1820年),全團皆著歷史服飾上台,這些花紋繁複、色彩鮮艷的長外套、馬甲,都是嚴選布料後,按照當時的剪裁風格精心縫製,其中還有一些世界級著名歌劇演唱家在維也納歌劇院演出時穿過的服裝,由樂團在1994年通過競拍取得,特別珍貴。你有種觀賞法國歷史的錯覺,事實上也不算錯,因為古典時期全歐皆尊法國凡爾賽宮為時尚中心。

維也納莫札特樂團 圖©Vienna Mozart Orchestra

今晚除了演奏莫札特的交響曲、協奏曲之外,還包括他著名歌劇中的詠嘆調和對唱。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指揮家第一次舉起指揮棒,現場立刻鴉雀無聲,指揮棒第一次落下的瞬間,所有樂器音符組出和諧的音樂時,我內心有種美夢成真的悸動。「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始於1939年,在二戰後迅速成為全球觀眾心中象徵著希望和未來的音樂盛典。如今,該音樂會成為全球的傳統活動,每年向超過90個國家直播,觀眾達到數百萬人。雖然今天演出的並不是維也納愛樂,但想想能來到音樂之都維也納,在象徵古典音樂的優雅與傳統的聖殿中欣賞大師級的演出,渾身雞皮疙瘩起個不停。

文化旅遊探索

樂團首先以多數人耳熟能詳的曲目暖場,大廳中果然迴盪著溫煦又清晰的音場。誠實地說,當你坐在金色大廳,不太可能只聽音樂,我經常不專心地東張西望,時不時瞄向天花板的繪畫、裝飾細節、觀眾席上的人,我也看見剛才在維也納大酒店用餐的日本家庭,他們都來了,只不過孩子們已經睡翻了。在節目尾聲,指揮家開始和觀眾玩起遊戲,要大家跟著音樂打拍子,他偶爾會戲耍觀眾,引發全場哄堂大笑,於是,最後幾首曲子就在舞台上下歡欣、沸騰的互動合作下圓滿落幕,散場時,我發現手掌已整個拍紅。

結束後立刻趕去寄物處領回自己的物事,雖然現場因人多略顯混亂,但取件十分順利,畢竟人家有百來年的經驗傳承,我急什麼急。當我心滿意足地走出金色大廳時,發現我的私家馬車還沒有來,算了,幸好酒店不遠,遂和太太在微冷的三月寒風中,散步回酒店。2024年3月29日,我們短暫回到了上個世紀初,在維也納上流社會待了幾小時,這是我喜歡的文化旅遊模式,畢竟來到世界音樂之都若不聽一場音樂會,就像與維也納人最自豪的價值核心中間隔了一層紗。

聊著聊著,我和太太發現今晚的酒店和音樂廳都在同一年開幕,那時正是奧地利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Emperor Franz Joseph I」如火如荼地執行著他的「環城大道Ringstraße」都市發展計畫,大舉拆除舊城牆,讓奧地利從中世紀走向現代化,從此將維也納改成了今天的面貌,下次我們再來聊環城大道,維也納最重要的觀光大道。

PS.每次介紹奧地利皇帝都要附加一句,他的太太是西西公主(Sisi)。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