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東歐,是許多人嚮往的旅行地,但在出發前,我也留意到有不少人會先搜尋如何「防小偷」,似乎對此有些擔憂。
我今(2024)年去了兩次東歐,第一次是在 5 月份跟團旅遊,行經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與中歐奧地利,第二次則是 6 月份跟大女兒一起自由行,除了前述國家之外,還多去了幾個中歐國度。
在正式出發前,許多親友都提醒我「東歐扒手多,要小心」。我妹妹也提到,她的同事剛從東歐結束旅行,在當地被偷了皮夾,旅行團在行前也不斷提醒團員們要小心扒手。不過,這樣的貼心提醒,卻造成我在 5 月的東歐古堡之旅過度焦慮,不斷注意著自己的皮包、觀察周遭情況,無法好好安心享受旅程。
在 6 月份自由行時,我告訴自己「保持警覺,但不要過度焦慮」,這才真正投入在東歐的人文景致與文化遺產中。透過本篇文章,我將分享自己這兩次旅行的親身感悟。
斯洛伐克的美麗景致。圖/Mazur Travel@Shutterstock
旅行團「人心惶惶」,反而影響出遊興致
5 月份抵達匈牙利的第一天,我開心地逛當地超市,感覺就和平日的生活一樣,並沒有特別感到可能被偷的壓力。但是,隨著行程推進,導遊每天提醒團員「小心錢包」,一字一句持續烙印在我的腦海裡,漸漸地,我開始有一種「危險就在身邊」的感受。
更誇張的是,這次東歐旅遊過程,團員們還把「小心錢包」、「小心護照」當成問候語。經過了一個星期,我竟然也如同其他團員一樣,一見面就關心彼此的貴重物品。
這讓我想到著名的「史丹佛監獄實驗」(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1971 年由美國心理學家 Philip Zimbardo 領導的研究小組執行,於史丹佛大學心理學系大樓地下室的模擬監獄內,讓志願者分別扮演「囚犯」和「看守者」。觀察之下發現,參與者很快就進入角色心境,也因此頻繁發生嚴重的肢體暴力。
由於傷害行為越來越嚴重,最後有三分之一扮演監獄看守者的人,被認為顯示出「真正的」虐待傾向,許多扮演囚犯的人在心理上也受到創傷。最後,因為狀況過度失控,只能提前終止整個心理實驗。
由此可知,人會隨著環境、角色置換,而產生不同的行為。角色所給予的責任感,讓人的行為隨著角色責任而改變──我們這些團員就如同史丹佛監獄實驗中的「囚犯」,沉浸在「害怕被偷取財物」的緊張情緒中。
回顧 5 月份的整趟旅程,當時多數團員過度害怕扒手的氛圍,間接影響了我的旅遊興致。其實,在任何國家旅遊都可能遇到扒手,絕不是只會發生於東歐。
可能遇到扒手的3 個情境
第二次前往東歐,由於對環境比較熟悉了,我感到放鬆很多。不過,就在我與大女兒來到維也納的美泉宮(Schönbrunn Palace)時 ,反而真的遇到了扒手,我感到相當驚訝,在此分享我認為較可能遇到扒手的幾個情境:
一、陌生人請你幫他們拍照
兩位少女先是靠近我們,並請我的大女兒協助拍照。當時我示意大女兒婉拒對方,但女兒告訴我「沒關係」,接著就接下對方手機。然而,就在女兒幫兩位少女拍照的同時,有另外幾個人迅速接近,短短幾秒時間,女兒的皮包就被拉開。
讓我更為訝異的是,我在女兒協助對方拍照時,全程都緊盯著她的皮包,即便如此警覺,扒手依然成功地把女兒的皮包打開了。或許是這些扒手不夠專業,因此沒有一次成功,那兩位少女還繼續要求我們幫她們多拍幾張照片。
此時,女兒用中文小聲地告訴我:「媽咪,快走!」更恐怖的是,那兩位青少女及另外幾個人跟了上來。我們加快步伐,他們也加速腳步;我們刻意放慢速度,他們也跟著慢了下來。幸好,美泉宮的警衛出現,我們才沒有繼續被跟蹤。
奧地利維也納美泉宮後花園(左)與前院(右)。圖/彭孟嫻 提供
二、在擁擠處以英文詢問你問題
導遊告訴我們,捷克布拉格天文鐘前有許多扒手埋伏。導遊再三提醒,如果有人以英文詢問我們問題,千萬「不要回答」,在東歐旅遊,有人搭訕或詢問地點時,須格外謹慎。
後來我在天文鐘前專心照相,有一位年約七旬的西裔女士問我會不會講英文,我腦中立即閃過導遊的叮嚀,因此沒有理會。沒過多久,我就聽到別的旅行團有人在那裡丟了錢包。
雖然過度的叮嚀可能造成我與團員緊張,但確實也讓我們在旅途過程中多了一份小心。
三、把手機或相機交給對方,請對方幫你拍照
這樣的手法雖然「老套」,但現在仍經常可以看到:當別人「善意」提出要幫你拍照時,別輕易將手機或相機交給對方。
此外,身為觀光客,不免希望留下照片以作紀念,因此有些人會接受陌生人的協助,讓對方幫自己和親友們拍照;但當全數人專心看著前面相機時,身上物品可能會被後方的扒手巧妙拿走。我還聽過有些人會在旅遊景點請旅客協助拍照,事後聲稱對方將手機弄壞了,藉此索取賠償。
寫到這裡,我還是想強調:並不是「所有」主動提出要幫忙拍照的人,都是出於壞意。
我在東歐旅行時,遇到許多幫我與大女兒拍合照的人,當時我經過判斷後接收這些陌生人的善意,他們也都留給我很好的印象。這當中也包含超市的工作人員、觀光勝地的其他旅客,年齡與性別各異,形形色色的人都有。
當我遇到別人主動說要協助攝影時,通常會留意對方靠近我的距離,並且注意自己的皮包。但我並不會做出明顯的檢查動作,因為這樣不太禮貌,只以眼睛餘光注意對方,畢竟出門在外,小心還是有其必要。
我的親身經歷:店員成為守護者,助我避開被偷一劫
出門在外,凡事還是需要有人協助,除了導遊之外,其實店員們也可以成為你的「守護者」。
有一天,當我與旅伴在斯洛伐克逛商店時,忽然走進來幾名當地人,那是一家小店,身材高大的他們擠在我旁邊,空間頓時變得擁擠。就在我付錢的當下,那 3 名男女圍過來在我旁邊,造成一股壓迫感,我禮貌示意他們可以先結帳,還好店員也出面以該國語言與他們對話,之後他們才離開,讓我能繼續安心購物。
捷克布拉格天文鐘(左)、斯洛伐克一間紀念品店(右)。圖/彭孟嫻 提供
我自己歸納下來,若要讓人較難偷竊,皮包最好選擇有拉鍊的款式,皮夾也不要放在褲子後方的口袋,更不要將手機、皮夾放在外套或大衣口袋裡,因為這對於扒手來說,實在太容易偷竊成功。
不要對任何地方貼上刻板負面標籤
皮包上鎖是杜絕扒手的好方法,但我在匈牙利時,曾經遇過鎖被「整個拆下」。
雖然當下混亂,我無法完全確定扯下我皮包鎖的人是刻意偷竊,或只是擦肩而過手勁太大,不小心扯下,但當時路上行人並不多、人行道也不太擁擠。而就在我還未注意到時,年輕的匈牙利男子從地上撿起了我的皮包鎖並交給我,他讓我感覺到匈牙利還是有非常多的好人。
扒手問題在每一個國家都會出現,東歐目前正高度發展觀光業,難免會有當地扒手對遊客的錢包虎視眈眈,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東歐「到處都是扒手」。
無論到哪裡旅行,都要有警覺的心,但我認為不應把東歐污名化,也不必如同前文提到的「史丹佛監獄實驗」,將個人置入驚慌情境、揣摩扮演著「被害情節」,這樣只會大大減少旅遊的樂趣,實在得不償失。
【延伸閱讀】
●37 年旅遊業者真心話:別迷失在「炫耀式行程」中,請慢下來思考旅行的本質
●「在歐洲沒被偷過,等於沒有來過!」──交換生常這樣說,然而真實治安如何呢?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Debbie Chen🌟 捷克布拉格大街上觀光客很多 本團走在最後的女生背包被打開 發現時錢包已不見 走在巷弄裡 一對假扮情侶的外籍人士尾隨3位陸籍觀光客 正準備一人拉開背包一人偷時 咱正義感爆發大喊一聲 還好沒偷成
08月17日04:52
Jo Sous 等妳放鬆警戒就成為目標
08月18日04:35
Owen 舜維🍂 其實真的不用太擔心,等被扒的時候再來哭就好了
08月18日01:19
Ranger Hung 有風險就是有風險....別以為自己很厲害...就出來鬼扯卵蛋...一般都是要人提高警覺...作者想幹嘛?
08月18日00:54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