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欣悅
夫妻賺的錢應該放在同一個銀行帳戶裡,還是分開儲存呢?研究發現,不同的財產管理方式會影響到家庭的開銷。
前一段時間,一位丈夫控訴妻子開銷太大,一個月收入 3,000 人民幣,小龍蝦就吃了 2,000。妻子氣不過在群組跟朋友抱怨:「我自己賺的錢,吃點小龍蝦怎麼了?」婚姻中的家庭開銷,常是引爆夫妻爭吵的導火線。
為什麼有些人明明沒錢,還是會把錢拿去揮霍,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呢?其實,根本原因在於這個家庭沒有選擇好適當的財產管理模式。
所有的家庭幾乎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夫妻之間如何管理兩人的財產?是選擇共有銀行帳戶,還是各自獨立帳戶呢?
圖片|Photo by Eduardo Soares on Unsplash
研究者調查了 413 戶家庭,發現大多數夫妻的財產管理模式主要還是基於方便,怎麼方便就怎麼做。但是這樣可能造成夫妻毫無節制花錢,入不敷出。夫妻理財中有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合併帳戶,還是分開帳戶使用。這會影響到夫妻如何花錢。
(同場加映:結婚後該 AA 制嗎?沒有標準答案,4 步驟進行婚前財務健檢,釐清金錢觀!)
美國聖母大學的心理學家卡賓斯基(Garbinsky)等人考察了這個問題。他們透過英國一家大型國營銀行對 912 名客戶進行了郵件調查,發現其中有 396 名客戶處於長期的浪漫關係中。其中有 115 人跟自己的伴侶合併帳戶,有 281 人是各自獨立帳戶。
研究者獲得了這些人 12 個月以來所有交易的詳細記錄,並將每筆交易畫分成實用型和享樂型。分析發現,選擇合併帳戶的人每年在實用型商品上的支出比選擇獨立帳戶的人多 1,129 英鎊;在享樂型商品上花的錢比選擇獨立帳戶的人少 490 英鎊。
也就是說,選擇合併帳戶的人會購買更多的實用性商品,選擇獨立帳戶的人更喜歡花錢在享樂性商品上。
圖片|Photo by Anthony DELANOIX on Unsplash
你可能覺得,這並不是帳戶類型的選擇導致人們花錢方式的不同。有可能情況相反,那些喜歡享樂性消費的人更多選擇獨立帳戶,而注重實用性消費的人更多選擇合併帳戶。
那麼,如果強行讓一組人選擇合併帳戶,另一組人選擇獨立帳戶,他們在消費行為上還會有差別嗎?
(同場加映:談錢不會傷感情,閉口不談才會!4 個和另一半必談的「財務規劃」,理解彼此處境與需求)
研究者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在美國西部一所大學的籃球場前進行調查,因為這裡是行人來往密集的場所。
他們擺放了一張桌子,並張貼一條橫幅廣告,上面寫著:「你處於忠誠的浪漫關係中嗎?快來進行一項 5 分鐘的有趣實驗,為學校的科學研究事業做點貢獻吧!」他們總共調查到 68 名路人。
其中一半的人拿到裝有 1 美元的小袋子,並在上面寫上自己和伴侶的名字,表示兩人共有;另一半的人也拿到裝有 1 美元的小袋子,但只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名字,表示個人所有。
接著,研究者讓他們用這 1 美元購買商品,一種是實用型,一種是享樂型,都價值1美元。他們需要在兩種商品中選一種來買。
結果,拿著和伴侶共有錢袋的人當中,只有 44% 選擇享樂型商品,而拿著個人錢袋的人之中,有 68% 選擇享樂型商品。也就是說,當一筆錢被標注上和伴侶共同持有時,人們就不太會把這筆錢花在享樂上,而會更多地選擇實用性消費。
圖片|Photo by Kristina Litvjak on Unsplash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研究者在網路上調查了 297 人,並將他們隨機分配到合併帳戶組和獨立帳戶組。合併帳戶組裡的人想像他們拿著自己和伴侶共用的提款卡去商店買新衣服,自己看中了兩款價格都是 75 美元的衣服,第一款是休閒玩樂時穿的,第二款是正式工作時穿的,研究者讓他們從中挑選出一件衣服購買。
獨立帳戶組的人則是想像拿著自己的個人提款卡去買衣服,其他資訊均相同。研究者還問了他們,在你做出選擇時,有多大程度上需要向伴侶證明自己的選擇是合理的。
(同場加映:要給零用錢嗎?父母一定要教孩子的 3 種理財觀念,從小培養「延遲享樂」軟實力|女性理財)
研究結果發現,合併帳戶組的人當中,有 75% 都選擇購買工作時穿的衣服,而獨立帳戶組的人裡頭,只有 60% 選擇了工作時穿的衣服。這與之前的研究結果一致。此外,研究者還發現,比起獨立帳戶組的人來說,合併帳戶組的人更常考慮到要向伴侶證明這種選擇的合理性。
當夫妻收入不高時,為了省錢,要把錢都花在實用的地方。此時,建議你們共用一張金融卡。如果收入夠高,你覺得花錢就是要給生活增添樂趣,那不妨和伴侶分開使用金融卡。
本文摘錄自周欣悅的《你不可不知的關於金錢的那些事》,由如何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