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發霉、腐敗,恐不只是滋生黴菌,更潛藏細菌滋生問題。近期知名木瓜牛奶業者被爆料,以發霉的木瓜製作飲品,讓水果發霉再食用的議題,備受關注。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說,水果發霉後,通常表示水果已破損、腐敗,「更有細菌滋生」,建議不要再食用。
水果發霉後,許多民眾感覺可惜,會把發霉部位削掉後再吃。楊振昌說,經搜尋研究文獻發現,水果發霉後,這時常見滋生的細菌,包括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甚至是綠膿桿菌,其中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容易引起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食物中毒症狀,必須多加注意。
楊振昌說,依印度及奈及利亞相關研究報告指出,此兩國的木瓜還曾被檢驗出黃麴毒素,但在台灣黃麴毒素則是容易出現在玉米、花生等,蔬菜、水果口沒有。但若暴露在黃麴毒素的風險,恐增加急性肝臟發炎的機會,長期來說,還可能造成肝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台灣的木瓜是否也存在黃麴毒素?楊振昌說,這樣情形在台灣不一定會出現,主要原因是台灣的衛生條件,以及水果保存、運送條件應比印度、奈及利亞好;因此,在台灣未必有相同的情形,這須經過檢驗才能得知。但不論哪一類水果發霉後,肉眼看不見的地方,均潛藏食安問題,民眾千萬不要把發霉的地方切掉再食用。
楊振昌說,如果不小心吃到發霉的水果,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嚴重時更有發燒、感覺身體虛弱、冒冷汗、拉肚子或水瀉不止時,應速就醫治療。他說,食品業者應秉持企業的道德良心,為民眾的食安把關,不可以把發霉的地方削掉再販售,「不能做這樣的事情」。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