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16歲的兒子不跟我說話了,面對冷漠寡言的他;接納,和信任,是目前對他、對我都最好的方式

未來Family
發布於 08月19日01:05 • 雨路

我有兩個兒子,一個天真活潑,貼心黏人,但是他到13歲就忽然不見了,我每天都很想念他,看著臉書動態回顧跳出他稚嫩的臉,翻出從前送的手工卡片,摸著床邊一隻隻陪睡的絨毛玩具,我不停試著從這些線索裡找他。

另外一個兒子今年16歲,不跟我說話了,鎮日埋首書桌前,成績很好,卻拒絕受管,問他話永遠得不到回應,多說幾句就把耳機掛上,瞪著那雙充滿憤怒的眼睛,叫人不寒而慄。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在我身邊,是無法靠近的,叛逆的兒子,我已經失去了那個天真可愛的兒子。

「青春期賀爾蒙不耐症」

四年前的春天,醫生在我面前,用她最溫柔的聲音宣布了一個最殘酷的消息,我得了乳癌。時間在那一刻凍結,腦子閃過一幕幕人生跑馬燈,未竟的夢想,和最放不下心的兩個孩子。該如何對他們開口?姊姊很快就滿18歲,比較不擔心,弟弟才12歲,懞懞懂懂才正要開始探索「生命」的奧秘,卻被迫要正視「死亡」這件事。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起初以為這是個「苦肉計」,孩子們同情生病的母親,會變得更成熟懂事。結果不是的,兒子一天比一天寡言,一天比一天冷漠。我常自問,難道媽媽生病這件事對他的打擊如此大?還是他有意藉這樣的轉變表現獨立,分擔我的勞心勞力?想到自幼特別敏感,又想很多的他,我的心不由自主痛了起來。

於是,我為他安排心理諮商師,希望幫助他走出日漸封閉的世界,也想多了解他的內心,但心理諮詢是在求助者願意主動敞開心房,有問有答的情況下才會擦出火花,找到問題癥結。兒子的被動,漠然,和省話,讓為時大半年的諮商,最後在父母和諮商師的會談中畫下了句點。

「我懷疑妳兒子有亞斯柏格症。」

諮商師終於說出她的想法,難怪她要慎重安排這次會面。她說:「綜合亞斯光譜上的一些特質,像是數理資優,對東西擺放位置的堅持,對某些事物的執著不變通,不易理解他人的想法與感受,也比較沒有同理心等等,我建議你們可以帶他去做一個臨床上的心理評估。」

我當下的感受難以形容,一方面是不願接受,為什麼等到青春期才出現癥狀?從小他的身心發展都沒有遲滯,運動交友各方面也不曾困擾,會不會只是「高敏感兒」的特質?另一方面,如果確定是亞斯伯格症,對我也算是種釋懷吧!表示一切並不是教養上的問題,也不是針對我個人的一種反抗。

衡鑑結果,在ASD(自閉症類群障礙)的篩檢,他的總分未達臨床切截分數。但是針對「社會化發展測驗」,和「情緒管理測驗」,顯示了他的社會情緒發展不成熟,對社會性訊息處理也不敏感,在情緒覺察,情緒表達和情緒管理上確實與同儕有明顯的不同。報告最後結語,是現有資料無法完全排除ASD臨床診斷的可能性,建議給予支持協助,並持續觀察。

面對這個結果,我竟然有點不可思議的失落感,我像是被打回原形,回到那個正值「青春期賀爾蒙不耐症」的叛逆兒子的母親。

於是,一切又回歸最初。我要求放學回家交出手機,他不聽。我要他睡覺手機不可放旁邊,他不甩。我說11點上床睡覺,他做不到。我說12點一定要熄燈,他一天比一天還要晚睡。我說你正在發育要多吃,他堅持不吃早餐,不吃澱粉,飯後急著量體重,掐著大腿嫌自己胖。他不願與家人出遊、外出聚餐,成日面無表情,有問不答,在聳肩和沈默中一次次將我們的距離拉得更開,拉得更遠。

或許我該慶幸自己在這節骨眼生病,讓我對很多事有了重新思考的機會,慢慢學習「內觀」自己的心。在我生病前,每遇到狀況,總是會立即做出「反應」,也常誤將反應當做是「感受」。生病的打擊,讓我慢慢放下我執,了解反應是「當下」的,「沈澱」後的心境才叫感受,重視自己的感受,是自我照顧,自我安慰的第一步。

兒子的這些行徑,我選擇不再做激烈反應,是為顧及自身感受,也是體諒他的感受,我試著給彼此更多空間。我想,生病的人何苦再跟自己過不去?而且,我不想要爭吵、對峙,撕裂了我們母子的關係。放下,也是一種自保。

成長的路不是我為他鋪的,他要自己摸索,自己走,自己跌倒,自己爬起來。

對一個隨時可能被癌細胞帶走的母親而言,放下只是遲早的事。我不想他記憶中的母親,是個充滿教條約束,專挑毛病,只會責罵,永遠憂心忡忡的母親。

所以,我感激他,也感激面前的死蔭幽谷,帶領我走向另一個出口。過去看似煎熬的這些年,反而讓我成長,也變得獨立。若非這樣的心靈成長,我就是那個只會要求孩子聽話,無視他發展成獨立自我的母親。我們到底要一個會「聽」的孩子,還是一個會「想」的孩子呢?聽話是當下的,想通是一輩子。

兒子追求獨立,也迫使我改變以兒女為重心的生活方式。我開始為自己多活一點,多愛自己一點,努力尋找自己的快樂,曾經讀到這樣一句話很有感:

「許多父母過於關注孩子,一個關鍵原因是,他們的生命已乏善可陳。」

接納,理解,和信任。是我現在找到對他、對我都最好的方式。

接納他。無論用什麼去界定他的人格障礙,科學分析,臨床診斷畢竟都只是冰冷的理論,唯有父母的包容和接納,才能給予他最大的支柱。

理解他。我努力回想過往的青春期,和最切身的生理期,更年期。想到每個月曾與「經前症候群」的痛苦搏鬥,和近年面對賀爾蒙失調的更年期,都給了我最好的「同理心」,讓我從氣憤轉為心疼,兒子恐怕也正在經歷一場身不由己的困獸之鬥。

信任他,是我握在手中的最後一張王牌

資深心理師武志紅曾在他書中提到「那些時時刻刻都在為兒女的『成長問題』而焦慮的媽媽,她們的兒女在長大後是最容易出問題的。」不要再口口聲聲用愛去勒索孩子的自主權,青春期的孩子會渴望從那樣窒息的愛裡掙脫出來。相信孩子的黑暗期有一天終將過去,我們自己的人生,可以是光明自由的,將能量貫注到自身,豐富自己的生活,何苦要將自己的健康和心力,與兒女的叛逆期一起陪葬。

>>免費訂閱《未來Family週刊》全方位教育教養媒體,教好孩子不求人!
>>加入《未來Family》好友!看更多內容!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2
  • 小風
    那就別留財產房子給他 看能顯擺到何時
    08月19日10:00
  • 沁妤遇ㄗㄤㄖㄣ
    大概能夠了解孩子為什麼要叛逆了,妳喜歡被妳的父母或她人用權威式的命令妳不準這樣不準那樣,在這些不會對妳的生命安全構成傷害的事物上面而且全面心感情願接受照辦,日後也一直如此。
    08月19日16:30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