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凱米颱風看問題》農業保險為何推不動?除水稻之外,產地:理賠難、爭議多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07月29日15:48 • 發布於 07月28日15:57 • 上下游News&Market

農業部推行農業保險政策,現已累計 44 張保單,但除水稻保單覆蓋率較高,其餘作物的保單都乏人問津。農業保險為何推不動?《上下游》記者調查,產地認為,產險保單理賠門檻太高,投保如同賭博,獲得理賠機率太低,而農作物收入會依市場行情波動,若價格不好,保費便會成為額外的負擔。

近一步分析常見作物保單,因香蕉每月價格差異大,收入型保單理賠標準與農民實際狀況存在落差,災害險則存在計價不透明的疑慮;芭樂農認為,芭樂是平價水果,即便受災也能很快復原,無須花錢等待渺茫的理賠;木瓜農則認為,保費高、理賠額低又等不到,感受不到保障。(農業保險全系列閱讀請見文末)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農業保險目的在於取代天災現金救助、保障收益,讓農民不再看天吃飯(攝影/林怡均)

水稻保險覆蓋率高,乃因它是強制投保

水稻收入保險「基本型」覆蓋率極高,是所有保單之冠。美濃農會總幹事鍾清輝指出,基本型便是取代原有的天然災害現金救助,相對於其他作物,水稻保險較無爭議,因爲各地的水稻採收時間固定,農民割稻、烘穀都會寫單據,所以穀價和產量數據較為完整,保單設計更完善,不過投保率高,「完全是因為政策強制投保」,如果沒有強制,農民投保意願「還很難說」。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水稻收入保險「加強型」則多為集團產區投保,例如:花蓮富里鄉農會。富里鄉農會總幹事張素華透露,與農會契作的農民都有參加,「不過農民不見得有感覺」,因為農業部、縣政府、富里鄉公所及農會都有分擔保費,農民只需自行負擔 10 %,農會行政人員都會替農民納保,收穀後,會從稻穀收入扣除保費,因金額不高、農民都毋需經手行政。

美濃農會也為農民分擔保費,鍾清輝表示,農會契作 450 公頃水稻,契作農民都無需負擔保費,農業部、縣市政府及農會分攤、全數吸收,雖然農會財務負擔吃緊,但為保品質,「這是必要的成本」,唯有讓農民不再為收入擔憂,才能專心把米種好。

水稻收入保險基本型因強制納保,覆蓋率最高(攝影/林怡均)

收入保單為大蕉農保底,災害險計價有問題

香蕉保險有兩張保單:植株保險及收入保險。屏東縣南州鄉果樹產銷班第 30 班班長、藝隆農產經營人余致榮年年都投保。他說明,他契作面積約 200 公頃,遭遇一次颱風可能就損失慘重,為確保經營「穩定」,所以才決定投保,以目前的經驗來看,收入保險能降低崩盤風險,植株保險則能減少天災風險。

余致榮對農金署設計的收入保險相當肯定,他分析,當香蕉大出、價格跌至每公斤 10 元以下,單位面積收入大減,收入保險便能派上用場、收到理賠。即便香蕉價格提高、收不到理賠,下一年投保費還會打七折,讓負擔減輕,「應該會有越來越多人加入吧!」

但對於植株保險,余致榮評價則是「不公平」。他認為,植株保險由商業公司設計,雖是災害險,理賠標準為平均價格,但計算方式並不透明。假若南州有 5 片香蕉田,其中一處是他的果園,風災來臨時,他的香蕉損失慘重,保險公司會出動無人機隨機勘查、計算,但勘查的田區可能是其他農民的果園,「這樣計價是有問題的」。

余致榮認為,保險對農民來說還是陌生、未知的領域,但長遠來看,農業保險是正確的政策方向,也能確保農場穩定、永續經營,所有農民應將支付的保費,視為必要的風險管理成本,「不投保才是在跟老天對賭」,不過,保單應由農金局統一規劃、執行,對農民才更公平。

余致榮認為,農業保險能幫助農場永續經營、確保穩定收入(攝影/林怡均)

美濃蕉農對收入保單失望,宣傳與實際落差大

高雄美濃區香蕉農則對香蕉收入保險頗有微詞。鍾清輝表示,保單推出第一年,農會響應政策,鼓勵農民參加,當時美濃投保件數位居全國之冠,但理賠結果卻沒有人滿意,賠錢的蕉農難領到理賠,農民非常失望。

鍾清輝進一步分析,香蕉收入保險的理賠標準為平均收入,以「年均價」和年均產量計算,平均收入低於保額便啟動理賠。不過每日香蕉價格不斷浮動,淡季蕉價可能是盛產季節的三倍以上,「用年均價計算沒有代表性」。

例如:7 月產地 A 蕉每公斤僅 12 元,但 2 月可能高達每公斤 50 元,全年均價可能落在 25 元左右,但事實上,7 月收成、每公斤 12 元的香蕉才是多數,公式計算得到的收入與蕉農實際收入落差極大。

除了價格,收入保險的理賠也要等很久。鍾清輝說明,公式計算參數是年產量、年均價,這意味著要等全年結束才能結算,若農民 7 月收成,遇上價格崩跌,那必須先等農業部將產量、面積、價格統計完,往往要等到隔年 4 月才能知道是否理賠,農民每天吃穿要花錢,收入不好時又要等將近一年,「實在太久了。」

芭樂保單:很難收到理賠,推行困難

芭樂保單的投保情形如何?高雄市燕巢區為全台芭樂最大產區,燕巢區農會秘書陳繼安坦言,芭樂保單是由商業公司設計,保單類型為災害險,農會雖響應政策、鼓勵農民參加,但實際上,「很少農民投保」。不只芭樂保單推行不順利,「棗子保單也不太理想」。

農民之所以不願投保,現實與心理狀態均為關鍵。陳繼安分析,現實面來看,「很難收到理賠」,因為理賠條件設定包含風速及雨量。以雨量來說,假定理賠門檻為單連續五日內累積降雨量達 300 毫米,但燕巢地形特殊,「靠山不像山,也不是平地」,本次颱風來前,連續三天下午都有短暫大雨,每日雨量將近 100 毫米,芭樂園明顯積水,農民的收成確實受損,但未達理賠門檻、領不到理賠。

陳繼安更直言,都市人會因為擔心車禍、住院去保加強車險、醫療險,在農民眼裡,保險文字、計算公式都過於複雜,「農民拿大鋤頭很厲害,拿小鉛筆看字反而很吃力」,農民只在意理賠是否能補到原本收益,如果無法領到理賠,那就沒必要投保。

芭樂即便真的受損,也不見得達到產險的理賠標準(照片提供/謝鴻業)

保險公司和農民利益衝突,難提高投保意願

本次凱米颱風有達到雨量理賠標準,陳繼安坦言,連續三天颱風假期間,他只有第一天在家休息,後面兩天都在集貨場詢問農民災情,這次農民損失慘重,雖然投保果農的收益能有較好保障,但「無論有無投保,果農都不希望有這麼大風雨」。

今年災損是否有助於提高來年投保率?陳繼安預估,過去三年都因沒有天災、沒有理賠,農民不願投保,凱米颱風重創燕巢芭樂,明年農民投保意願確實有機會提高,但相對地,如果天災發生越來越頻繁,農民投保意願增加,保險公司可能會改變理賠條件、設下更高門檻,或是上調保費。

陳繼安指出,保險公司不具農業專業,即便理解農業,商業保單僅是為配合政策而設計,主要目的仍是賺錢,「商業公司很精明的」,農民想要的是理賠,兩者利益衝突,對農業保險完全沒有共識。

凱米颱風使全台芭樂損傷,雖達理賠標準,但未投保農民仍興趣缺缺(照片提供/謝鴻業)

芭樂農民:保費好高,根本不划算

高雄燕巢的吉建果菜生產合作社經營芭樂,社員面積加總約 50 公頃。理事主席賴錫堯對芭樂產險興趣缺缺,他透露,芭樂保單剛推出時,合作社成員有討論,並仔細試算、評估是否投保,最終,全體社員都決定「不參加」,因為投保要負擔保費,理賠機率非常低,「根本不合算啦!」

賴錫堯指出,相較於芒果、蜜棗等水果,芭樂的價格很親民,「嚴格來說,不算高經濟果樹」,且芭樂是長年果樹,終年都可收成,也非一年一收,縱使颱風來襲,只要樹還健在,兩三個月後便陸續恢復生長結果,「 一定賺得回來」,凱米颱風讓燕巢芭樂園一塌糊塗、產量下滑,但「十年才發生一次,何必浪費錢投保多年等理賠?」

為響應政策,賴錫堯的妻子曾為 5 分地芭樂園投保,當時繳納保費超過2萬元,「好貴,要賣好多芭樂才夠付」。投保那一年,芭樂明明因豪雨而水傷、產量減損,但雨量竟未達理賠門檻,讓她感到失望,「和宣傳內容差好多」,於是就此不再投保,「根本只是平白讓保險公司賺錢!」

大內多是大農投保產險,但有無理賠仍影響意願

台南市大內區是全台木瓜最大產區,對於農民投保狀況,大內區農會總幹事吳建德說明,「投保面積不小,可是人數很少」,因為投保者多為大農。

木瓜是高經濟作物,投資門檻高,每公頃網室架設費用約 200 至 250 萬元,即便申請到補助,算上種苗、肥料、帆布、耕作等成本,農民最少要自掏 150 萬元,因投資金額大,「損失會很心痛,所以才要投保」。

比起大農,大內區更多的是種植面積數分地的小農。吳建德分析,木瓜一年一收,若種植面積只有兩分地,投資成本頂多 30 萬元,「今年沒收,等明年就好」。不過,他也坦言,有投保產險的木瓜果農僅在 2019 年領到過理賠,木瓜農近年來都沒收到理賠,等於白白繳納保費,「投保意願也越來越低」。

以今年災損為例,吳建德表示,在凱米颱風來之前,大內區每天下午都有下大雨,累計雨量都未達理賠標準,直到凱米颱風來襲,風速和雨量才均達理賠標準。

他認為,作物產險無法取代天然災害現金救助,縱使九成農民投保,其餘一成農民遭遇天災仍可領現金救助,對農民來說,領取現金救助不必先繳保費、更有吸引力,「要讓所有農民投保,除非保費很便宜」。

凱米颱風使全台木瓜受損(照片提供/林富源)

果農:天災只要撐住就好,投保理賠太渺茫

大內區果樹產銷班第 33 班班長王維澤從未參加過產險,因為在農會參加講習時,聽到不少人舉手抱怨繳了保費,卻領不到理賠,木瓜保費昂貴,「一兩年領不到,大概就不想保了」,除非保費可以更便宜,否則即使本次颱風把果園吹得亂七八糟,他明年也不會投保。

他認為,保險就是機率的賭博,之所以要保醫療險,是因醫療費用昂貴,人生只要罹癌一次,化療、住院費用可能會讓人破產,所以需要投保來分擔。但務農是工作,遇到天災雖然心痛,但耐心撐個一、兩年,總有機會把錢賺回來。

木瓜是高經濟作物,果農認為,即便災損,只要忍耐、復耕,依然有賺錢機會(攝影/林怡均)

高樹多是小農投保,美濃木瓜農投保經驗差

屏東縣高樹鄉是全台木瓜第二大產區,高樹鄉農會保險部主任溫俊勇說明,木瓜產險剛開辦時,較多農民來投保,但因沒有理賠,越來越少人投保,今 (2024) 年投保僅 6 戶,每戶投保面積都不到一公頃。

「栽培面積越大,越不願意投保」,因為木瓜的保費不低,農業部、屏東縣政府分別補助50%、15% 的保費,農民雖然僅需負擔剩餘 35%,以一甲地來算,投保一年也要繳納 5 萬元,「農民賺錢很辛苦,水果價格如果不好,根本拿不出錢」。

溫俊勇認為,今年凱米颱風來襲,確定達到理賠標準,明年投保人數有望成長,以過往棗子的投保狀況來說,去年僅 2 戶投保,今年便增至 15 戶。他坦言,目前縣市的保費補助額度不一,對屏東果農來說,保費成本很高,投保不一定領得到理賠,領不到理賠等於是花了一筆冤枉錢。

高雄區美濃區也是木瓜產區,鍾清輝透露,木瓜產險本意是為了在天災來臨時讓農民不至於血本無歸,保單剛推出時,農會鼓勵農民參加,但理賠結果卻讓人失望,因為平均下來,每分地木瓜園理賠不到 1000 元,比一箱木瓜售價還低,使農民相當氣憤,「跟宣傳落差太大,有種被騙的感覺」,而後保單便乏人問津。

延伸閱讀:
農業保險系列──
凱米颱風看問題》別讓農民成為氣候難民,台灣農業保險內容、利弊一次看
凱米颱風看問題》農業保險為何推不動?除水稻之外,產地:理賠難、爭議多
凱米颱風看問題》漁業保險上路七年,全國保單僅 33 張,部分漁民甚至無天災救助資格
凱米颱風看問題》如何落實農業保險?學者:保險應更有彈性、農民要有危機意識

#凱米颱風系列報導,全部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1
  • TAI-YANG
    在萬物齊漲的時代加上氣候異常的災損及蟲害,農作物的生產成本也是節節攀升!然而農產品的價格卻永遠是死豬價,農民也成了被默視的一群血汗工!而政府的一些作法更加深農業的M型化!賺的少,賠的多;政府再借你錢,還不起時農地就遭法拍!社會上除了弱勢外,中間規模的農民還比勞工更底層!這種狀況越來越嚴重了!
    07月29日06:24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