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頭殼newtalk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使人們的生活模式面臨巨大改變,其中民眾對網路購物平台的依賴最為顯著。台灣日本研究院與國立政治大學社科院當代日本研究中心,於今 (5) 共同發布「疫情下台日網路購物消費認知」調查報告,並邀請國立政治大學、輔仁大學與資策會的學者專家與會座談,共同探討、對比台日兩國在疫情之下的消費行為。
台灣市場由政治大學社科院當代日本研究中心進行調查;日本市場則由慶應義塾大學負責。調查報告指出,台灣最常使用的主要網路購物平台,B2C 與 C2C 兩種模式的網站占比相當。最受歡迎的 B2C 電商網站為 PChome(19.33%) momo(18.67%),C2C 則是蝦皮購物(27.33%)。日本最常使用的主要網路購物平台,則以Amazon(48.21%)、樂天市場(21.43%)等 B2C 為主。
調查報告還指出,疫情期間 ( 2021 年 8~9 月),台灣男女網購頻率皆增加不少,男性的消費多在新台幣 1,000~2,000 元,女性的消費多在 500~1,000 元之間。日本電商市場的男性消費不變,女性則是消費增加。男性消費金額主要落在 2,001~4,000 日圓,女性則是在 4,001~6,000 日圓。
消費品項的部分,台灣網路購物前五大品項,分別是一般食品、日用雜貨、書籍雜誌、服飾配件與通訊 3C。日本網路購物的前五大品項,則是日用雜貨、服飾配件、書籍雜誌、美妝品與一般食品。此外,台灣電商市場的超商取貨服務,已成為消費者主要的物流選擇。日本市場的超商取貨是新興的物流選擇,無論是 B2C 或 C2C,都較少使用。
而電商平台的選擇上,台日兩國民眾考慮的面向也大不相同,台灣消費者肯定的面向是:網路購物消費的商品庫存充足、網路購物的支付方式多元、可累積會員點數;而擔心的面向是:保護個人資料與資訊安全、寄送商品時容易毀損、加入會員手續繁複。日本消費者肯定的面向:商品包裝精緻、網路購物商品種類眾多、容易發現新商品、可超商取貨付款;而擔心的面向是:購物網站的資訊過多、缺乏購物的樂趣、加入會員手續繁複。
根據政大社科院當代日本研究中心執行長李世暉總體分析指出,台灣的電商市場中的三大趨勢為:男性消費市場正在成長,3C 通訊商品為有潛力的消費品項,以及以會員點數回饋消費者是台灣電商品牌市場競爭的重點。日本電商市場的 3 大趨勢為:女性消費市場持續成長,日用雜貨與服飾配件依舊是市場主流,以及強化網路購物的樂趣是日本電商品牌市場競爭的重點。
針對疫情下台日跨境商務轉變的機會與挑戰,資策會台日產業推動中心陳龍主任觀察,台灣跨境 B2B 主要模式主要有二,即自建 B2B/B2C 平台,以及代理海外上架。但面臨跨境貿易知識的缺乏、數位行銷能力的缺乏等挑戰。輔仁大學劉慶瑞副教授指出,疫情使人們生活、消費習慣產生改變,進而出現增加網購(電子商務)的使用現象。日本電商市場的實體商品消費增加,但部分服務領域卻出現下滑。
國立政治大學陳聖智副教授則從同邊網路效應的角度,強調網路購物平台經濟中相同群組內的人數越多,則價值越大;但平台某一群組的人數過多時,由於競爭激烈而降低了這群組內的人在網路中獲得的價值。換言之,競爭越激烈,等待客人的時間越長,獲利的機會越少。
最後,李世暉強調,知名大品牌跨足台灣 B2C 平台成長明顯,日本的知名品牌的銷售,仍以實體通路為主要管道。在疫情影響下,國外旅遊受到限制,台灣電商市場跨境購買日系商品之需求增加;反觀日本,跨境購買商品之需求目前仍不明顯,有待後續觀察與發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