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

究竟該不該分手?關係斷捨離:關鍵在於這樣認清現實

女人迷Womany
更新於 2024年01月02日03:51 • 發布於 2023年12月28日13:30 • 哈理斯 Harris|心理師

「欲斷難斷」,是你長期在痛苦的關係裡的折騰嗎?「衝動行事」,是否往往在分手後才懂得反思與後悔卻於事無補?

如果把經營關係的心態與社會文化的結構作連結,離不開受苦的關係,如沒愛的婚姻、PUA 的伴侶等,往往會跟「傳統的美德與信念」有關:

  • 關係需要磨合,也許我們只是需要更多時間。
  • 東西壞了不該是丟掉,而是去修復。
  • 婚姻就該是一輩子的承諾,怎可以輕易放棄。
  • 愛是去接受對方所有的樣子。

而那些衝動離開,吵個架就把「分手」掛嘴邊的,則往往與今天的「消費主義的買賣精神」相連: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 我只找適合,沒有要磨合。
  • 談戀愛是求開心,感覺不適合就直接掰了。
  • 我又沒欠你,老子不爽就找下一個。
  • 我要的是你當初的樣子,變了就沒有必要再繼續。
女人迷關係斷捨離1

圖片|Photo by Nathan McBride on Unsplash

放眼今天年輕一代到熟齡的戀愛,雖然比例不一,但仍可以歸類至這兩大類關係的模式。前者要作出「斷捨離」很難,而後者要學會別太早斷捨離,並作出「留下來」的正確判斷,也絕不容易。一如美國心理治療師大衛,里秋(David Richo)說的 [1]: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問題的一面是我們滯留的時間太長,另一面則是我們離開得太快!」

三個「離不開」的難:錯覺、罪疚、自卑

許多人戀愛,心底裡是為了證明自己值得被愛。通過不斷付出,外人看得委屈,但其實他們得到了一種被愛的錯覺。這錯覺的最大功能之一,就是說服自己「有伴侶=有被愛」,並把關係中不合理的痛苦成份通通合理化為「談戀愛不都這樣」的自我安慰。

錯覺有很多種,其中一種與救贖有關。我從許多前來諮商的個案(多為女性)中都聽過類似的故事,相信你也可能聽不少:我覺得離開他會很傷害他,我覺得他性格這麼糟也代表他是個可憐人,我想我可以包容他、改變他。

(同場加映:關係心理學:離開不適合的人,為什麼反而讓你更難受?

「聖母情結」可算是「英雄情結」的陰性版本,許多女性把照顧一個頑劣又懦弱的男性當做自身能力的證明,於此,潛意識的滿足狠狠大於意識上對伴侶的埋怨。在情緒上,她們會在跟伴侶分手時感到罪疚,把對方現在的苦痛都視為自己該負責的錯。

但臨床工作觀察下來,在折磨的關係中離不開的人也往往是長期被 PUA 的對象,他們的自我認同與自信心早被對方磨滅淨盡,因此,一旦伴侶把錯怪到他們頭上,他們即便不認同,也會焦慮於無法找到下一位愛人,他們的自卑讓他們相信自己只能原地打轉。

女人迷關係斷捨離2

圖片|Photo by Elizabeth Tsung on Unsplash

三個「留下來」的難:怕承諾、怕衝突、怕脆弱

有一種戀愛來得很快,二人投緣又相契,但某天其中一方就突然冷卻下來,無論怎樣問也問不出個原因。

淺顯的看,是一方還在嚐鮮,只是剛好嘗得投入,但另一方已經秀出認真戀愛的態度,所謂的二人步調不合。但深入探討,往往會發現退出方的內心其實充滿對承諾關係的恐懼,這恐懼又可能附帶一些比較下的自卑、內心被看見的焦慮。

(同場加映:吵架能增進感情?我們該學會如何和好、修復關係

他們未必是不喜歡眼前人,而是先被關係中的承諾及相關的一切嚇跑了,才成為無法去愛的人。而無法去愛,又往往反映在他們無法去恨一事上,即在關係中他們是常常迴避衝突的。

在某種兩性的刻板印象中,女生總是在吵,男生總是閉嘴。這些迴避衝突的男生,我發現他們背後害怕的是「無法修復」,換言之,他們認為爭吵毫無意義,他們在原生家庭的成長經驗中也缺乏修復經驗(如父母從不道歉、從不給下台階、吵完從不修和),為此,他們潛意識中認為只能用迴避衝突來保住關係。

然而,許多迴避衝突者也會選擇逃離關係,即便架很值得吵,好好吵完能加深對彼此的理解。

女人迷吵架該不該分手2

圖片|Photo by Roberto Nickson on Unsplash

一吵架就絕交,一不合就分手,有人說叫做事夠果斷,但其實也是情感的懦弱。許多這樣個案在諮商中,都會慢慢認識到那些壓在心底的無力與懊悔,以及種種對關係為何會變成這樣或那樣的困惑。

在重整回憶的痛苦中,他們需要面對自己的脆弱,這脆弱很多時候反映在對親密關係的恐懼。人們害怕經驗到「深刻」的事物,如為對方流淚、自己的需要等。害怕感受到自己的脆弱,使人們把關係推向「淺灘」,逃離愛海。

認識現實:帶走心房的垃圾

令人難過的是,現實的情況遠比上文複雜,一個人可以同時混合「難不開」及「留下來」的種種困難,在對的關係中錯過、在錯的關係中滯留。

大衛,里秋認為這是一道「時機」(Timing)的學問,也就是我們能否在對的時間點,做出合符我們能力的決定或選擇,即對離開或留下,都做好準備。他提出「做好準備」的四個要素:

  • 我們已看清到底發生了什麼
  • 我們已做好準備,適合展開行動
  • 我們具備了採取行動所需的一切條件
  • 我們願意採取行動
女人迷要不要分手

圖片|Photo by Artsy Vibes on Unsplash

我們都清楚「知道」必須配「行動」,但許多時候,諮商中治療師與個案花許多時間工作,只為了把人自身、他人、環境,先看清楚一點點。因此,精神分析「了解潛意識」的目標也可以表述為:讓人以較準確的方式認識自己,以便真實地認識現實。

能否做到把握時機,其實是在說我們能否「現實地」看待與評估自我與他人有關。這讓我想到精神分析師佛洛姆(Erich Fromm)在強調人們該時常保持覺察時,便說道 [2]:

「一個人能否在世界上牢牢立足,取決於他認識現實的準確度。對現實的認識越不準確,人越會感到喪失方向,越沒有安全感,需要尋求偶像,透過依賴偶像來找到安全感。相反的,對現實的認識越準確,他就越獨立,越能自主。」

如果想在關係中有能力自主地離開、獨立地選擇留下,我們就要好好清理心房裡的垃圾,好讓自己住得舒服,也能看清現實的模樣。這讓我想到由黃偉文作詞,衛蘭演唱的〈帶走你的垃圾〉(2020)[3],讓你們去體會:

帶走傷害 帶走你的愛
我很驕傲 我不叫乞丐
含淚求戀愛 情願全不愛
可愛的你 可惡的你 也掉進垃圾袋
走吧走吧 走吧走吧
你坐身邊 靈魂一早反正不在
苦戀廢物真的有害 提前用腳踢開

延伸閱讀:

分手後還有聯繫?心理師剖析「糾纏」狀態的戀人,難以輕易分手的原因!

分手後還有聯繫?心理師剖析「糾纏」狀態的戀人,難以輕易分手的原因!

加入女人迷 Line@,好內容不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2
  • lesane
    關鍵是 在於 “平常心” 三個字。 舉例來說,歌喉贊電影演主角參加團體歌唱比賽。選曲輕鬆,有平常心,然後展露靈感 ,清澈,和諧,和 愉悅。 作為對照組的對手隊伍,選曲就是衝突,激烈,嗆聲,和 挑臖,壓迫,展現過多的力量。 這個結果就在塑造主角成為正義的一方。 所以,這個心理告訴我們,若咱的選角失去平常心,會讓別人對我們揮拳成為可能。我們不應該在文化裏加入過多的這類衝突內容,因為這就好像做球讓別人來扁自己去獲得正義評價,但其實只是周星馳裏的十八銅人使出椅子砸人的摔角招式。 平常心是關健,失去了平常心就得選擇戰鬥 或 逃跑。經年累月如此的話,很難長命,也很難提升層次。
    2023年12月31日12:55
  • Tung🥳g
    現代的人不懂愛 ?!因為彼此之間 多一種物質 而它不斷左右著 彼此之間 認知⋯
    2023年12月31日12:01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