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同理心是可以學習的!從小培養孩子同理心全靠1關鍵

媽媽寶寶
發布於 2022年04月20日11:28

什麼是同理心?根據教育部國語辭典的定義,同理心是指「能站在對方的立場,設身處地去體會當事人感覺的心理歷程」。同理心並不是一種技巧,指的是真誠一致,對於他人保持尊重、接納和不予評價的態度。

臨床心理師指出,一個具備同理心的孩子,在情感上會有「感同身受」的感覺;在認知上能放下成見,採取開放的態度去了解對方的立場,而營造出和諧正向的人際關係。推薦閱讀:原來同理心培養還有分歲段~心理師不藏私3招同理心培養小方法:認識情緒、學習付出、善用繪本。

同理心|同理|包容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同理心是可以從小慢慢培養的。圖/shutterlock)

培養同理心的關鍵:讓孩子感受被愛、學會如何去愛

臨床心理師說,「同理心是可以學習的」,如果孩子從小就有被照顧和被愛的體驗,就會學習到以相同的方式去對待其他人,這就是同理心。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舉例來說,寶寶已經具有豐富的情緒感受,但受限於表達能力,只能以原始而單一的哭、笑來表達需求。臨床心理師指出,如果家長能夠正確辨識寶寶的狀態,以充滿情緒的「媽媽語」回應,或是提供協助讓寶寶更舒服,就有助於培養同理心。

例如:媽媽對著因為肚子餓而哭鬧的寶寶說:「喔,好餓喔~」,並餵飽他,或是爸爸高高抱起寶寶,開心地說「123,飛高高囉!」,都是基本卻很重要的同理心訓練;臨床心理師指出,學習辨識並滿足孩子的需求,為孩子情緒發展的第1步。

推薦閱讀:【吳鳳專欄】運用生活的經驗,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學習從對方角度看事情!

同理心|同理|包容

(從小培養孩子同理心的關鍵,是讓孩子感受被愛、學會如何去愛。圖/shutterlock)

適時回應孩子情緒感受・主動分享感覺

至於具備口語能力的孩子,爸爸媽媽應該適時回應其情緒感受或是主動分享感覺,這就能訓練孩子同理心。例如:孩子不想收玩具而放聲大哭,家長除了哄騙、要求或是條件交換,也可適當回應自己的情緒經驗,像是「媽媽知道你還很想玩,所以捨不得收玩具。」

臨床心理師強調,當孩子感覺自己的狀態能夠被認可和接納時,也就不會那麼難過。

「停看聽説」4大原則,理解孩子的感受

至於如何了解孩子的感受?臨床心理師提出「停看聽說」4大原則:

・停:停止成見和身心忙碌的狀態。

・看:觀察孩子的言行。
・聽:聆聽孩子的心聲和沒說出口的話。
・說:爸爸媽媽分享自己的感覺,並示範如何表達。

臨床心理師建議爸爸媽媽,在日常生活中,可多多安排孩子參加團體活動,或是參與義工服務,並在參與後一起分享心得、沉澱感受,讓孩子更深刻感受自己以外的世界。
延伸閱讀
3歲兒吃蝦悲從中來,全因體悟到「這個道理」
6歲男童零用錢放棄買玩具,排隊買口罩讓警察防疫!孩子從小有被愛經驗,就會以同理心對待別人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