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不是情侶,卻已互相陪伴超過 20 年。魏汛益、廖原宏在台中高農相識,一起學開耕耘機、到玉米田玩捉迷藏,一起進大學學農。畢業後短暫各奔東西,但情誼未斷線,也依然在農業路上前進。8 年前,兩人一起創業,共同養蜂。農業是他們的青春,也是共同的未來。
同窗好友喜愛務農,共同參與拜師計畫
與魏汛益、廖原宏身處蜂場,記者能馬上感受到兩人性格迥異:魏汛益豪放,愛分享各種養蜂趣聞;廖原宏內斂,跟著視察蜂箱,聽著老友邊工作邊「練肖話」。雖然即將邁入 40 歲,兩人在林中養蜜開心的模樣,一如當年的高中生。
魏汛益說,他與廖原宏在台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即現在的「興大附農」)成為同學,兩人都不愛讀書,下田流汗反而舒暢,不但成為好友,也被從農的魅力牢牢吸住。後來又一起讀屏東科技大學農園生產系,接著魏汛益就讀研究所,廖原宏則到澳洲打工,但一直對農業抱持憧憬。
機會在 2015 年找上門。廖原宏表示,當時台中市政府推行「青年加農」計畫,由農業局引薦青農找尋合適的「賢拜」(前輩)輔導一年,並在輔導過程與正式從農初期給予補助,減輕務農壓力。兩人看到這個消息喜出望外,並馬上「報隊」,一起參與計畫。
意外選擇養蜂,遇到恩師打開新大陸
魏汛益與廖原宏原本的專長在農作,養蜂純屬意外。魏汛益說,當時比較想種溫室小番茄等高經濟作物,但擔心競爭對手多,改成先看賢拜名單,再選擇學習領域。而當季計畫裡有提供蜂農賢拜,他們只是「覺得很有趣」,沒有思索太多就改選養蜂。
他們跟峰谷蜂業第三代、國產蜂蜜評鑑比賽常勝軍的宋威霆建立師徒關係。魏汛益笑說,兩人起頭選擇養蜂是好奇驅使,但是到了宋威霆蜂場,卻看到他擁有高級休旅車、以及偌大蜂蜜加工廠,跟務農要克勤克儉的印象大不同,「感覺能賺大錢!」更對養蜂興致勃勃。
賢拜無私教授,養蜂勇敢向前
熱情歸熱情,但養蜂並非易事。魏汛益解釋,蜜蜂的健康等於蜂農的生計,不僅是在採蜜期要載著蜂箱奔波,蜜蜂繁殖力旺盛時則要清理蜂箱、更換巢片,以免蜜蜂自建「贅皮」居住,反可能崩塌時壓死同伴。
冬季食源少,也要補充蜜蜂營養,維持蜂群健康,減少蜂蟹蟎等病蟲害危。跟外界想像「擺著蜂箱就有蜜收」的印象不同,蜂農其實全年無休。
魏汛益與廖原宏感受到,照顧蜜蜂如同照顧另一半,只要哪裡做得不夠好,兩人就準備被蜜蜂叮到滿頭包。但他們並不畏懼,除了受新知吸引,也是因為宋威霆是稱職賢拜。魏汛益說,不少蜂農顧忌養蜂訣竅外流,事業也多直接世襲,但宋威霆大方讓兩人進入養蜂場實作、分享實戰經驗,「完全不藏私」。
兩人拜師一年,2015 年以「追蜂人」自立門戶。宋威霆不但不擔心後進競爭,還不斷給予他們後援,不僅借用養蜂工具、卡車,幫忙採購蜂箱還先墊錢,也在他們遇到困境時「課後輔導」。宋威霆的物質與精神支持,促成他們勇於在養蜂產業向前,「有他當很大的靠山」。
蜜蜂中毒改為穩健經營,專注生產蜂蜜
雖然有賢拜相挺,但創業初始依然狀況百出。魏汛益跟廖原宏回憶,養蜂第一年,他們急於增殖,蜂箱數從約 30 箱擴增至超過 70 箱,結果蜂群營養不足,隔年採收龍眼蜜時又遇農藥中毒,蜂群劇減至只剩 19 箱。
「我們太躁進了」,兩人認真檢討養蜂策略,決定之後放蜂要先觀察噴藥狀況,而非趕著採蜜。有了第一次挫折,兩人也忖度如何經營蜂蜜產銷,才能走得長久。
魏汛益分析,蜂蜜比多數農產品耐放,但不是生活必需品、單價偏高,消費者會審慎比較各家蜂蜜,他們無法快速擴增客源。但若直接把蜂蜜售給大盤,收購價更受市場供需影響,蜂蜜盛產時收益反而更少。因此兩人決定「長遠自營、誠信賣蜜」,自行產銷蜂蜜。
養蜂小白終於出頭,2018 年獲全國龍眼蜂蜜評鑑頭等獎
自知技術、產量跟客群都有待提升,魏汛益跟廖原宏秉持穩健態度經營追蜂人口碑。像部分蜂農開發蜂王乳、花粉等多元產品,但魏汛益舉例,蜂王乳幾乎要蜂農整日守在蜂場,反而沒有時間進修養蜂技術、觀察與開拓市場等,因此他們只專注生產蜂蜜,減少其它產品稀釋心力。
他們也分享,很多消費者購買蜂蜜時,會直接找親友推薦,或注重蜂農專業感、蜂蜜得獎紀錄。所以追蜂人直接在臉書與消費者溝通,著重在分享養蜂實況,同時參與蜂蜜評鑑,以成績提升形象,客群則是透過親友緩慢向外拓展。
許是老天眷顧,追蜂人於 2018 年獲得全國龍眼蜂蜜評鑑頭等獎,讓蜂蜜有獎項加值。廖原宏分享,當時他們進場,臉書粉專推播速度仍很迅速,許多用戶連續看他們分享養蜂大小事後,「會嘗試跟我們買蜜」,讓親友紅利消退後,依舊有新的客源支持追蜂人。
時刻觀察市場偏好,開發隨身包
追蜂人也相當關注市場動態,調整產銷策略。魏汛益分析,他們的主力蜂蜜為龍眼、荔枝跟百花蜜,其中龍眼蜜價格較好,但生產成本較高,也因龍眼近年開花表現差而產量不穩;反觀百花蜜味道酸甜,生產成本比較低、產量較穩定,加上味道清新,受餐飲業喜愛,收益可比擬龍眼蜜。
追蜂人也推出蜂蜜隨身包。魏汛益解釋,因蜂蜜能潤喉,疫情嚴峻時銷量反而提升,但他收到太太同事回饋「能不能販售調飲?」他跟廖原宏討論,認為現在消費者需要更方便、即用的產品,因此想到蜂蜜隨身包,「要調飲、當淋醬、直接吃都方便」。
去(2023)年銷售蜂蜜隨身包。因為方便、單價比大瓶蜂蜜低、能一次品嚐三種蜜,不到一年銷售量就破千盒,有新客群買隨身包嚐鮮,再依偏好向他們買蜜,成為忠實客戶。
農會:替養蜂帶來新氣象,恩師:已是良好夥伴
霧峰區農會總幹事黃景建表示,台灣許多蜂農作風比較保守,魏汛益與廖原宏最初為養蜂新手,不僅積極參與蜂蜜評鑑,用成績印證實力,也不斷發想隨手包等點子,並付諸行動,替養蜂產業帶來新氣象,「跟過去蜂農風格很不一樣」。農會也樂於提供協助,成為協助宣傳追蜂人的推手。
宋威霆表示,養蜂工作較專業,較難找到互助的幫手。他跟追蜂人多年相處,採蜜期互相支援,找他們幫忙也能完美配合,「已經是良好夥伴關係」,並認為這樣能成為資源共享聯盟,一起維繫台灣養蜂產業。
成為蜂農代表,持續拓展養蜂新氣象
經營品牌近八年,追蜂人飼養蜂群突破 200 箱,預計朝擁有 300 箱蜂箱邁進。他們也在今(2024)年台中市龍眼蜂蜜評鑑比賽中,榮獲最高殊榮的特等獎,養蜂小白如今是產量、品質皆受人肯定的中區蜂農代表。
回首養蜂歷程,仍有許多風雨,魏汛益舉例, 2019 年與今年龍眼花況極差,龍眼蜜收成慘澹,加上兩人需要支撐家計,難免從中感覺到壓力,對未來也比較裹足不前。但養蜂熱忱沒有被澆熄,仍抱持樂觀態度,溝通如何繼續邁進,因而決定擴大飼養規模,突破自我。
魏汛益與廖原宏也不斷挖掘養蜂新天地,除了成為初級蜂蜜品評師跟屏科大業師,也計劃跟地方社區舉辦蜂蜜食農教育,還傳承宋威霆意志,帶有興趣的新人養蜂。
互相溝通扶持,利潤共享
兩人共事多年,都沒有產生任何摩擦?對此魏汛益與廖原宏表示,雙方從高中就相識至今,雖然個性不同,但遇到問題與挑戰都樂於溝通,找到兩人都可接受的解決辦法。創業資金一人一半,利潤對分,決策也都一起完成。
魏汛益認為,他比較外放,廖原宏內向但更隨和,除了多配合他的決策,也會在他心情不佳時緩和他的情緒。他們互相扶持,才能走至今日。
魏汛益與廖原宏認為,各種農產業都充滿挑戰,無背景的青年務農若只求溫飽,可能遭遇挫折就打退堂鼓。他們建議青農選擇發展方向時,「要對農作有熱忱」,並找熟悉產業的前輩學習、實作,較能度過初入產業陣痛期,也能培養自己把務農當志業,從中找尋樂趣與發展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