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探索心靈的藝術:專訪心理諮商與藝術治療實習師 林育如

理財周刊
更新於 2024年10月17日07:48 • 發布於 2024年10月17日07:48 • 理善國際關懷協會

現代社會中,心理健康與情感療癒日益受到重視,許多人開始意識到心理諮商與藝術治療在心靈成長中的重要性。我們有幸訪問到林育如實習心理師,畢業於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的她,目前是台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的三年級學生,並在力人心理治療所全職實習。

她的旅程從企業管理跨入心理諮商,回應內心深處的召在藝術治療領域展現出無比的熱情與奉獻。並在暑期剛結業的理周教育基金會第16期青少年理財培訓學習營設計「我知道我」課程,透過「中間差距詞」引導孩子的自我覺察與訓練開放式思考。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我一直以來都對與人交心、談心充滿熱情,」林育如實習心理師這樣形容自己。「從小到大,我總是善於同理並感受他人的情緒,更能理解並組織他們的煩惱。」這些特質,讓她在接觸到心理諮商這一專業領域時,感到如同找到了人生的天職。幫助他人走出困境,這讓她感到無比的滿足與成就,心理諮商的工作對她來說,不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一種使命。

表達性藝術治療:打破語言的枷鎖

林育如實習心理師在心理諮商過程中,逐漸意識到語言表達的局限性,尤其是在面對那些難以用言語表達內心世界的來談者時,她更能感受到語言的不足,促使她深入探索表達性藝術治療。她認為,藝術治療突破了語言的限制,雖然文字能夠具體表達,但透過藝術媒材,人們能夠自在表達更多難以言喻的深層感受。她指出,藝術治療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不再僅依賴語言,而是透過創作讓個體內在最真實的情感呈現出來。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 我 知 道 我 》 課 程 同 學 紛 紛 寫 下 自 我 認 同 有   價 值 的 特 質 。   

▲《我知道我》課程同學紛紛寫下自我認同有 價值的特質。

同時,藝術治療最可貴的地方在於它能夠幫助人們擺脫對於美感與評價的束縛。「在亞洲的教育體系中,藝術常常被與美感捆綁在一起,而教育又與分數綁定,」林育如實習心理師指出。「表達性藝術治療的核心,僅僅是透過藝術在述說自己想說的話。」

創作本身即能帶來治癒、效能感與控制感,正是藝術治療的重要價值所在。幫助人們克服對評價的恐懼,從純粹的創作中獲得療癒。當面對那些封閉心靈的人時,藝術創作能成為突破語言限制的強大工具,諮商者應以耐心與陪伴為主,不強求迅速打開心房,而是透過藝術創作幫助他們慢慢表達內心的傷痛與感受,這對於曾經受創的人尤為重要。

林 育 如 實 習 心 理 師 帶 領 學 員 腦 力 激 盪 中 間 差 距 詞 。   

▲林育如實習心理師帶領學員腦力激盪中間差距詞。

「中間差距詞」:重新定義優點與缺點

設計兒童課程時,林育如實習心理師特別強調「中間差距詞」的概念,這是一種重新定義優點與缺點的方式。所謂的優點與缺點,其實都是由世俗定義的,對於孩子來說,這些所謂的缺點特質,只是社會適應過程中的一些阻礙,而這些阻礙也許隱藏著尚未被發現的潛能。

這個課程旨在幫助孩子們重新看待那些被認為是缺點的特質。「我們希望通過課程,讓孩子們看見這些特質的正向面,並引導他們發現,所有的特質只要運用得當,都可以幫助人們活出自己獨特的生命」她說。

理 周 教 育 基 金 會 第 1 6 期 青 少 年 理 財 培 訓 學 習 營   

▲理周教育基金會第16期青少年理財培訓學習營

展望未來,林育如實習心理師表示,雖然目前還沒有計劃進一步擴展課程,但她希望自己能夠結合更多實務經驗,繼續在兒童與青少年領域努力。「我希望能夠幫助更多孩子看見自己的潛能與限制,並不斷探索自己真正想要成為的模樣」。

藝術治療融入生活:創作的療癒力量

最後,林育如實習心理師鼓勵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藝術媒材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無論是繪畫、手工還是捏黏土,這些創作過程都能夠幫助我們宣洩強烈的感受,或者讓複雜的情緒逐漸安放、沈澱,」她說道。「藝術創作不僅僅是一種表達,更是一種自我照顧的方式,能夠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內心的平靜與滿足。」

林 育 如 實 習 心 理 師 平 日 的 藝 術 抒 發   

▲林育如實習心理師平日的藝術抒發

在這次的訪談中,林育如實習心理師展示了她對心理諮商與藝術治療的深刻理解與熱情。她相信,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力量,可以通過藝術創作來滋養自己,活出一個令自己感到豐盈與滿足的人生。在她的指導下,我們看見了藝術與心理學的結合,如何成為一種強大的療癒力量,幫助人們探索內心深處,走向更健康與幸福的未來。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