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六)下午,Openbook島讀共同體的系列活動——「走讀植物園:落地生根的熱帶雨林」,在台北植物園的博愛路門口集合展開。在這個同樣的地點與季節,幾年前有董景生博士帶我們遊歷台北植物園的前世今生;這次則是由人氣自然生態作家胖胖樹(王瑞閔)來告訴大家,熱帶植物如何與我們的歷史文化和常民生活緊密相連。
胖胖樹其實一點都不胖,他頭戴棒球帽,身揹大背包,手裡還拎著塑膠袋,裝著要跟別人交換的樹苗,像個出野外的研究生般走近前來。他說:「我第一次到台北植物園就是在這樣的7月,那時中學放暑假,我自己從台中坐車上來。」
胖胖樹自2018年至今已出版了5本書,不僅第一本《看不見的雨林》和第二本《舌尖上的東協》接連獲Openbook好書獎,也兩度獲得吳大猷科普著作獎,以及金鼎獎。他笑說,剛開始寫書時還沒沒無聞,接到賀電「恭喜你得獎了!」的時候,還以為是遇到詐騙。
Previous Next
時隔數年,如今在場的學員顯然都是慕名胖胖樹超強的說書能力而來,即便聽聞植物園日前才剛遭遇雷擊、連日午後暴雨,都擋不住大家對這場活動的熱情。
胖胖樹最擅長的是探究植物的身世,走讀活動也從植物園的歷史說起。他說1895年日本人開進台北城後,很快就在小南門外買下這塊地(是的,不是搶奪而來或誰「送」的),隔年即創建「台北苗圃」,也就是台北植物園的前身。
「日本總督府為何急著要做這件事?」原來植物園的發展,與歐洲大航海時代有關,當時歐洲各國派出艦隊,在世界各地探索、冒險之時,會收集各種植物回國,建立植物園。而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設置植物園,除了想仿效西方列強誇耀國力,還意圖靠植物賺錢。
「日本人想在台灣種熱帶植物,觀察是不是能活下來。比如日本帝國寄來第一包要台灣總督府試種的種子,就是當時日本人西化後一直很愛喝的咖啡。」
想理解這股西方吹來的風潮,故宮有幅郎世寧的畫作〈海西知時草〉,是很好的例證。畫上有乾隆皇帝的御筆題字:「西洋有草,名僧息底斡,譯漢音知時也。」乾隆對於這株西洋諸臣培育進貢的草能夠「以手撫之則眠,踰刻而起」感到很神奇,還命郎世寧做玻璃罩加以呵護。大家猜到這棵草是什麼了嗎?沒錯,就是含羞草(「僧息底斡」即Sensitiva譯音)。胖胖樹說,這幅畫加上題字,就像是乾隆龍心大悅發的FB動態。
「進貢含羞草是英法串通好幾個國家一起幹的好事,目的是為了進御花園採集中國的奇珍異草。就跟第一個來到台灣的福鈞(Robert Fortune),薙髮留辮在大清臥底30年,是為了偷茶葉植株的動機一模一樣。」
胖胖樹說,回望歷史,可以發現一個帝國的崛起跟沒落,其實常跟植物息息相關。比方大清因為瘋東南亞的橡膠股票,才導致泡沫化,甚至挪用了蓋鐵路的錢,引發保路運動,甚至後來的武昌起義。
「所以,以後別只帶外國朋友去101,還可以來逛台北植物園。這裡有清朝的遺址、有日本炫富的開始、有二戰飛機打過的彈孔,也有國民政府來台後種的植栽,一個時代接一個時代。從這個角度看植物園,有沒有覺得這個地方很珍貴呢?」
2000年代開始,台北植物園為了更貼近民眾,增加了佛教植物區、植物名人區、民俗植物區、生肖植物區等各式各樣的分區規劃。
胖胖樹說,全世界有佛教植物區的植物園很少,他於2020年出版《悉達多的花園》,整理的佛教植物大概有80幾種,而台北植物園就約有50~60種。除了很多解說牌都是他寫的,有些植物還是他推薦種植的。
身為植物控,胖胖樹在佛教植物區撫著大樹,帶著大家遙想佛陀的誕生,不是讚嘆法喜、殊聖,而是「釋迦牟尼在那樣的地方出生,一定會認識很多熱帶植物。」
接著他突然戲精上身,將後背包置於胸前,演起大腹便便的摩耶夫人——那日,夫人在御花園散步,欣賞枝幹上開滿花的無憂樹,一時突然胎動陣痛,便隨手緊抓著身邊的無憂樹枝,佛祖旋從腋下生出,並向前走了7步,一步一蓮花。胖胖樹演完了夫人分娩,也學著佛陀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再走幾步,旋即指著眼前一朵碩大的花告訴大家:「在西雙版納的傳說裡,佛祖的步步蓮花,說的就是這個地湧金蓮。」
佛祖在菩提樹下悟道、在黑板樹下傳道、在娑羅雙樹下涅槃,也經常用各種植物做比喻。然而無論歷史或佛典距離我們有多麼遙遠,胖胖樹總是有辦法將它拉到身邊,彷彿近在眼前。
他說:「去過印度的人就知道,那裡的菩提樹多得跟台灣榕樹一樣普遍,也肯定跟台灣很多榕樹公一樣,人們會在樹底下休息、下棋。佛祖在這麼熱的地方修行,坐在菩提樹下實在很合理。」
胖胖樹從佛教「種小因得大果」所指的孟加拉榕,講到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裡盤根錯結的奇幻島;從佛教宇宙中的須彌山,講到《航海王》裡索隆名句「九山八海無我不斷者」;又從九山八海裡的聖樹肯氏蒲桃,講到台語的蓮霧(梵文Jambu);還從藥師佛手持的藥王訶梨勒,講到陸劇《長安12時辰》裡的三勒漿。讓人不禁腦袋裡飛來飛去,充滿各種動態畫面。
胖胖樹說,全世界都是先有宗教行為(凝聚的儀式),才有後來的宗教信仰。佛經裡有很多植物,甚至記錄了稻米、甘蔗,其實就是記錄常民文化。從出生到死亡,能被科學印證的是知識,未能印證的就成為傳說。
「我很在意植物背後的文化,我的論文就是研究民俗植物學。相較於講解葉序對生這類植物型態的知識,我更想從大家的早餐吃什麼來談,像是豆漿、咖啡、稀飯、麵包,這些通通都是植物。」胖胖樹各種旁徵博引、信手捻來植物知識或趣聞,對身為聽眾的我們而言,這也是親近植物最舒適的方式。
植物不像動物有獨立的動物保護法,因魏應充事件而受到關注的台灣油杉,過去曾列為《文化資產保存法》指定保護的珍貴稀有植物,這件事也讓胖胖樹更加確認——植物就是文化的一部分。
例如沒有文字紀錄的史前時代,是植物證明了東方與西方早在一萬年前就開始有交流。那時西亞的大麥、小麥已經進到東亞。
他還列舉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蔬果,例如「胡」字輩的胡麻、胡瓜、胡桃、胡荽、胡蘿蔔、胡椒等,都是漢朝張騫通西域帶回的植物,因為大漢王朝管西方來的都叫胡。「番」字輩的番茄、番麥、番石榴、番椒(辣椒)、番菠蘿(鳳梨)、番荔枝(釋迦)等,則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西方人從南美輾轉帶到東南亞的植物,而大明王朝管南方藩屬都叫番。其他,如菠菜是波斯來的菜、西瓜是西方來的瓜。
「植物來到台灣,每個命名也都關乎一段歷史。」他說,像釋迦的印尼文是Srikaya,是音譯加意譯的水果。番茄的台語無論柑仔蜜、柑仔得,或日文直譯的Tamato,字源都來自拉丁美洲的Tomate。酪梨的Avocado也是墨西哥拉丁文直接英文化,早期爺爺奶奶稱呼它「阿母跤躼」(意:媽媽比較高)。番石榴的台語其實叫林菝仔,是1980年代末期生產過剩,做成商品才命名為芭樂汁,所以芭樂是台灣獨有的新創詞,只有在地人使用。
「第一代的台灣飲料之光木瓜牛奶,是1960年代出現的產物,最早種植木瓜的馬雅人如果喝到可能會驚為天人。」因為木瓜怕冷,最北只到台北;而乳牛怕熱,最南只到台中,「溫帶動物跟熱帶水果在台灣交會,是美國於冷戰協防台灣推展酪農業的結果,是因天時地利人和而發生在台灣。」
從木瓜又講到了幹生花。胖胖樹說,熱帶雨林長很快,且可長到60-80公尺,其實不利動物協助授粉,因此花都長在下方。而且好像彼此講好了似的,會把開花高度跟時間都錯開。
「達爾文之後,上世紀都在講弱肉強食,可是到了這個世紀,叢林教導我們,合作才有機會共榮。」他說:「這門科學教我最多的是——你可以找到自己適合生長的地方。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在社會裡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不同領域。」
從植物可以得知,台灣近400年的經歷,吸收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人也一樣,在這麼小的島嶼,聚集了這麼多不同的族群,歷史中大家也各自帶來了故鄉或他鄉的某些特殊植物。每個個體都是台灣的一部分,豐富台灣的文化,未來應該一起共存共好。
胖胖樹說:「今天跟大家導覽台北植物園,一方面希望大家看看這座1896年至今活的古蹟;另一方面也推薦大家以後可以帶朋友來走走,從植物感受台灣文化的多元。」
從部落格、臉書到出書,胖胖樹書寫熱帶雨林植物與相關知識將近20年。他從孩提時便夢想打造熱帶植物園,如今築夢踏實,目前已在嘉義中埔施工,預計下半年開放。胖胖樹邀請大家屆時一起來種樹、手作步道。有興趣的朋友歡迎關注臉書「胖胖樹的熱帶雨林」。●
閱讀通信vol.292》廢文不廢,一無所獲也很珍貴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定期贊助
單筆贊助
300
500
1,000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300
500
1,000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南部旦馬(文字工作者)
安比 2024-07-25 19:10 島讀共同體,胖胖樹,植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