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 2024 年 12 月 21 日隆重推出眾所矚目的年度展覽「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mdashmdashW Collection amp More 1951-2005」,由林曼麗名譽教授擔任總策畫,本次展覽重現草間彌生與臺灣接觸的原點mdashmdash特別重製 1998 年台北雙年展現地裝置作品《圓點的強迫妄想》,並聚焦 1951 年至 2005 年間其百轉千迴的藝術創作生涯。除了公眾熟知的圓點、無限的網等標誌元素,本次亦展出較少曝光之1960年代行為錄像作品及草間彌生設計繪製的服飾、1970年代的拼貼創作,以及1980至90年代的巨型裝置作品,除了重製的《圓點的強迫妄想》,其餘作品皆為首次在台展出!透過四個子題mdashmdash「草間的綻放」、「圓點・原點」、「草間的蟄伏」、「Love Foever」,展出70 組/件精選作品,涵蓋繪畫、拼貼、軟雕塑、大型裝置、行為展演錄像、服裝等多種創作形式,
「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mdashmdashW Collection amp More 1951-2005」展場照片。圖/北師美術館提供
此次展覽從草間彌生1998年創作的《圓點的強迫妄想》大型氣球裝置開啟序幕。草間彌生受昔時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曼麗及策展人南條史生之邀,於台北雙年展創作巨型現地裝置《圓點的強迫妄想》,以七個帶有黑色圓點的螢光粉紅氣球滿佈北美館的中庭,是為草間彌生以巨大雕塑與公共空間對話的重要節點;該次展覽亦開啟這位風靡全球的藝術家與臺灣的頻繁交往,展後該作即獲臺北市立美術館(後簡稱北美館)典藏。
草間彌生,《圓點的強迫妄想》.1998_2024,尺寸依空間而定,塑膠氣球、複合媒材。圖/藝術家提供
此次北師美術館與草間彌生工作室緊密合作,透過北美館典藏的作品草圖、裁片設計稿、皮料樣本及模型等檔案文件,由台新銀行獨家贊助,草間彌生工作室跨海監製,結合日本工法和台灣在地技術,26年後重製原尺寸的七顆螢光粉紅黑點氣球,經典重現於北師美術館的挑高展廳中。6公尺高的玻璃帷幕如同渾然天成的鏡屋,觀眾可穿行於氣球之間,鏡射的氣球與空間中的實體氣球相互映射,創造出迷離失重的身體感受。
「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mdashmdashW Collection amp More 1951-2005」展場照片。圖/北師美術館提供
《圓點的強迫妄想》創作的1990年代,是草間彌生1973年自美國返日後,重回國際觀眾視野,而後大放異彩的關鍵時期,是謂「草間的綻放」:度過沈潛時期、透露著神秘靜謐氛圍卻又生機盎然的《夜晚的花瓣》,是圓點又像細胞增生的《夕照》,如同其藝術宣言般的《幻影的彼方》裝置及《草間的房間》錄像,以及從附著物發展為觸手造型的軟雕塑裝置《永劫回歸》,展現出其強大的生命力及創作泉源。
草間彌生,《幻影的彼方》,1999,尺寸依現場而定,複合媒材。圖/北師美術館提供
草間彌生,《夕照》,2000,91 times 72.7 cm,壓克力彩、畫布。圖/北師美術館提供
草間彌生,《夜晚的花瓣》,1995,115 times 72 cm,拼貼、水彩、粉彩、紙。圖/北師美術館提供
展覽從「綻放」始,再倒敘回到草間彌生創作的萌發時期「圓點・原點」mdashmdash從二十來歲的作品《點》和《自畫像》一探她早期的圓點樣貌、對自我形象的探討和塑造。《東方鄉愁(日本漆樹)》等作則展現其精湛的日本畫功,以及初至美國藝壇闖蕩時所繪的《海底》,已然可見「無限的網」系列作品雛型。隨後草間彌生經歷了至親離世、返回日本卻不受原生社會接納肯定的生命歷程,是為「草間的蟄伏」:包括1970年代陰鬱幽闇的拼貼畫作《夢往海底沉去》等四件作品,80年代的《森》和《海底》。
草間彌生,《點》-1 ,1951,42.7 times 30.2 cm,墨水、紙。圖/北師美術館提供
草間彌生,《夢往海底沉去》,1975,54.4 times 39.5 cm,拼貼、水彩、粉彩、紙。圖/北師美術館提供
最後來到地下室的「Love Foever」,回看1960年代草間彌生於紐約時期的「乍現」行為錄像、伴隨演出而設計繪製的服飾,以及早期的環境裝置《驅迫意象》:「網」鋪天蓋地延伸至各種現成物之上,人台、家具、動物、食物等,是《幻影的彼方》的最原初版本。從工作室游擊到廣場、公園、證券交易所、美術館甚至教堂等公眾場合,在一片反戰聲浪中,草間彌生以身體行動高喊「愛與和平」,在參與者身上繪製令彼此消融的圓點,奠定草間彌生「嬉皮女王」的地位。
《驅迫意象》,1964-1966,尺寸依空間而定,複合媒材。圖/北師美術館提供
「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mdashmdashW Collection amp More 1951-2005」展場照片。圖/北師美術館提供
展覽總策畫林曼麗期許「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mdashW Collection 1951-2005」展覽能讓觀眾看到不一樣的草間彌生,見證其創作中複雜且多元、深具原創性與突破性的豐沛能量,透過這些難得一見的作品親炙其內裡的精神性。草間彌生傳奇的藝術生涯起始於日本,在美國汲取前衛藝術浪潮的養分、實踐其對藝術的大膽想望,同時也是一位勇於挑戰社會體制、忠於自我的藝術先鋒,以其鮮明獨特的藝術魅力橫掃全球。
「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mdashmdashW Collection amp More 1951-2005」展場照片。圖/北師美術館提供
展覽自2024年12月21日起至 2025 年 5 月 4 日止,於北師美術館展出。為維護參觀品質,展覽採預約時段制售票,每日五個時段場次供彈性選擇,每場次人數有限,進場後不限停留時間。可於線上或現場購票,全票380元,刷台新信用卡享獨家全票九折優惠。「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關照草間彌生生命經驗與藝術語彙的錯綜交織,深入其創作實踐的發展「軌跡」,在探問藝術家何以持續開創嶄新可能的同時,也期待與觀眾一起擁抱藝術與生命的「奇跡」。
「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mdashmdashW Collection amp More 1951-2005」展場照片。圖/北師美術館提供
展覽資訊
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mdashmdashW Collection amp More 1951-2005
展期|2024.12.21 - 2025.05.04
地點|北師美術館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每週一、除夕、初一休館
總策畫|林曼麗
策 畫|北師美術館團隊
空間設計|別音設計
主視覺構成|本間一騎
視覺設計|理式意象設計
主辦單位|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
合辦單位|時藝多媒體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協力單位|草間彌生工作室、臺北市立美術館、青森縣立美術館、廣島市現代美術館
借展單位|株式會社草間彌生、臺北市立美術館、W Collection、MOMA Contemporary Co., Ltd.
主力贊助|台新銀行
贊助單位|建銘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財團法人建弘文教基金會、美術館之友聯誼會、
JINS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