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在南北兩極,帶有翡翠綠的極光是令許多人陶醉的自然奇景。但在台灣最北端的馬祖列島,「極光」兩字卻讓幾位當地年輕人備感威脅。
9月4日晚上,在馬祖的東引島上,上百位民眾聚集在島上一處軍事訓練場地,觀賞由在地返鄉青年以及台灣暗空協會合作打造的戶外劇場表演。近年來,台灣政府單位在馬祖推動「暗空計劃」,希望結合生態保育與天文觀星,來推廣當地旅游。
然而,本應耀眼的星空,卻有異常的綠光從海上投射而來,幾乎點亮整道海平面。那些光源來自中國的漁船,專門透過集魚燈來捕獲魷魚、小卷等趨光性的頭足類海洋生物,當地人稱之為「馬祖極光」。
劇場表演的策展人、來自東引的蔡沛原說:「2018年的時候,我問其他大人那些綠光是什麼,他們都不清楚。但近幾年越來越誇張,今年船隻數量目測更多了兩倍以上、 出現的頻率也更高。」27歲的她無奈地說:「很像在自打嘴巴,我們在推廣暗空觀光,結果整片天空都是綠的。」
雖然發光的小卷船中也有部份屬於台灣籍漁船,但台灣海巡署指出,台籍漁船燈具以白、黃光為主,綠光船幾乎都是中國籍漁船。連江縣政府產業發展處漁牧科科長賴文啟表示:「確切數量雖難以估計,但去年的小卷季一天大概有二、三十艘船,今年隨便看過去就有上百艘。」
海平面上,綠色光點幽幽,上百個光點下是上百張漁網,圍繞著總面積只比澳門小一點的馬祖列島,為當地的漁業及生態帶來嚴峻的挑戰。
不該出現的綠光
由台灣管轄的馬祖列島位於中國福建省沿岸,距離中國最近的距離僅9公裡左右。這片海域身處暖流與寒流的南北交界點,周遭海域營養鹽豐富,台灣中研院曾在此記錄到高達85科、214種的魚類,是多種經濟性魚類棲息、生殖及越冬洄游的豐饒之海。
在對岸漁民眼裡,魷魚是這片海域最吸引人的漁獲之一。自2011年至2019年間,中國魷魚捕撈量連續9年佔世界第一,而根據《中國漁業統計年鑑》,光是在福建省沿海,過去3年內的魷魚捕撈量就增加了2萬多噸。
「在兩岸海域共通的情況下,(對岸)這麼大的捕撈量,馬祖魚類資源匱乏的情形也就變得嚴重,」賴文啟說。
事實上,中國政府也注意到了過度捕撈所引起的海洋枯竭危機。近年來,中國逐漸加強休漁政策,延長近海休漁期。就今年而言,根據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公告,福建當地休漁期從5月1日開始,部分地區8月16日解禁、另一部分則需等到9月16日,休漁期最長可達4個半月。
然而在7月時,仍舊有許多馬祖居民看見散發耀眼綠色「極光」的小卷船出沒馬祖海域。他們往往在傍晚日落前便出現,並且持續捕撈一整晚。
台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助理教授曾煥升長期研究兩岸漁業,他直白地說,中國的休漁政策雖然官方上說得漂亮,但真正執行起來仍有很大的困難。
「大陸漁船實在太多了。而且對漁民來說,休漁期間等於沒有收入,即便對岸有一些補助,還是有許多漁船會選擇違規出海作業,」他說。
曾煥升指出,中國漁船通常有三種規避休漁期的方式:第一是駕駛無法被政府規列的「三無漁船」,三無指的是無船名、無船舶證書,以及無船籍港;第二是同時把一張證書給2至3艘不同漁船使用,等於同一個船名卻有好幾艘船,用障眼法躲避查驗;第三則是索性在休漁結束前不回港口了,長時間留在海上作業。
這些在休漁期前違規出海的船隻,自然更容易選擇來到台灣海域,避免中國有關單位的緝查。曾煥升也說,有時這些無法回港的中國漁船會與台灣漁船形成一種「共犯結構」,由台灣漁船向對方進行補給,提供油料、食物、以及保鮮漁獲用的冰塊,並直接在海上交易,購買對方的漁獲。
「事實上,這樣的狀況每年都在發生,」曾煥升說。
對於在中國休漁期間偷跑出海的發光漁船,台灣海巡署顯得愛莫能助。因為這些船隻較少越界進入台灣沿岸6000公尺的「限制水域」範圍,海巡署無權進行驅趕;不過,其他的「三無漁船」卻會悄悄在凌晨時分越界進入台灣海域,直接在馬祖島嶼沿岸捕魚。少部分大膽的,甚至不願意等到日落。
違法越界的「三無漁船」
身為職業釣客的馬祖青年林先生(化名)經常在釣魚時看到越界的中國漁船。「有次在我後方十公尺左右,突然出現一名一手拿網子、一手拿鐮刀的大陸漁民,上岸採集佛手(一種貝類)。他們兩人一組,大白天就開著小船過來了。」
林先生粗略地估算,他大約每釣魚10次,就會有3次看到中國漁船——而他幾乎天天都會出門去釣魚。他說:「只要天氣好,他們大概都會出來。」
對許多馬祖居民來說,中國漁民越界捕魚一事,早已不是秘密。「大家都知道,在這些大陸漁船上,很多都是過去被台灣漁船雇用的船員,」林先生說,「他們熟知馬祖的海域,並在回大陸之後,又自己開船回來捕魚。」
為何這些中國漁船要冒險進入馬祖海域?連江縣產發處科長賴文啟表示,在中國,一旦政府查緝到這些非法漁船,他們不僅會立即拆解船隻,涉事者甚至可能遭遇刑事法等嚴厲裁罰;而在台灣,雖然政府近年來也有修法調高罰則,但對岸的越界漁船實在太多了,而台灣海巡的量能有限。
「海巡要趕漁船、最近又要趕抽砂船,實在力不從心。違規漁船如果扣押回來,還得經過沒收和法院拍賣等程序,耗日費時,船隻扣押在港口容量也有限……沒辦法看到一艘就抓一艘,」賴文啟說。
「台灣海巡署全部的巡防艦艇大約就200艘,面對數量龐大的大陸漁船,其實是防不勝防,」台灣海洋大學助理教授曾煥升補充道,「也因此,對一些大陸漁民而言,冒險來台灣海域,比在中國被抓到的風險要小。」
林先生對這些對岸漁船感到很不滿。他曾在半夜看到他們跑來馬祖沿岸,進行電魚等違法捕魚的行為。「當你在夜裡看到漁船下閃著黃黃綠綠的光,時常就是他們在電魚時發出的光,」他說,「我不知道他們在大陸沿海會不會這麼做。但出了他們自己的領海、到這邊來後,他們簡直無法無天。」
在氣憤之餘,林先生有時也會拿起相機錄影、向海巡檢舉。通常對方會感謝他的舉報,然後就不了了之;或者告訴他說,現在不是執法時間,因此沒辦法處理。
「其實在這些越界大陸漁船裡,分一杯羹的台灣人也不少,」他無奈地說,「馬祖地方小,人情壓力大,靠關係的情形很普遍。」
生態殺手章魚籠
在台灣海巡難以應對、越界中國漁船又不斷出現的情況下,當地政府開始向外尋求支援,請外部公司幫助清理中國漁船在馬祖沿岸裝設的違法漁具。
9月20日早上,在馬祖最大的南竿島港口,3名船員正在「彩虹一號」上做清掃,准備出航進行違法漁具的拆除工作。這是彩虹一號今年第28次的出航,船上的工作人員林俊嵐說,今天他們要去北竿島沿岸的「白廟」附近取締違法漁具。白廟是一塊只露出海面一點點的礁石,是一處燕鷗保育棲地,也是馬祖列島距離福建最近的地方之一。
他們要拆除的漁具,是一種叫做章魚籠的橢圓型立體竹籠。連江縣產發處科長賴文啟把它形容為「生態殺手」——因為各種魚類不管大小,只要進去了就出不來,使章魚籠宛如海中牢籠。
「中國漁船會在夜間摸黑來裝章魚籠、設置流刺網、用非常小的浮標做記號,並用衛星定位來追蹤這些漁具,」賴文啟說,「這些漁具很難被發現,甚至有時當他們來收網時,會把馬祖漁民的合法網具弄壞、將其漁獲一併撈走。」
賴文啟說,每年4月到12月,縣政府會要求承包公司清理一定數量的章魚籠。今年承包公司原訂需拆除4000個章魚籠,但他們在8月初就已經達標了。而光是在9月20日一天,彩虹一號就拆除了117個章魚籠。
在海大教授曾煥升眼裡,這是一個十足的生態危機。他說:「現在在馬祖海域,幾乎各種漁獲都衰竭了。」
餐桌上消失的魚
當上百艘發光的小卷船圍繞著島嶼撒下漁網,大膽的「三無漁船」又直接開到小島沿岸佈置違法漁具,從遠到近,馬祖海域的生態彷彿陷入了一層又一層的篩網。
賴文啟說,這幾年馬祖海域的魚不僅變得更小,還出現了性早熟的現象。「為了維繫族群,本來需要一年才能成熟的魚種,已經提早到只要8個月就可以了,」他說。
在東引島上,靠海吃飯的人並不少。劇場表演的策展人蔡沛原與她的小學同學劉香吟,兩人的家裡一個開海鮮餐廳、一個捕魚,她們都對近年來漁獲量遞減的現象感到憂心。
「每到冬天,我們家都會賣野生的烏魚子。但這幾年漁獲很不穩定,畢竟很多魚在前面就被(大陸漁船)擋下來了,」蔡沛原說。
劉香吟家裡受到的沖擊更嚴重。她們家去年的漁獲量和前年相比,整整少了一半。
「大陸漁船不用進到6000公尺的限制水域裡,他們只要在更外圍的地方撒好魚網,我們近海的漁獲就會變少、變小。」劉香吟回顧小時候的餐桌,每天都有著佛手、大隻的蝦蛄、還有野生的黃魚……如今佛手變罕見了、蝦蛄變小了,黃魚一條甚至要價上萬元。
她說:「漁業是我們從過去傳承到現在的職業,如果沒有了魚,這個產業不就會消失了?」
曾煥升認為,要解決馬祖海域當前的生態問題,有賴於兩岸代表坐下來進行漁業談判。「保護漁業資源不是單方面努力就能達成的,兩岸要在哪些海域進行配額、要允許多少漁船可以在特定海域作業…… 這些都需要兩岸政府共同努力才行。」
然而,面對台海當前的緊張局勢,要求兩岸坐下進行談判顯得極為困難。
在夜裡,兩個馬祖年輕人坐在村子裡面海的階梯上,看著滿佈於海面上的發光漁船。蔡沛原說,她感覺這座島被包圍了——而隨著對岸漁業不斷發展,馬祖似乎也只能在漁船、流刺網與章魚籠交織而成的網羅中,看著中國一天比一天巨大的存在。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小鄭 馬祖本來就是福州連江縣的離島...對岸有光又怎樣??到底要多智障才會拿這個來嘴
2021年09月29日08:06
鬍鬚 金門馬祖屬於福建!
與台灣無關!
台灣人要走自己的路!
就要徹底切割金門馬祖!
金門馬祖人真衰小!
國民黨把金門當做「反攻大陸的跳板」!
共匪把金門當做打擊「蔣家小朝廷」的首要目標!
國共爭權奪利的鬥爭!
結果死的都是無辜的人!
應該讓金門馬祖人回福建去當韭菜!
金門馬祖人是因為有台灣當靠山!
所以才能吃香喝辣!
回去當韭菜!
月薪只有一千元!
2021年09月29日04:59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