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新手媽媽看過來!別緊張,專家帶你一次看懂不同孕期需要做的產檢項目

華人健康網
發布於 2020年05月16日23:00 • 圖文提供/台灣廣廈有聲圖書
新手媽媽看過來!別緊張,專家帶你一次看懂不同孕期需要做的產檢項目

第一次產檢、各個孕期會檢查什麼?多久做一次檢查?需要自費的項目有哪些?以下針對不同孕期需要做的檢查一一解說。

衛福部發的媽媽手冊,每次產檢紀錄會彙整在裡面,就像護照,如果是在其他地方檢查、旅遊突發狀況時就能快速掌握媽媽寶寶過去檢查的情況。但一開始孕婦拿到媽媽手冊,第一次產檢時,有一些項目沒有在手冊上,例如披衣菌檢查,尤其我覺得還要再加一個遺傳病史的詢問,家族遺傳病史很重要,假如有家族遺傳性疾病,一定要跟醫生講,就可以針對這方面加強篩檢。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另外,第一次產檢時,國外會建議做抹片檢查,但因為做抹片會出血,會被病人誤會這是引發流產的原因,所以台灣不在懷孕時做抹片檢查,通常我們會看一下子宮頸有沒有問題,如果外觀沒有問題就不會特別安排抹片檢查。但是我會說明國外建議做,且會有出血的情況,讓準媽咪們自己選擇現在做或是寶寶滿月再做。

第一次產檢、各個孕期到底會檢查什麼?頻率很頻繁嗎?需要自費的項目有哪些?有必要全部都做嗎?這些疑問相信很多孕媽咪心中都會有,以下針對不同孕期所要做的檢查一一解說。

第一次門診會做的檢查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量體重》

孕期的體重增加10~12公斤是最理想的。一般來說,懷孕初期的1~4個月增加1.5公斤,中期約增加5~6公斤,後期約增加4~8公斤是最為理想的。如果體重迅速增加或身體嚴重水腫,有可能是身體內部發生問題的警訊,需要重視。

《測量血壓》

瞭解孕媽咪是否為高血壓或低血壓,一般以第一次檢查測得的血壓為標準,與每次測量得的血壓值相比較。若血壓收縮壓高於140mmHg或舒張壓高於90mmHg者,就可能患有「子癲前症」。

《驗尿》

檢測是否患有「子癲前症」或「妊娠糖尿病」,若檢查兩次以上結果仍呈異常者,應接受進一步的檢查。

《超音波檢查》

透過該檢查可確認胎兒的身高、心跳,以及是否有子宮外孕、胎盤前置、懷雙胞胎等。大約懷孕24週左右可知道胎兒的性別。有的醫院每次產檢都會做,有的則會間隔2~3次。

胎兒心搏檢查

懷孕第11週後可以透過這一項檢查聽胎兒的心跳聲,以確定胎兒的心跳次數和節奏是否正常。

腰圍、子宮底長度測量

測量孕媽咪的腰圍和子宮底長度,是針對已經懷孕5個月的孕媽咪所做的檢查。透過測量恥骨上端到子宮頂端的距離來判斷胎兒的健康狀態。

懷孕初期產檢有哪些?

懷孕時期不同,要接受檢查的項目也不同。產前檢查一般來說,從初診到懷孕6個月(~24週)是每4週一次,懷孕7~9個月(25~36週)是每兩週一次,10個月後(37週~)是每週一次。

因為是守護母子健康的重要產檢,所以一定要按時接受檢查。產前檢查的內容會依懷孕時期的不同,有不同的檢查項目,但每次定期檢查時都會透過體重及血壓等資料,測定孕媽咪的健康狀況和寶寶的發育情形。

另外,還會做血液檢查。可以檢查出是否貧血、有無性病及血型等。如果胎兒血型為RH陰性的話,需要在出生後做相應的處理。

還有驗尿,可以檢測出尿道、膀胱或腎臟是否受感染。除此之外還有子宮頸癌、性病(梅毒等)、愛滋病檢查等。懷孕初期、中期、後期還會各接受一次超音波檢查。總而言之,懷孕初期做檢查,可以更容易地分辨出子宮和卵巢是否有異常現象,有這麼多的檢查,也是希望能讓媽媽更安心,確保胎兒能平安長大。

初次檢查

《問診》

詳細告知醫師自己過去的病史及是否有懷孕、分娩或流產經驗、家族病史等情況。

《內診》

醫師用手指探入陰道內,檢查子宮及卵巢的位置、大小和柔軟度。觀察陰道和腹部以判斷是否懷孕。但有部分醫院或醫師不會採用內診檢查。

《體檢》

定期檢查時做體檢,主要檢查體重、身高和血壓。以懷孕後第一次檢查時得到的資料作為標準來觀察懷孕期間的變化。

《血型檢查》

檢查孕婦血型是否為RH陰性,做不規則抗體篩檢、溶血檢測,以降低流產、早產、死產的風險。

《貧血檢查》

檢查孕婦是否貧血、患血小板減少症,以預防懷孕併發症。

《梅毒血清檢查》

孕婦患梅毒則在懷5~6個月時容易流產、死產,還有可能產下畸形兒,甚至威脅孕婦本人的健康,所以在懷孕初期應進行檢查。

《淋病檢查》

透過採集分泌物或尿液作檢查可預先檢查出孕婦是否罹患淋病,或是攜帶釀膿性鏈球菌(可導致嬰兒死亡),以便接受相應的治療。

《A、B型肝炎肝功能檢查》

若孕婦為肝炎病毒帶原者,則可能透過血液或分泌物將病毒傳染給胎兒。若孕婦有肝炎抗原,又把病毒傳染給胎兒的話,需要在分娩之後給嬰兒做肝炎預防接種。

《德國麻疹抗體檢查》

若孕婦懷孕期間患有德國麻疹,則胎兒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白內障、耳背的機率約為30%。即使檢查結果呈陰性,懷孕中期和後期也應再次檢查。

《愛滋病檢查》

預防胎兒患有先天性愛滋病。

《驗尿》

可診斷孕婦是否患妊娠毒血症、糖尿病、急性腎盂炎、心臟病等,減少流產、早產的危險。

《子宮頸癌檢查》

懷孕初期須接受子宮頸癌檢查。

《性病檢查》

內診時進行檢查。若子宮頸內有性病病菌的話,可能導致不孕、嬰兒眼部疾病或肺炎。

《超音波檢查》

透過超音波技術檢測孕婦是否有葡萄胎、子宮外孕,以及子宮和卵巢是否出現異常。

Point—初次產檢中的重要項目

梅毒血清檢查

肝功能檢查

德國麻疹抗體檢查

愛滋病檢查

子宮頸癌檢查

在第一次產檢中先好好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對於孕期媽媽寶寶的安全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懷孕中、後期必要的產檢

除了每月會進行定期檢查,包括量體重、量血壓、驗尿、檢查子宮、聽胎兒的心音等,藉此瞭解胎兒的發育情況外,懷孕中期的檢查中,最重要的大概就屬畸形兒檢測。它能夠檢查出胎兒是否有唐氏症、先天性心臟病及其他畸形的可能。

在懷孕15~20週,透過血液檢測可初步確認胎兒是否畸形,如果檢查結果不樂觀,通常會加做羊膜穿刺、絨毛膜穿刺或臍帶檢查等。如果是高齡產婦或曾產出畸形兒的孕媽咪,這些檢查就是必做項目。

懷孕24~28週,會進行妊娠糖尿病的檢查。進行這項檢查時,會讓孕媽咪飲用50ml的葡萄糖水,一個小時後再進行血液檢查。由於母嬰很可能同時患有妊娠糖尿病,因此為了母嬰安全一定要進行檢查。

檢查頻率每月一次

《人類絨毛膜促性腺素檢查(9~12週)》

適用於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或在畸形兒檢查中有異常者,需做羊膜穿刺等染色體檢查者。

《早期唐氏症篩檢或非侵入性染色體檢查(15~20週)》

透過對孕婦的血液進行檢測,判斷胎兒是否患唐氏症、神經管缺陷等。

《羊膜穿刺》

針對畸形兒檢查和超音波檢查的結果均不正常,需要進一步確認染色體狀況的高齡產婦(35歲以上),或屬於遺傳疾病危險族群的孕婦。

《超音波檢查(20~28週)》

檢查胎兒的成長發育情況、身高和在子宮內的位置、胎盤的位置和形狀,並檢測胎兒是否可能畸形。

《精密超音波檢查》

雖然不是非做不可的檢查,但可以清楚看到胎兒的手指、腳趾、臉部是否有畸形。

《妊娠糖尿病檢查(24~28週)》

患妊娠糖尿病者易感染子癲前症,導致羊水過多、難產、胎兒畸形、罹患糖尿病且死亡率高。

《貧血檢查》

懷孕中期易發生貧血,因此需要透過檢查再次確認。

《胎動檢查(32週以後)》

可觀察胎動和子宮收縮情況,通常適用於妊娠糖尿病患者和妊娠毒血症患者。

《貧血檢查(38週後)》

為再次確認孕婦是否貧血而進行。

《肝功能、心電圖、血液篩檢》

為避免分娩時可能出現的緊急狀況,事先對孕婦身體狀況所做的檢查。

Point—全民健保有給付的檢查

驗尿

血型檢查

梅毒血清反應檢查

HVsAg(B肝五項檢查表面抗原)

德國麻疹檢查

1次超音波檢查

本文出自台灣廣廈有聲圖書《權威醫療團隊寫給妳的懷孕生產書【全圖解】:集結中、西名醫傳授孕期40週╳生產養護完全指南,讓孕婦順產、胎兒健康!》一書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