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民

不吃怪怪的!為何看電影要配爆米花? 「背後秘辛」曝光

NOWnews 今日新聞
更新於 2019年10月20日04:02 • 發布於 2019年10月20日04:02 • 編輯中心 / 綜合報導

通常我們到電影院買票時,售票人員都會詢問是否加購爆米花,而看電影配爆米花似乎成了約定俗成的標準配備,不過這個習慣到底是從何時開始?又是怎麼流行起來的呢?大家是否曾想過「為何看電影要配爆米花?」其實,這文化與美國經濟大蕭條密切相關。

根據《狂熱球電影資訊網》報導,全球第一台爆米花機出現於 1885 年出現在美國街頭,當時不論是球賽、馬戲團或嘉年華會等場域,都可看見爆米花機的蹤影,由於成本低廉,一般民眾都能消費的起,也漸漸轉成為普遍的大眾零食。

不過,其實電影院一開始是沒有提供爆米花的,起初的電影院主要是給有錢人入場觀賞的,當時的電影院被稱為電影皇宮( Movie Palace ),票價並非一般人能夠負擔得起的娛樂消費,比照劇場和歌劇院設定,電影院是不能食用會發出噪音的東西,因此,爆米花起初被列為電影院的違禁品。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看電影配爆米花似乎成了約定俗成的標準配備。(示意圖/取自pixabay)

而到了 1929 年美國面臨經濟大蕭條,電影院的經營也受到大環境的衰退影響,票價開始狂跌。當時大約 5 分錢就可以買到一包爆米花,所以爆米花就成了多數人負擔得起的奢侈消費,而電影院老闆看準商機,開始找爆米花攤販在大廳販售爆米花,並向攤販們收取擺攤租金,打造了雙贏的局面,觀眾們也不必再躲躲藏藏,開始習慣買爆米花配電影的有趣文化。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許多電影院也因此轉虧為盈,開始重新裝潢整頓,直接在電影院裡裝設爆米花機,販售給前來看電影的消費者,如此改變也讓影城在大蕭條時期反而走出了自己的路,這也是許多電影院能在 1930 年經濟大蕭條時期存活下來的原因。(編輯:許苡晴)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6
  • 我希望可以邊看電影邊喝紅酒啊∼
    2019年10月20日05:43
  • 商人炒作成功爆米花利潤高 就跟中秋節為什麼一定要烤肉一樣
    2019年10月20日15:19
  • 文華
    好懷念 以前在電影院 摸黑 吃 烤雞腿🍗 肉串🍖 烤魷魚 的感覺 現在到電影院 爆米花 吃到很膩! 然後 吉拿棒 又超甜 ...😂😂😂
    2019年10月20日17:27
  • 廖育信
    1930年以前的電影還需要真人聲優,因為影片是“默劇”,早期也沒有什麼杜比音效,就是大頭麥克風配上喇叭而已。
    2019年10月20日11:55
  • 家群
    我記得台灣早期電影院還可以嗑瓜子、帶殼花生、菱角、燒酒螺都有而且順便會帶切好的水果還是現榨果汁到電影院吃吃喝喝的,然後電影院結束就會有清潔阿姨、小姐掃得有夠辛苦的,整間廳味道很重。
    2019年10月20日12:02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