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同學會最棒的心態,就是別管以前熟不熟!鄭嘉蕙:把老同學當新朋友,就能重新活過一回青春

50+好好
更新於 09月10日16:23 • 發布於 09月09日01:00

文/蔣德誼 攝影/影巷26號 場地協力/稼咖啡 內文圖片/鄭嘉蕙提供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在學生時代是邊緣人,參加同學會會有趣嗎?因為頻繁轉學、轉系,導致很多同學並不記得自己的鄭嘉蕙說,不妨就把老同學當成新朋友,反而有了意外的收穫和樂趣!(本文出自《50+週刊》:老同學如何成為新朋友,找回青春的自己?同學會感情不散指南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在很多同學會的故事中,因為共同度過了數年的同窗時光,並累積許多點滴回憶,因此成為了青春時代中記憶深刻的一頁。

今(2024)年55歲,目前任職百貨業的鄭嘉蕙,過去經常以「昀媽」的筆名,在媒體專欄發表自己的親子教養、並出書分享自己的理財秘訣。然而,她也曾在專欄中談起自己過往的同學會經驗,卻是以「邊緣同學」自居。

對於在求學過程經常轉班、轉組、轉系,中間還經歷過重考的鄭嘉蕙來說,跟自己同班同學過的人可能在千人以上。她笑說,被記住的機率實在不高,被問「妳是誰啊?」也是常有的事。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因此,反而是在長大成人之後,回頭和昔日同學再相聚,才重新開始培養起彼此間的情誼。

學生時代的邊緣人 從同學的記憶中找回青春

笑稱是班上固定的「邊緣人」成員,甚至很少出現在當時拍下的照片裡,鄭嘉蕙說,自己通常是被其他同學撈回來的人,還有一次是因為上電視節目談親子教養話題,碰巧被同學認出來,才因此輾轉連絡上,「其實很謝謝他們這麼有心。」

「被邀請進群組之後,反而是因為看到同學們在聊的話題,才勾起了我學生時代的回憶。」鄭嘉蕙說,對她而言,就像每個人手上都有幾塊拼圖,大家拼拼湊湊,才讓那些片段的記憶變得完整。

有次同學會,一個同學告訴她:「你還記得嗎?有一次上課寫書法,我覺得自己寫得很不好,但你卻稱讚我寫得很棒,還把它掛起來。」因為這段插曲,這位同學不但到現在還保有書法的興趣,甚至練到可以參加展覽。她內心很觸動:原來自己根本不記得的一件小事,卻可能對別人這麼重要。

「有時候我看孩子在學校做了什麼,回頭就會問同學:我們當時有迎新嗎?都參加什麼社團活動?對我來說,好像也因此重新回溯了一遍自己的青春時代。」鄭嘉蕙說。

個性大方的鄭嘉蕙,面對老同學們,心情上反而更像是交新朋友。「只要同學之間約聚會,時間允許的話我一定參加。」特別是這幾年因為孩子已經上了大學,她有更多可以自由安排的時間,這回,她決定不再當邊緣人,而是跟著同學們一起玩得盡興。

和昔日同學們重新相聚後,也多了一群可以隨時揪團的好朋友。

不同求學階段 同學間也有不同的相處方式

在不同階段認識的同學中,鄭嘉蕙覺得,小學同學相處起來是最有趣的。愈是往後的求學階段,經過層層篩選,彼此同質性愈高。「像我因為大學念中文系、新聞系,大部分系上同學都在媒體工作。但小學同學的人生經歷跨度就很大,有人是水電師傅、有人是醫生、有人開店。」鄭嘉蕙說。

此外,因為小學時代還沒有學業競爭的意識,彼此的相處也很單純。「那樣的氣氛也延續到了現在。大家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也不太會去比較誰的成就或收入比較高。我覺得這樣的友情,在長大成人之後更難得。」(相關閱讀:在老同學面前,不需要任何偽裝!臺大校友初心關懷協會:同學是最真摯的「老伴」,讓50後的人生不孤單

也因為彼此的背景各自不同,同學群組裡也像是諮詢智庫,誰有什麼疑難雜症,往群組裡一問,往往可以找到幫手,或有人一起出主意。另一個好處是,因為大家都是同一學區,只要沒有搬家的話,大家都住得近,要約也很方便。

相較之下,散布在全台各地的大學同學,要約一場同學會都很不容易。但如果誰要去哪出差,總會在群組裡招呼一下,那個縣市的「地頭蛇」就會丟出在地美食清單,或是直接當地陪。

大學同學們因為分散各地,約一場同學會也不容易,但也因此更珍貴。

不同階段的同學們,有不同的相處模式,但一樣有著好感情。「我覺得同學或朋友之間的感情就像銀行戶頭一樣,要有提有存、有來有往,才能長長久久。」鄭嘉蕙說。

共享人生的夥伴 珍惜得來不易的緣分

除了平常聚餐或是踏青出遊,鄭嘉蕙也會和同學們一起去探望以前的班導師。「老師其實年紀很大了,但是他竟然都還記得我們,甚至保留了很多以前我們寫給老師的信或是紀念冊,看了真的眼淚會飆出來。」

鄭嘉蕙有感而發地說,出社會之後,要找到像同學之間這樣純粹的友情,其實並不容易。「我很珍惜這些失而復得的朋友們!因為年紀相近,大家聊的話題也都差不多,不外乎就是健康、爸媽年紀大了需要照顧,即使生活背景不同,所經歷的人生階段也都是一樣的,所以更能給切身的建議和經驗。」(相關閱讀:一個人赴同學會,也赴人生之會!張曼娟:人生列車不完全操之在我,但不管擁有怎樣的生活,一定要「感覺」幸福

有次一個小學同學的兒子出了車禍,臨時需要一筆手術費。「對方是單親帶著兩個孩子,生活上其實有些辛苦,大家二話不說就湊了幾萬塊交給他,也不要他還。就是在同學有困難的時候,大家盡一點力。」鄭嘉蕙說,人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需要別人的幫忙,所以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就不需要多計較。

最後,鄭嘉蕙則建議《50+》讀者們,把握同學間的難得緣分,「邊緣人也沒關係,不妨就放寬心,不要太難揪!也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加入50+好好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