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想和好朋友一起工作,可能會面臨許多人性的挑戰。
曾幾何時,和最好的朋友一起工作也許是許多人心中曾有過的夢想——你們感情深厚、理念相同、個性相輔,在非常了解對方的情況下,也想試著在職場上一起打拚,而且因為默契十足,表面上看起來就像個完美的情況。
事實上,像是Google創辦人賴利佩吉(Larry Page)和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這樣的好交情並不常見,他們和著名的從朋友變成對手,晚年再漸漸變回朋友的比爾蓋茲(Bill Gates)與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相去甚遠,這個題材也多次成為電影和紀錄片的主題;而Facebook創辦人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和愛德華多薩維林(Eduardo Saverin)多年來的爭執,也成了電影《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最經典的情節之一。
職涯諮詢專站《Monster》就強調:是不是應該和最好的朋友一起工作?情況其實很複雜。
專家表示,雖然你可能很喜歡和最好的朋友一起出去玩、連續嬉鬧、歡樂好幾個小時,你們也都瞭解彼此的底線和幽默,但實際的狀況是,如果友情和生意、工作攪和在一起,可能會變成一種有毒的情況。
「每個人都需要了解,為什麼將友誼和職場混在一起可能是個壞主意,如果你真的想要和朋友一起創業、工作,更應該了解如何讓彼此發揮最大的作用。」
以下是和好朋友一起工作可能產生的問題,也許深入理解以後,能更容易釐清你的決定。
1、職場的關係必然會變得個人化
職場的關係必然會變得個人化
也許,因為你和朋友相處的感覺很自在、舒服,所以你可能會把一些職場上的禮儀和道德放在一邊,但若這樣的關係被公司的其他人注意到,可能會讓人感受到不適切,且對你們彼此來說都不好,像是某一方看起來很不尊重他人、而一方看起來就很好欺負。
此外,由於你們是認識很久的朋友,如果在公司有額外的負擔或牽涉不同的恩怨,分歧可能會變得更加強烈。
2、你可能難以和夥伴拆夥
和好友在職場可能難以和夥伴拆夥
無論是邀請最好的朋友一起創業,或找朋友到你就職的公司上班,也許得先捫心自問:你能夠當朋友的主管嗎?真的有必要的時候,你會解雇他嗎?
專家強調,「在職場上,永遠不要雇用你無法解雇的人。」無論你是在雇人或受雇於人的一方,彼此的關係都是相對的,原本是朋友的關係會讓這個舉動變得更加模糊,久而久之會成為嫌隙。
3、每個人都應該公私分明
與好朋友一起在職場,更難以公私分明
當你和好朋友一起工作,基本上其實很像把自己的工作和私人生活變得更加不可分割,像是一個人可能有在他工作時專業的一面,他總是沉著、冷靜、積極、充滿領導能力,但私下的他也許輕鬆、不拘小節,有一些也許只有好朋友知道的生活習慣。
而和好友一起工作時,代表著其實自己的另一面,對方早就非常熟悉,這對彼此的工作並沒有幫助。
此外,未來你和朋友的聊天,最終都會變成公事上的話題,進而讓生活和工作再度難以分割,當朋友的話題都只圍繞在工作上時,最終只會厭倦
4、你們會認為彼此的關係是理所當然
好友會認為彼此的關係是理所當然
彼此身為好朋友,可能會在工作上影響工作表現,像是某一方沒有全力以赴的工作,因為知道朋友會無條件的「支持你」,或者有人經常遲到、早退,沒有像正常工作時的那種態度,這或多或少都會因為你們是朋友而有所懈怠。
5、朋友的關係可能會變得更加緊張
朋友的關係可能會變得更加緊張
專家強調,在許多的友情裡面,你們可能互相是彼此的避風港,也能在遇到困難時一起加油打氣。但最終如果你們必須在同一個工作崗位上競爭時,其實再好的友情也有可能會因此面臨決裂。
試著想想,你能夠接受對方表現比你更好、進步比你更快,甚至是牽涉到自我個人的利益嗎?如果沒辦法面對這樣的場面,那就千萬不要輕易嘗試和好友一起工作。
如果和好友一起工作又該如何發揮最大效益?
「大聲說出來」、「保持透明」與「合作」是維繫職場友情的關鍵
專家分享,很多時候,一間新創企業的誕生,就是幾個好朋友共同的理念,而如何維繫這段友情和職場之間的關係,有一些關鍵的重點,像是「大聲說出來」、「保持透明」與「合作」。
「假設你的同事比你先升職了,你可能嫉妒或感到傷心,對方可能還變成你的主管,這種尷尬場景經常在社會上發生。」
專家分享,可以用一些最適切的方法來處理這樣的問題:
1、學會控制自我
要切記,職場就是職場,這與個人無關,所以要把「自我」放在辦公室外,當你做錯了或需要幫助時,學會承認與承擔;如果朋友要委派任務或業務給你,也請嘗試克服,並體悟到這是為了公司的利益。
2、檢討自己
在保持理性的同時,也可以問問為什麼自己沒有獲得晉升,找到自己能努力的成長機會,並確保能在專業領域上發展,這會成為改變自己所需的動力,專家說,「放下驕傲可能很難,但這能幫助你提醒自我,並且更加努力。」
3、不要情緒化
專家分享,將工作和友情結合,本身就是個棘手的事情,但也有可能毫髮無傷,並取得巨大的成功——只要確保不要情緒化、專注於彼此對於公司、職場的共同目標,都能夠成為贏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