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 羅肇錦獲終身奉獻獎

客家電視
更新於 02月17日11:18 • 發布於 02月17日11:10 • 楊以諾 苗栗

2017年獲得客委會客家貢獻終身成就獎的中央大學榮譽教授羅肇錦,今年再度榮獲教育部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中的終身奉獻獎,也是這項獎項自2021年開辦以來,首位以客家研究獲獎的終身奉獻獎得主。

76歲的中央大學榮譽教授羅肇錦,從事客語研究工作近50年,曾參與1988年的還我母語運動,用客語朗誦一篇《祭國父文》,表達客家人語言遭到打壓失落的悲哀,今年榮獲教育部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中的終身奉獻獎,不過歷經多次政黨輪替,羅肇錦認為客語依然備受打壓,早期國民黨執政禁止方言,現在民進黨執政,又去中國化、台語爭議等,在現今民主社會對語言研究工作者來說是很矛盾的現象。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終身奉獻獎得主 羅肇錦:「那我做文化立場來說,我當然早期大陸那邊,我們自己從那邊過來的語言文化,我們就要保留下來,在臺灣這邊來去傳揚,才有意義,結果現在又變成說大陸那邊,就全部都不要,與中國有關的就全部拿來丟掉,對我來講我做文化的人,沒辦法接受這樣的這種做法。」

羅肇錦表示語言有兩個特質,一個是傳承文化,另一個是溝通用的工具,政府應該用更開放的態度,呈現自己的文化,不過對於目前國內客語推展工作,包括客語生活學校、客語認證及客家文學推廣等,羅肇錦給予高度肯定,但也建議希望健全現有的客語語料庫。

終身奉獻獎得主 羅肇錦:「詞彙來說,你那傳統的你自己特色的東西,一定要保留下來,為了配合現代,你再看如何用代音,還是這什麼這代用字來去,不要將別人的,原原本本的將它借過來,為了方便,這樣下去,客家以後自己本身特色全部會丟光光,那這樣來做客家文化,就沒有意義了。」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羅肇錦鑽研客語多年,曾任教於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國立中央大學,是客家語言學專家,也積極參與客家文學、事務推廣,羅教授強調,客家話與文字傳承同樣重要,太過用現代化的語言,取代傳統的用字、唸法,把語言的特質抹殺,反而會讓文化消失於無形,未來也會持續語言研究工作,為推展客家語盡最大的心力。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