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期間大魚大肉,因胃腸不適就醫的民眾也激增,中部一名68歲女性患者因嚴重上吐下瀉就醫,原本家人以為只是單純吃壞肚子,不料進一步檢查發現,該婦人竟同時罹患胰臟癌與大腸癌,癌細胞還轉移到肝臟,目前醫療團隊正研擬治療計畫。
春節連假腸胃不適就醫增2成 罹雙癌不尋常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收治該患者的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吳明駿指出,過年期間親友團圓聚餐難免大吃大喝,所以每年過年期間因上吐下瀉、胃痛、發燒等腸胃不適的症狀就醫的患者,都會較平時增加約2成。今年也不例外,但因腸胃不適症狀就醫,卻意外同時發現2種癌症的案例卻相當少見。
腸胃道症狀合併尿道感染、肺動脈栓塞
吳明駿指出,這名婦人除了上吐下瀉的腸胃道症狀,還合併尿道感染,經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臟有腫瘤,進一步以斷層掃描看到,有至少4公分大的大腸癌與胰臟癌,甚至合併肺動脈栓塞;另肝切片還顯示癌細胞,為大腸與胰臟癌轉移,由於病情複雜,院方緊急會診血液腫瘤科與外科醫師,啟動整合醫療,與患者討論治療方式。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罕見胰臟、大腸同罹癌 全球至今不到20例
吳明駿表示,同時發生胰臟癌與大腸癌的狀況相當罕見,至今全球只有不到20例,發病年齡平均65歲,病因不明;過去這類患者一旦確診,平均餘命約僅半年,幸而近年隨著新藥不斷研發,標靶藥物與化療合併治療成為一線生機。
醫示警:上吐下瀉不一定是單純腸胃炎
「上吐下瀉不一定是單純腸胃炎,也可能是其他因素造成。」吳明駿提醒,當身體有發炎反應,甚至是血糖過高時,就可能引發腸胃炎症狀,必須透過醫師詳細的診斷,才可以找到潛藏在腸胃炎症狀背後的關鍵病因。
此外,春節前後諾羅病毒感染的案例也相當多,吳明駿提醒,民眾應養成勤洗手、飲食規律等衛生習慣,儘管該婦人因「雙癌」引發腸胃症狀屬特殊案例,然而若腸胃不適,就醫服藥幾天仍未見改善,則建議到大醫院進一步檢查,才能找出真正的病灶所在。
◎ 圖片來源/衛福部台中醫院提供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吳明駿醫師
蔡岳宏 我在106年天公生後,正月十一日回市場擺攤賣豬肉,因為是早市凌晨三點就到,四點想要上廁所,卻只有一點點,到了八點前又跑三趟廁所,也是不多且有血絲,傍晚老婆下班,晚餐後才說早上的事,老婆只問我會覺得痛嗎?我回說不會,老婆要我回醫院安排檢查,檢查結果是有兩顆線瘤息肉,接近括約肌這一顆以是零期偏向一期將會癌化,算是原位癌,同年四月到高雄長庚切除,去年五月二十號也做糞便潛血檢查,一週後收到了檢查報告是:陰性
會分享自己的病史,也不過是讓更多人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疾病、癌症其實並不可怕,就怕患者的忽視拖延及輕信偏方而延誤病情,而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02月13日09:19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