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新手媽遇「肺部版心肌梗塞」奪命!剛生完竟是危險時刻醫籲6種人別輕忽

早安健康
更新於 03月14日03:00 • 發布於 03月13日03:00 • 新聞中心傅鴻儒

高雄一名新手爸爸最近在社群平台發文表示,他43歲的妻子剛生下女兒,卻突發肺栓塞離世,原本迎接新生命的喜悅瞬間灰飛煙滅。心臟血管外科醫師袁于婷指出,孕婦及產後婦女是肺栓塞的高風險族群,因為懷孕期間胎兒壓迫下肢靜脈,生產後血液處於高凝狀態,更容易形成血栓,而除了孕期與產後的高危險期,其實還有其他族群與危險時刻,也萬萬不能掉以輕心!

致死率可高達30%!哪些人是肺栓塞的高風險族群?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所謂的「肺栓塞」又被稱為「肺部版心肌梗塞」,主要與深層靜脈栓塞(DVT)息息相關。袁于婷醫師解釋,DVT指的是血栓在深層靜脈內部形成,當血栓剝落、血塊隨著血流進入肺動脈,導致血管阻塞,就可能導致致命的肺栓塞。也就是說,這種情況可能極為危險,後果包含引發缺氧、休克,甚至猝死,根據統計,肺栓塞的致死率可以高達30%,因此及早預防與治療相當關鍵。

至於血栓形成的原因,包含凝血功能異常而容易形成血栓,或是血管壁損傷、慢性發炎或吸菸導致血管內皮病變,使得身體自動啟動修復機制,讓血液凝結形成血栓,另一方面則是血液流動變慢,血液更容易在靜脈內積聚,也會增加血栓形成的機率,比如長時間久坐、長期臥床使下肢血流淤滯、肥胖或懷孕增加靜脈壓力而影響血液回流,都屬於這類情形。

因此,肺栓塞並不是隨機發生,袁于婷醫師特別提醒,以下這些族群會特別容易受到影響,應該格外注意血栓風險!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 孕婦產生深層靜脈血栓的比例約為0.5‰-2%,其中1/5的病例可能會進一步演變為肺栓塞,導致嚴重後果。
  • 剛生產完的產婦,因孕期胎兒壓迫下肢靜脈,生產後血液處於高凝狀態,更容易形成血栓。
  • 長期臥床或術後患者,由於血流變慢,血液容易凝結成血栓。
  • 長時間久坐或久站者,如上班族、長途旅客、遊戲成癮者,血流長時間滯留容易形成血栓。
  • 肥胖、心血管疾病患者或服用荷爾蒙藥物者,容易影響血液循環,會使血栓生成機率提高。
  • 有靜脈曲張病史者,因靜脈回流受阻,血液較易滯留,形成血栓的風險增加。

如果符合這些條件,平時應注意腿部狀況,一旦出現異常腫脹、疼痛或皮膚溫熱,就應儘早就醫檢查,以免血栓發展成肺栓塞!

腿部腫脹壓痛要小心!「3秒測試法」看風險

由於靜脈血栓的初期症狀可能不明顯,但有些人會發現單側腿部異常腫脹,甚至出現壓痛感,皮膚可能會比另一隻腳熱,走路時可能感到腿部沉重或疼痛加劇,站立時也會不舒服。

通常腿部腫脹很容易搞不清楚是一般水腫、還是病理性的問題,袁于婷醫師建議,可以透過簡單的自我檢測方法來判斷,如果用手指按壓小腿脛骨前側(靠近骨頭的位置),壓下去後出現凹陷,且「超過3秒」仍無法回彈,可能代表有病理性水腫徵兆,儘早就醫檢查比較安心。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血栓都有明顯症狀,很多患者直到血栓剝落進入肺部,才會發現問題的嚴重性。因此,高風險族群更應積極做好血管健康管理,保持血液循環順暢,避免久坐不動。萬一需要長時間坐著,每隔1至2小時應該起身活動一下,做些簡單的腿部伸展運動、促進血液回流,平時適量運動對於預防血栓也有幫助,例如游泳、快走或抬腿運動,都能夠改善靜脈循環。時刻留意自己的血管健康,及早發現異常並及時處理,才能避免肺栓塞帶來的嚴重後果!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新手媽遇「肺部版心肌梗塞」奪命!剛生完竟是危險時刻醫籲6種人別輕忽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