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消失的 RTX 4080 12GB 改名成 RTX 4070 Ti 回歸後,官方定價直接從 899 美元改為 799 美元,很明顯有種要與 899 美元的 AMD Radeon RX 7900 XT 較勁的企圖,可是這樣的價差基本上恐怕在國外比較有感,國內售價在台灣鬼島稅的加持下直接灌了快 20% 的幅度也是另一種有感啦!
目前正式售價上,GeForce RTX 4070 Ti 的起跳價為 28,990 元,而 Radeon RX 7900 XT 則是 29,990 元起跳,如果想要在顯卡上面再加個眼睛、龍、老鷹之類信仰的話,不論哪個陣營的價格都會再往上疊加,想怎麼買就看各位的口袋深度了,但這並不妨礙玩家可以將這兩款版本視為同一階的產品、甚至在入手的選擇上來做個比較。
前一篇 RTX 4070 Ti 的文章中,小編拿了 RTX 4080 來做對比,那這次要開箱的 ASUS Tuf Gaming RTX 4070 Ti 就來跟差不多價位的 RT 7900 XT 比較看看,也方便各位在選購之前可以有更清楚的下手參考。
ASUS TUF Gaming GeForce RTX 4070 Ti開箱
在開始測試之前,當然也先來看一下這款由華碩新推出的 TUF Gaming GeForce RTX 4070 Ti 有哪些特色;首先彩盒包裝的設計上其實也跟之前 RTX 4080 的 Tuf Gaming 差不多,基本上都是黑色調搭配 NVIDIA 的招牌綠,基本上外觀造型與同為 Tuf Gaming 系列家族的風格是雷同的。
開箱後可以看到還有黑色內盒,打開後就能看到 RTX 4070 Ti 的本體以及內附的簡單附件等。
附件除了包括使用指南、展示小立牌、卡片、軍規認證書以及簡易支撐架使用說明等之外,也提供有 Tuf Gaming 信仰束帶、簡易支撐架以及 12VHPWR 轉 2 組 8-Pin 的電源轉接線材。
視線回到這款 Tuf Gaming RTX 4070 Ti 本體上,外觀部分可以看到濃濃的軍規風格設計充斥整片顯示卡,首先是採用一整片金屬沖壓而成的鐵灰色正面外罩,配上三風扇的散熱設計,另外也做了具備銳利折角線條與左右側的裝飾溝槽呼應,再者就是分布在整片顯示卡各角落的遊戲準心符號、標靶記號、三角標示等電競元素,讓整體的視覺上可以感受軍規風的粗曠洗鍊形象。
不過,如果有機會比較一下自家同系列的 Tuf Gaming 家族兩位大哥 RTX 4090、4080 的話,就能發現雖然這款 RTX 4070 Ti 在整體外形上與二者雷同,但其實尺寸本身是較小一些,直接從 35 公分的長度縮減到 30 公分以內,這對於玩家在搭配如 B760 主機板與緊湊型機殼時可以更容易安裝,看來 ASUS 也是很用心地在看似雷同之下有著量身訂做的專屬搭配。
頂部跟底部側面可以看到非全罩式的設計讓散熱氣流可以更快速排除,兩區塊散熱鰭片設計與熱導管前後貫穿,達成高效率的散熱成效,頂部尾端則是 Tuf Gaming 系列慣有的 RGB 燈效區塊,可以透過軟體來作調控。
雖然尺寸有略為縮小,但這樣也使得原本搭配的 104mm 大尺寸 7 枚扇葉風扇無法繼續沿用,為了確保顯卡依然能有足夠氣流吹進 3.25 Slot 厚度的散熱器,官方也將風扇改成了稍小一號的 11 葉片、雙滾珠軸承版本,利用更高密度的葉片數量引入比前代多 21% 的氣流,外加「正逆正」的風扇旋轉方式來減少風流的干擾,並具備自動停轉技術讓顯卡在低負載或 GPU 溫度低於攝氏 50 度的狀態下能夠暫停風扇運作以減少待機噪音與延長使用壽命。
同時顯卡尾端也有進行開孔來協助幫助風流排出,避免廢熱逆流與堆積,保證了整張顯卡在體積縮小之後也同樣擁有充足的高散熱效率。
Tuf Gaming RTX 4070 Ti 同樣採用了 12VHPWR 電源接頭,玩家可以直接透過直連的 12+4-Pin 12VHPWR 接頭連接或是直接使用附件中提供的轉 2 組 8-pin 12V PCIe 接頭轉接;另外,背面靠近頂部位置也有提供雙 BIOS 切換開關,玩家可以依需求或使用偏好來選擇是要以 Performance 效能模式運作還是想要靜音的 Quiet Mode。
背面設計也是維持一貫的 Tuf Gaming 家族特色,堅固的背板除了免除板彎的可能外也能夠輔助整體顯示卡的散熱性能。至於前端 I/O 埠的部分則是提供了 3 組 DisplayPort 1.4a 以及 2 組 HDMI 2.1a,解析度最高可支援至 4K@120Hz 或 8K@60Hz HDR 與 VRR 對應。
上機實測、與RX 7900 XT正面對決
接著就來到了 RTX 4070 Ti 和 RX 7900 XT 的效能比較時刻,避免在 AMD 平台上額外的 Radeon 顯卡加持效應,以及先前另一篇 RTX 4070 Ti 與 RTX 4080 的比較成績可以讓大家做一個通盤的比較基準,因此這裡小編採用的也是同樣以 Intel 13 代處理器搭配 Z790 主機板來作為測試平台,詳細的平台列述如下:
處理器:Intel Core i9-13900K
主機板:ROG STRIX Maximus Z790 APEX
記憶體:Kingston Fury Beast DDR5-6000 16GBx2(共32GB)
SSD:Samsung 980 Pro 1TB PCIe 4.0 M.2 SSD
電源:MSI MPG A1000G
透過 GPU-Z 來檢視一下兩張顯示卡的相關規格資訊,TUF Gaming RTX 4070 Ti 使用是 NVIDIA 向台積電訂製的 4nm 製程 AD104 核心,擁有 7680 個 CUDA 核心,搭配 12GB 的 192-bit GDDR6X 記憶體,核心基礎時脈訂在 2310MHz、爆發時脈為 2745MHz。
AMD 的 Radeon RX 7900 XT (公板) 使用的是台積電 5nm (主核心) + 6nm (Infinity Cache) 混合製程,擁有 84 個 RDNA 3 架構 CU 計算單元,搭配獨家 80MB 的 Infinity Cache,顯示記憶體則為 20GB 的 GDDR6 記憶體,基礎時脈訂在 2025MHz、爆發時脈為 2394MHz。
在最基本的 3DMark 跑分上,RX 7900 XT 在傳統的 Time Spy 和 Fire Strike 中有著較高的成績,但是換到有光追內容的 Port Royal 以及 DX12 Ultimate (同樣有光追需求) 上就換成 RTX 4070 Ti 獲勝了,競爭可以說是相當激烈呢!
在遊戲的實戰表現上,如果該遊戲不支援光線追蹤的話,大多數的情況均是由 AMD 的 RX 7900 XT 小幅勝出,但如果來到有具備光線追蹤的內容的話,情況就會出現極大的反轉,改由 RTX 4070 Ti 把對手狠狠甩在背後。但有一點要注意的是,RTX 4070 Ti 的記憶體容量為 12GB、而 RX 7900 XT 則是 20GB。
◆遊戲實戰的部分,所有遊戲均使用內建的最高畫質組合,並關閉垂直同步、動態解析度、FPS值上限等內容,倘若遊戲同時存在FSR和DLSS功能,NVIDIA顯示卡一律優先選擇DLSS(AMD只能使用FSR),畫質調節均使用最高畫質模式。
以《戰神》來說,整體遊戲表現上是由 RX 7900 XT 的成績較佳,但可以發現兩張顯卡的差距會隨著解析度提升而縮小,這點推測很可能是 RX 7900 XT 的 Infinity Cache 不夠使用加上 GDDR6 的頻寬不如 GDDR6X 所致。
《卡利斯托協議》在預設最高畫質選項下對於顯卡和處理器的負擔都相當沉重,即使如此 RX 7900 XT 的表現不僅可以勝過 RTX 4070 Ti,且差距不會因為解析度提升而改變。
換到光線追蹤代表作《電馭叛客2077》,毫無懸念的是由 RTX 4070 Ti 勝出,而且差距可以達到誇張 40 FPS,更別說這還是沒有啟動 DLSS 3 的補幀功能的前提下,不得不感嘆 NVIDIA 在光線追蹤領域上的強大。
然而也不是所有的遊戲都是遵照有光追選 NVIDIA、沒光追捧 AMD 的規則,像是在《極限競速:地平線》中,最高畫質選項下光追功能是開啟的,但此時 RX 7900 XT 反而可以勝過 RTX 4070 Ti,算是個比較令人意外的結果。
總體來說,遊戲項目也同樣是互有消長、各有勝出,原則上兩者的價位差不多、定位也是同階,未來如果有更多遊戲開始支援 DLSS 3 的話,或許 NVIDIA 陣營的接受度會更高,更不用說驅動的更新恐怕 AMD 還要多加強一下。
遊戲之外,兩家陣營都強調自己在創作領域上進行強化,所以我們也理當來看看它們在此方面的表現。小編分別使用 Premiere Pro 和 Blender 進行跑分,以此來看測試影片剪輯和 3D 模型運算的效率。
在 Premiere Pro 中,RX 7900 XT 以 1485 分的成績勝過 1300 分的 RTX 4070 Ti,兩者在在剪輯 4K 影片上都已經有著相當理想表現,不過 RX 7900 XT 會來得再更快那麼一些,這也是 AMD 難得在同價位的情況下在創作領域逆襲一回。
然而換到 3D 運算的 Blender 中情況可就完全不同了,RTX 4070 Ti 在效能上是以大勝、狂勝的程度超越 RX 7900 XT,三個測試場景下 RTX 4070 Ti 的得分均是對手的一倍,在效率差異上將會非常有感。
懸於天秤的兩端、考量價格與自身需求才是重點
從上面的測試來看,RTX 4070 Ti 和 RX 7900 XT 在各方面的效能可以說是走在兩種不同的道路上,乍看之下 RX 7900 XT 在不少遊戲甚至在影片剪輯上各方效能都要略勝 RTX 4070 Ti 一些,但一旦遇上不擅長的領域,如重度光追、3D 模型運算等就會直接大幅落後,而且落後的幅度也是厲害的驚人 (笑)。
RTX 4070 Ti 則恰恰相反,遊戲不論是否有光追,效能發揮都相當穩定,比較不容易為了保證遊戲的流暢性而妥協於畫面與畫質的情況,創作領域也是同樣如此,影片剪輯、3D 創作都保持著相當不錯的效率,屬於各領域工作都精通且較均衡的情況,也杜絕了顧此失彼的現象出現。
總體來說,玩家們在選擇上只要仔細審視日常用途和需求,A、N 陣營在 3 萬元價位的顯卡上都有其獨到之處,但假使再把現階段的市場情況納入考量的話,那標準版落入到 3 萬以下的 RTX 4070 Ti 顯然會稍微更具吸引力些,以小編這次開箱並實測的 ASUS Tuf Gaming RTX 4070 Ti 來說,除了在價格上僅 28,990 元具備競爭力之外,整體不俗的效能表現以及方便安裝進緊湊型機殼內的尺寸也會是玩家考量的一項重點,特別是對於想升級的朋友來說。
如果各位剛好也正想下手挑一片 RTX 4070 Ti 的話,那這款 Tuf Gaming RTX 4070 Ti 倒是不錯的選擇,小編個人蠻喜歡軍規風格的設計,望向 RTX 4080 的 4 萬多元售價、再看看口袋深度的話,那把這片帶回家也是可以用上好一段時間了,您說是吧!
目前首波ASUS RTX 4070 Ti各版本售價:
Tuf Gaming GeForce RTX 4070 Ti 12G $ 28,990 元
Tuf Gaming GeForce RTX 4070 Ti O12G $ 30,990 元
ROG Strix GeForce RTX 4070 Ti O12G $ 33,99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