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不想養的小孩都送這!日本「嬰兒信箱」挨批「合法棄養」 6歲男孩10年後一句話卻震撼所有人

風傳媒
更新於 2021年12月23日02:56 • 發布於 2021年12月23日01:00 • 謝孟穎
日本這處「嬰兒信箱」,只要不想養孩子都能合法匿名送來這、不必負任何責任,而一個6歲被棄養在這的男孩,10年後一句話震撼所有人、他真心想對當年棄養自己的人說聲「謝謝」…(圖/mrhayata@Flickr,非當事人)

「相信所有人都認為『養不來就不要生』,然而,社會上意外懷孕或生產的女性,並不會因為這番冠冕堂皇的大道理而消失……或許需要拯救的不只是小孩,還包括大人,甚至最需要拯救的其實是大人。」-NHK採訪團隊

2007年5月份,日本熊本縣一處民間醫院啟用「嬰兒信箱」,只要不想養孩子都能合法匿名送來這、不必負任何責任──輿論批評這裡助長輕易拋棄孩子的風潮、剝奪兒童知道父母的權利、助長違法行為,一個6歲被送到嬰兒信箱的男孩小翼,10年後一句話卻震撼所有人:「因為當年被送進嬰兒信箱才有現在的我,我想向對方說聲謝謝。」

6歲被大人拋棄的陰影確實很難抹滅,然而在台灣長期研究兒童受虐的台大社工系教授劉淑瓊,卻看見更多陰影──在沒有「嬰兒信箱」的台灣,有男嬰被未婚媽媽帶去土地公廟洗手台淹死、有大學生在校內生下嬰兒包塑膠袋丟棄後死亡,即便孩子活著,重大兒虐事件有高達9成受害者是6歲以下的小小孩。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10年內日本「嬰兒信箱」共收容130個孩子,這130個被拯救的真實生命看見的是信箱,反觀台灣,孩子最後一眼看見的卻可能是洗手台、漆黑的塑膠袋。比起批判大人的不負責任,劉淑瓊看看日本經驗再看台灣,她更盼望眾人一起思考該怎麼做:「如果孩子有機會被留下來,可以活下來……」

「好險我不是被丟在路上,而是被放進嬰兒信箱…」男嬰6歲遭棄養 10年後自白震撼全日本

《為什麼要拋棄我?-日本「嬰兒信箱」十年紀實》一書於2017年出版,由NHK採訪團隊著成,背景就在熊本市民間醫院、慈惠醫院的「送子鳥搖籃」設施,日本唯一遺棄孩子也不會被追究法律責任的地方。早在2000年開始,棄兒事件頻傳的德國就有民間與宗教團體成立100處的類似設施,熊本慈田醫院理事長蓮田二太參考德國經驗、在2006年宣佈「送子鳥搖籃」成立計畫,即成了轟動社會的「嬰兒信箱」,改變超過百名孩子的命運。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其中一個被送進「嬰兒信箱」的孩子如今叫田中翼,6歲被拋下,他用一幅畫記下那天,一個男子牽著他的手去搭新幹線,回神時眼前已出現一棟建築物,男子把他送入窄小的空間、關上了門,對方再也沒回來過。

直到16歲,小翼依然留著當年帶著的藍色背包、舊T恤、球鞋,直到被收養的那天,他仍抱著球鞋大哭:「我以為媽媽要來接我了,所以拿起這雙鞋,聽說我是聽到兒童諮詢所的人告訴我媽媽沒有來、才哭鬧起來……小時候我非常寂寞,總覺得,為什麼爸爸媽媽要把我放進嬰兒信箱呢?」

小翼的親生父母始終沒出現,但他依然有了家。如今養父母田中夫妻接受採訪時回憶,當初看到小翼大哭的模樣就忍不住抱住他、說沒事了不用擔心了、打從心裡一定要保護這孩子──從那之後的每一天,從幼稚園的運動會跟遠足、小學入學典禮與運動會、全家出遊,田中夫妻替他留下一張張照片,這在NHK採訪團隊看來是:「這是田中翼的成長紀錄,如果那天沒被送來嬰兒信箱,就不會出現的成長記錄。」

「他從小就喜歡運動,每次賽跑都是第一名、也很會畫畫,常常幫忙做家事,真是值得我們自豪的寶貝兒子。」田中夫妻說:「我們不能抹滅他被送到嬰兒信箱這個事實,但我希望能讓他覺得我們至今相處的時間、今後一起創造的回憶都是無可取代的──我相信這麼做能讓他接受自己的過去,邁向未來。」

「如果我不是被送到嬰兒信箱,就不會遇到現在的爸媽、也不會來到這個家生活,所以好險我不是被丟在路上,而是被放進嬰兒信箱……因為當年被送進嬰兒信箱才有現在的我,我想向對方說聲謝謝。」被拋棄10年後,16歲的小翼受訪時這麼說。被拋棄時的6歲已是懂事的年紀,小翼不可能忘記那時刻,但如今的他,感謝親生父母給他機會活下來,如今幸福地生活著。

小翼自認因為「嬰兒信箱」而得到幸福,但確實,不少日本人反對慈田醫院的作為。就院方觀點,「嬰兒信箱」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拯救兒童生命,正因為採取匿名制度、一籌莫展的父母才會把孩子送來,但匿名制也遭輿論批評會助長輕易棄子的風潮、剝奪兒童知其父母的權利、鼓勵違法行為,成立之初更遭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批評:「絕不容許家長遺棄嬰兒,這是上天賜予的生命,不應該匿名拋棄子女。」

真的是不負責任嗎?就「嬰兒信箱」設計,在把孩子送進去之前還有第一道門,對講機寫著「為了孩子的幸福,請在打開這扇門之前按鈴跟我們聊聊」,送孩子來的人必須讀完一封信才可以拿到鑰匙正式開門,上頭寫著:「我們隨時提供諮詢服務,歡迎聯絡,如果把孩子送來以後改變想法也可以聯絡我們。」如果大人心意已決,孩子會由醫院做健康檢查、確認是否有受虐痕跡,之後再將孩子送到相關安置機構照顧、等待出養。

慈田醫院理事長蓮田太二一開始預估一年大概只會有一個孩子,沒想到第一年就收容17個,而且來自日本各地、大半來自熊本以外的縣市。部份案例確實離譜,有擔任教職的祖父母以「保護女兒名聲」為由棄養未婚生下的孫子,有兩名教師外遇生子棄養,甚至還有幼兒父母意外過世、親戚為侵吞財產把孩子送來的,但,蓮田一開始想的「走投無路」仍是多數──高達4成母親未曾接受產檢、在家中或趕到熊本的路程生下孩子。

「我們曾經接二連三收到新生兒身上還有臍帶,我抱著小嬰兒時雙手顫抖,心想他居然能活到現在……」慈田醫院護理長下園和子回憶,還有許多女性產後體力尚未完全恢復就抱著剛出生的小嬰兒一個人開車或搭乘新幹線、歷經千辛萬苦才抵達嬰兒信箱,「有些人一看到我就哭了……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的任務不僅是拯救小嬰兒的生命,還需要對這些懷孕期間一直惴惴不安、一籌莫展、最後只好來到這裡的女性伸出援手。」

「至少他們好好長大了,反觀我們這邊,是一個洗手台…」沒有嬰兒信箱的台灣 未滿20「小媽媽」不知所措

10年來,慈惠醫院伸出援手的女性不可勝數,那些故事一再來到此地──有單親媽媽領取低收入戶補助撫養和前夫生的5個孩子、又與他人意外懷孕無法撫養只好把孩子送到信箱,有家境貧困的已婚女子懷上第3胎、因丈夫反對而秘密在家生下孩子、送養時丈夫還以為她已墮胎,也有女性懷上未婚夫孩子沒多久以後對方就失聯、經濟狀況無法撫養也無法跟父母開口、因而將孩子送養。

這些人或許會被譴責是拋棄孩子的母親、「嬰兒信箱」會被視為「共犯」,但確實,把孩子送養不代表一切的結束──有女孩未婚懷孕在家生產、希望醫院代為照顧孩子到她有能力回來接孩子,也有大學生懷孕被男友質問「你會拿掉對吧」、與院方商量以後才開始考慮自己扶養孩子的可能、在母親協助下當起單親媽媽,雖然她仍焦慮:「也許比起由我自己扶養,把小孩交給嬰兒信箱、由好人家收養,小孩為更加幸福。像我這樣的人真的有資格當媽媽嗎?我感到十分不安……」

真的能做個好媽媽嗎?那位決定親自扶養孩子的日本單親媽媽對自身的焦慮,確實不是沒道理。將視角拉回台灣,隨著《為什麼要拋棄我?-日本「嬰兒信箱」十年紀實》一書在台灣翻譯出版,2021年12月份由台大社工系教授劉淑瓊主講之新書講座,便道出各種選擇生下與扶養孩子的難題。

在旁人看來,「嬰兒信箱」這樣的存在對孩子來說或許是溫柔也是殘酷、孩子總會抱著自己被拋棄的事實活下去,但在台灣,連討論「嬰兒信箱」的空間都沒有──走投無路的母親會怎麼做,劉淑瓊就回顧兩起重大社會案件,一則是苗栗未婚媽媽生下嬰兒後拉去土地公廟洗手台溺死,一則是女大生校園產子、考試考到一半去廁所生小孩、把嬰兒裝進塑膠袋丟棄以後嬰兒死了。

「被放進『嬰兒信箱』的孩子長大以後,可能會想當年為什麼被爸爸媽媽拋棄,但至少他們好好長大了,反觀我們這邊,是一個洗手台……」劉淑瓊準備在講座投影片的兩張照片對比、一個信箱一個洗手台,十分撼動人心。

就劉淑瓊所見,少女未婚懷孕第一時間,有太多人在苦惱:「別跟我爸媽說,我會被打死。」未婚懷孕確實隨時在發生、也不是每個少女都會被爸媽「打死」,但當這事依然不被社會允許,當女孩與家長的關係沒有緊密到可以暢所欲言,孩子對於這事就無比害怕。

另一無法忽視的事實,是台灣重大兒童虐待案件數字逐年上升。劉淑瓊強調,數字提高不代表台灣人變比較兇殘,可能是因大眾對兒虐案件通報意識提高、可能對「不該怎樣對待孩子」的想法有所變化,但再把數據放到兒少受虐死亡案例,一切就很讓人心驚。

劉淑瓊回顧,單就2015­-2016年數據,重大兒虐案件9成發生在6歲以下孩子、8成1是3歲以下嬰幼兒、近4成則是1歲以下──當一個孩子尚未進入幼教體系而是待在家裡,受虐就更不容易被外界看到、直到悲劇發生以前,更不用說還有各種孩子重傷送急診、卻被覺得只是「意外」的黑數。

至於兒少受虐的施虐者,25歲以前生育第一胎者高達7成1。劉淑瓊強調,所謂「小爸小媽」不一定就是會虐待孩子的,如果小爸小媽得到很好的後援,確實有可能一邊完成學業一邊追求想要的未來也能顧好孩子,但如果沒有家庭支持,一個小生命的出生就會成為極沉重的負擔,再怎麼愛孩子也難以避免情緒失控、進而施暴的瞬間。

台灣平均結婚年齡男34、女31歲,初胎則為男32、女30,以數據來看,台灣在20多歲就生孩子的爸媽確實有點太年輕,再細看20歲上下就生孩子的媽媽狀況,就更是響起警鈴──這些小媽媽之中有人是童年受虐、急於逃離原生家庭、極為渴求被愛,更多是與原生家庭疏遠、懷孕也不敢跟家人開口求支援,「他們覺得自己沒一件事讓爸媽滿意,知道自己懷孕第一時間一定是不想跟爸媽講,可能就上網問哪裡可以『夾娃娃』(人工流產)……」

所謂「孤立生產」狀況不分台灣與日本,在台灣未婚懷孕的母親也有一定比例經歷這些處境。劉淑瓊推測,那心理大概就「不知道怎麼辦、獨自背負秘密、每天都催眠自己我沒懷孕、看到肚子大起來也說服自己等生了再說」,一般準備好的母親會定時去做產檢與待產、沒準備好的母親卻不敢,「有些在廁所生小孩,不是媽媽刻意選的,是孩子就突然來了……」而當一個孩子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新生命,包塑膠袋丟垃圾桶、壓洗手台淹死,就成了可能的選擇。

「我不相信有任何一個母親想把孩子弄死,但日子走著走著,可能就開始對孩子做不該做的…」

當一個母親沒有後援、以未婚生子為恥、無法向人求助,就算孩子剛出生時沒有被壓進洗手台溺死,往後人生也是茫茫而未知。當一個年輕女孩懷孕,劉淑瓊說,雖然台灣「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社家署)有提供各種求助管道、在google輸入「未成年懷孕」搜尋就可連到相關資訊,問題是,一個孩子懷孕了會用什麼詞來搜尋網路資料?大半是簡單的「18歲 懷孕 怎麼辦」,搜尋結果會把當事人帶去Dcard、爆料公社等網路論壇,「我們社會提供的資源,跟他尋找資源的路徑,是錯開的……」

即便台灣與日本都一樣有產前健康檢查、經濟有困難者也可以使用公家的產檢補助,放眼台日,未規律產檢、在小診所甚至自家生下孩子的年輕媽媽們依然不少──就台灣少女的困境,劉淑瓊說,這些少女往往無法對爸媽開口、去婦產科就診第一問題是「能不能流掉」,若孩子未滿20、護理師礙於法規需成年人同意往往只能回個「不行喔」,當事人便可能就此消失不聯絡。

有些國中生可能會問同學去哪「夾娃娃」,也有些貧困者為了生育津貼選擇忍耐小生命在肚子裡一天天成長,「生育津貼才2–3萬,養一個小孩2-300萬都不夠啊!但就是有些人,他拿到2–3萬就可以繳房租、付手機費,他窮得無法想到更遠以後,先生下來再說……」

「我不相信有任何一個母親想把孩子弄死,但日子走著走著,一個母親可能就開始對孩子做不該做的(虐待)、該做的(照顧)也沒做好……」劉淑瓊嘆。

就講座來賓、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主任陳淑娟看來,當一雙父母無力處理孩子即將出世的問題,過往可能會把孩子丟在公園、育幼院門口、醫院門口,但隨著時間演進,「想讓孩子變不見」的想法就更為清晰──把孩子弄死、無論掐死悶死遺棄或餓死,都成了社會新興議題。面對這些可能消逝的小生命,台灣在10年前也曾討論過是否要有類似「嬰兒信箱」的處理,但這政策被大罵「鼓勵遺棄」以後就不了了之。

真正的問題到底出在哪,就劉淑瓊看來,當一對爸媽沒有準備好生下孩子而釀成悲劇,在孩子死亡之前都有一個個可以阻止悲劇發生的時間點、「攔截點」,只是社會一次次錯過了──近10年前,台灣曾有大學校園是否要設「保險套販賣機」的爭辯,卻被罵「鼓勵小孩子未婚性關係嗎」而後無果,劉淑瓊就嘆:「華人社會似乎就會把道德擺得很高,認為你做『保險套販賣機』好像就是鼓勵婚前性行為,如果有『嬰兒信箱』,好像就是鼓勵大家亂生亂丟……但真的這麼絕對嗎?」

對婚前生子的厭惡感,成了未婚母親求助時的障礙。放眼現實世界當然不是每個未婚懷孕的小媽媽都會被爸媽打死,但刻板印象就是讓孩子難以撐過與大人求助的那關,他們不敢講,依然想:會不會被爸爸媽媽打死?劉淑瓊說,當一個大人沒有準備好生孩子,各種問題也不會隨著孩子出生而結束,只會更深更難解,所謂悲劇的「攔截點」,就在一個小生命出生前的每一刻:社會希望人們「準備好」再生孩子,但「準備好」是什麼意思?婚前性行為會被譴責,但有誰可以提供避孕知識?如果在沒做好準備的狀況懷孕,下一步想怎麼走,有誰可以幫忙嗎?如果終究要生下孩子卻不能養,又該怎麼辦?

面對以上問題,劉淑瓊說,台灣有高中男老師帶著比照嬰兒、4小時哭一次要喝奶、定時換尿布之「電子娃娃」讓孩子了解育嬰之沉重,有大學老師出的作業是給學生護著一顆雞蛋一段時日理解生命之脆弱,在美國也有相關海報文宣警告青少年「懷孕像被禁足8年,有個嬰兒跟著你,帶走的不只你的自由還有你的夢想」,這些都可以提醒孩子未婚懷孕代價之沉重,但依然不夠。

當一個女性懷孕了,是否能在藥局、婦產科就給予相關資訊?生或不生,當事人都可以連結到相關資源嗎?這一步步,都考驗著台灣如何善待每個生命,大人的、孩子的。人總說懷孕就要自行負責,劉淑瓊則提醒:「我有時候在想,『負責』這事是很中產階級的……有些孩子從小生活環境有困難、沒有在父母親身上學會何謂『負責』、也發現自己沒什麼東西為自己負責……」

「我想過要是沒有『嬰兒信箱』會發生什麼事,恐怕會像新聞報導的一樣,把孩子隨意遺棄在某處吧。」這是一位求助於「嬰兒信箱」日本未婚媽媽的心聲──誠如NHK採訪團隊所言,熊本縣民間醫院設立之「嬰兒信箱」拯救的不只是孩子的生命,更是拯救大人、甚至更需要被拯救的是大人,而該如何在大人疲憊得失序、對孩子施暴之前提早介入協助,也將成為台灣社會必須一起思考的,保護每個生命的「攔截點」。(推薦閱讀:沒錢比染疫更先逼死人!學者回顧台灣「防疫模範生」慘況:窮人將更難翻身…

思考更多孩子生命權,請參考開學文化出版《為什麼要拋棄我?-日本「嬰兒信箱」十年紀實》全書(連結)

《 ☞ 加入風傳媒line好友,每日提供給您最重要新聞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207
  • 台灣真的也需要嬰兒信箱,讓未婚媽媽除了墮胎之外還能夠有別的選擇,給脆弱的生命一個機會,畢竟「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2021年12月23日07:52
  • Vita H
    非常贊成!與其被殘忍的虐死,不如放到嬰兒信箱,衷心希望台灣也有!
    2021年12月23日09:39
  • 陳宏明
    論理與道德上不合法,但對於生命與生存上,卻一個助力
    2021年12月23日09:35
  • Fly Punk
    性教育要確實落實,避免青少年輕信網路一堆號稱可以避孕卻又荒謬的建議
    2021年12月23日05:53
  • Francis Lou
    總是要給生命一條活路吧
    2021年12月23日09:51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