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台北20日電)藝術品也需要「健檢中心」,台師大文保中心為文物修復受損及維護保存而成立,12年來經手作品包含雕塑家黃土水「山本悌二郎石膏胸像」、畫家陳澄波手稿等,協助台灣美術史脈絡更加完備。
比照博物館對文物保存的溫度、濕度要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物保存維護研究發展中心隱身於校園內,今天開放媒體參觀,可見師大美術系文物保存維護科技組學生人人著白袍、戴手套,有人拿畫筆細細填補畫作細節,有人透過儀器掃描畫作,綜觀文物修復過程,從刷具、顯微鏡、膠帶、各類裱框等都是工具。
文保中心主任張元鳳表示,文物進入文保中心後,會接受不同角度測光拍攝、數位顯微鏡觀察,進一步了解文物狀況並研擬策略,消毒後進入工作區,也要再進行灰塵隔離、清潔。至於工作室環境,除要控溫控濕,所有照明還不含紫外線,因為紫外線就是讓文物老化的主因之一。
文保中心專任修復師潘怡伶也是師大美術系文物保存維護科技組首屆博士班畢業生,專精東方繪畫修復。她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除畫作外,包含相片、織品、雕塑等也能夠修復,例如黃土水「山本悌二郎石膏胸像」,文保中心就針對石膏像表面塗層分析、維護。
潘怡伶說,文保中心近年修復許多台灣本土藝術作品,「大家開始關注起自身文化」,而修復最多是陳澄波的畫作、手稿、相片等,修復重要的是還原歷史及真實,而非臆測或過度美化,像是在陳澄波最後遭槍決的衣服,「衣服洞口繼續留著,我們則是努力讓它的邊緣不要繼續朽化」。
除學習傳統修復技巧,張元鳳說,透過科學儀器,學生也可以看到創作材料經過歲月洗禮會出現哪些劣化狀況,反思創作材料的運用。例如歷屆美術系師生作品雖屬於近代藏品,卻已出現褐斑、畫紙或畫布脆化等情形,「正確使用創作材料延長作品的生命,這也是學院派藝術家應該具備的基本實力」。
文保中心近年同步向文化部文資學院申請計畫,成立文物保存修復初階學分學程,招募台灣大學系統3校對文物修復有興趣的大學生,今年文資學程將與師大文保學程結合,開放招生,持續培育文資修復人才。(編輯:管中維)11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