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善用生成式AI,會讓律師變「廉價」還是輕鬆下班?

遠見雜誌
更新於 12月12日09:31 • 發布於 12月12日09:31 • 傅莞淇

全球企業的生成式AI共學現場,已出現意想不到的挑戰!由於ChatGPT為人類節省工作時間,按時收費的計費模式勢將受到衝擊。因為無形中反而衝擊法律服務的時數變短了。難道將讓這一行反而變「廉價」?在客戶預期、也期待獲得AI加值的迅速服務時,律師事務所該堅守哪些準則,以平衡益處與風險?矽谷現場,法律人李潔分享團隊在融入AI過程中,得到的寶貴經驗談。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傳統來說,法律界對採用新科技較為戒慎、緩慢。但生成式人工智慧已逐漸顛覆這項傳統。

法律科技公司Clio發布的2024年度《法律趨勢報告》(Legal Trends Report)指出,已有79%的法律專業人士以某種方式採用人工智慧,廣泛或普遍使用的比例達到四分之一。

這顯示,過去一年間的AI導入率有大幅擴張。2023年普查顯示,只有19%律師事務所應用了人工智慧。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身處美國舊金山,工作及生活都離不開科技的執業律師李潔(Lisa Li)在親身體驗生成式AI的益處後,選擇站定「親AI」(proAI)的立場,主動了解其風險與限制,以釋放出人工智慧更大的實務潛能。

「因為生活、工作都在這裡,可以看見科技對人類帶來的益處。」李潔對《遠見》表示,「從法律、金融到內容生產,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創新肯定會改變將來五年的系統。各行各業都會需要作出應對。」

工作及生活都離不開科技的執業律師李潔(Lisa Li)在親身體驗生成式AI的益處後,選擇站定「親AI」(pro AI)的立場。台灣科技法學會提供

工作及生活都離不開科技的執業律師李潔(Lisa Li)在親身體驗生成式AI的益處後,選擇站定「親AI」(pro AI)的立場。台灣科技法學會提供

身處矽谷前線,洞察客戶期望與市場趨勢

這份認知,促使李潔在ChatGPT問世不久後,便主動向任職的律師事務所Greenberg Traurig毛遂自薦,推動公司內部的人工智慧導入計畫。Greenberg Traurig為全美規模前十大的律師事務所,在全球47處辦公室雇有兩千餘名律師。

目前,許多人工智慧的應用聚焦在節省時間、提升效率,這顯然對律師以時計費的收費模式帶來衝擊。Clio的《法律趨勢報告》便指出,包括紀錄、取得與分析資訊,律師事務所大約74%按時計費的任務可以使用生成式AI自動化。

專精跨境交易、智財權及科技的李潔解釋,律所有兩大應用人工智慧的驅因。

一個是客戶期望及市場趨勢。身處矽谷,客戶基本上會預設合作伙伴有使用人工智慧工具。李潔表示,「我們已經感覺到,客戶對我們回應的期望時間,會愈來愈短。」

過往,從人工紙本檢索過渡到數位線上檢索,律師進行調查研究的時間大幅縮短。未來,在人工智慧的發展下,這個趨勢料將加速。現在約需兩小時的調研任務,未來五年內,客戶可能期望在兩分鐘左右完成。

「我們認為,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會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李潔說。

即使計時收費的收入可能減少,律師得以處理更多案件,也表示定額收費的案數與收益可以提升。報告顯示,這也是較多客戶更偏好的收費方式。

另一個同樣重要的,是律師的執業倫理。一名稱職律師,應具備一系列的專業能力。包括充足且與時俱進的法律知識、勤勉且全面的研究與準備,以及使用適合工具的技能。持續學習,是確保自己勝任的關鍵。

「我認為,我必須要知道怎麼使用最前沿的技術。」李潔解釋,「這是我作為一名負責任、稱職的律師的職業準則。」

過往,從人工紙本檢索過渡到數位線上檢索,律師進行調查研究的時間大幅縮短。(僅為情境示意)取自Unsplash

過往,從人工紙本檢索過渡到數位線上檢索,律師進行調查研究的時間大幅縮短。(僅為情境示意)取自Unsplash

AI工具進化,職業道德準則不變

2023年,李潔與公司創新長、營收長等人組成專門小組,負責導入、部署AI的計畫。當年度間,便完成了全員工的基礎AI素養培訓。

她指出,使用人工智慧的指引還是奠基在公司及其行業既有的安全與職業準則上。學習生成式AI如何運作、如何使用,是為了讓員工了解如何善用新工具,而不會違反長期以來守持的行動準則。

以保密原則為例,為了確保與客戶相關的資訊可以安全、保密地使用生成式AI工具進行分析,需要相應的學習與訓練。

另一項重要準則是坦誠,也就是在使用新興技術服務客戶時,需要告知並徵得客戶同意。如何向客戶解釋新工具的用途、可以帶來的好處與可能具備的風險,讓客戶得以自行權衡與取捨,是內部訓練的一大重點。

例如,過往為收購進行的盡職調查,可能需要初級律師花費相當長的時間歸納、整理數千份合約內容,但如今生成式AI可以在十幾分鐘內完成初步工作。只需再做查核與必要調整,即可交由資深律師分析風險點。

只要操作過程不會洩露機密,考量到大幅度的成本節約,李潔表示,大部分客戶都同意讓律師使用AI輔助工作。

AI不能讓你「安靜離職」?內部溝通求平衡

機器可以為人類節省大量時間,但這些省下來的時間要做什麼?這是企業與員工需要開誠布公地討論的下一步。

李潔指出,理想情況中,這會是一個企業與員工互惠的結果。如果員工使用機器省下的時間,只是轉而執行更多、更複雜的工作,工作總時長沒有縮短,甚至沒有加薪,這對員工並無吸引力。

另一方面,若員工得以提早完成工作後便下班休息,企業整體生產力不一定能提升,只是額外支付了AI工具的使用費,這對老闆來說也沒有太大好處。

因而,李潔認為,在推動AI應用時,「從上往下」與「從下往上」的兩股力量皆很重要。對創新表達支持、思考企業新商模,可能是高層的任務;但在基層任務中如何實地應用AI,只有身處執行第一線的員工最了解。雙方合作溝通出一個互惠的境地,會是最理想的模式。

當大家都用Chatbots寫信,人際互動更顯珍貴

反思自身使用AI、並協助公司同仁善用AI的經驗,李潔表示,「到了AI的盡頭,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最珍貴。」

於外,少了與文件搏鬥的心力,律師們擁有更多的時間得以聆聽、理解客戶的需求,營造信任感及建立長期關係。

「坦白說,現在很多人用chatbots寫電郵,收信者也用chatbots在摘要,那這個溝通的(人際)意義何在呢?」李潔說,「所以我們現在更加珍惜與客戶面對面溝通的機會。如果沒有人會讀,與其寫這麼長的電郵,你不如直接和他見個面。」

於內,AI也能降低工作時間,讓同仁有更多互動、社交的機會,強化在疫情間削弱的企業文化與員工向心力。例如,是不是有可能在員工提早完成工作任務後,設定一個「強制社交時間」。也許,許多跨部門、跨團隊的創意點子,就在這種場合激盪出來。

李潔表示,「到了AI的盡頭,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最珍貴。」 (僅為情境示意)取自Pexels

李潔表示,「到了AI的盡頭,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最珍貴。」 (僅為情境示意)取自Pexels

人類社會需要法律的原因不會消失

目前,人工智慧可以代勞一些辨識、確認資訊等初階性的任務。LexisNexis、Westlaw等法律資料庫也已推出AI工具,來加速案例研究與預測性分析的任務。但辨析適用判例並應用到訴訟抗辯的能力,依然無法被取代。

律師懂得如何提問、以及判斷及核實答案品質的技能,也使得他們屬於特別能夠善用語言模型的一群專業人士。

誠如Google執行長皮采(Sundar Pichai)在2023年的預測,即使AI狂潮橫掃社會,法律與法治存在的原因不會消失。「AI可以讓這個行業運作得更好,」他在訪談中表示,「我不確定,但我幾乎願意打賭,十年後可能會有更多的律師。」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