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壽豐是臺灣玉的故鄉,隨著開礦沒落,現在地方改從一鄉一特色,來進行產業轉型、加值,成立玉石體驗工坊,開放民眾實際動手做,進一步認識花蓮玉石文化。
小朋友拿著玉石也能輕鬆體驗,把產於花蓮壽豐本地,過去叫豐田玉,後來統稱為臺灣玉的原礦從粗磨到細。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記者與小朋友:「(磨的時候什麼感覺?)一直抖來抖去。」
硬度在7度以下的臺灣玉屬於軟玉,相對容易加工,每經過一道程序,都可以讓體驗者學到知識。
指導師傅 姜先生:「臺灣玉它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韌性比較好,從切割開始的話,到後面的成品將近要10道手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體驗民眾:「告訴大家說(磨玉)這是有順序的,我覺得這個,對於小朋友對這個產業的了解,是一個很好的體驗。」
1960到1970年代,是臺灣玉加工的全盛時期,出口量還曾是世界第一,1978年後減產沒落,地方重新以文化延續產業生命,打造花蓮玉石的一鄉一特色。
玉石工坊老闆 姜錦源:「大概民國100年的時候生意很好,我想這個產業若丟掉非常可惜,(工坊)整個過程,我們設計到完成規畫跑了5年。」
花蓮縣壽豐休閒農業區理事長 余桂鳳:「然後工作坊之後開始,人開始陸陸續續的回來,所以才保留下來我們這個玉石產業。」
臺灣本土的玉石文化,可溯源到史前時期,花蓮縣文化局,蒐集豐富的文史故事陸續展出,希望民眾年節走春也能享受文化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