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

跨世代「技能落差」大!8成企業傾向雇用「經驗少但會用AI」的年輕人才

Cheers 快樂工作人
更新於 2024年11月21日08:40 • 發布於 2024年11月25日00:00 • 劉鳳珍口述、王穎皓整理

在6月6日的晚上,天下學習以「用學習,領導企業未來」為主題,邀請近200位客戶、夥伴,包含企業CEO、人資長等高階主管,與大家共同探討人才培育的價值和企業永續發展的最佳實踐,以下是天下學習事業群總經理劉鳳珍的演講精華。

圖片來源:天下學習

我想這幾天在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的幾位巨頭轟炸之下,我們都強烈感受到未來已在眼前。但未來會是何種樣貌?從人才與學習的角度,我爬梳出4個重要洞察: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洞察1:「技能落差」已取代缺工成最大痛點

技能落差已經取代缺工,成為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根據研究,2027年約有四分之一的工作將被新技術取代,四分之一的工作人會面臨Reskill(技能再造)和Upskill(提高技能)的需求,在5年內,工作上透過AI協助的部分將會占我們近一半的日常。

面對這樣的快速進展,企業管理一定要注意到2個落差:第一個落差是水平的落差。AI喊得震天價響,但全球大約僅三分之一的企業會提供員工相關的AI賦能工具,卻有大概8成的員工每天都在「自我賦能」(自行付費訂閱使用),而且幾乎都在這半年內發生。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這帶來了什麼問題?第一是科技平權,第二是使用深度的落差,用得好的同仁已經悄悄長出新的技能、新的流程,卻還在用原本的考核制度去評核同仁。

更嚴重的是來自於跨世代之間的垂直落差。6成以上的企業表示,未來將傾向雇用經驗較少、但會用AI的年輕人才,其中台灣的回答比例更高達8成以上,是微軟統計數據中最顯著的國家。接下來世代之間的技能落差要如何解,將是我們要面對的新課題。

洞察2:「學習」成為未來管理主旋律

又是缺工、又是技能落差,我想沒有人會懷疑,「學習」將是未來管理的主旋律。人資長在這之中的決策地位也將跟著提升,CXO的平均薪資差距更從60%縮小到30%。

但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什麼?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年前邀請到現代人力資源之父Dave Ulrich(戴夫.尤瑞奇)演講時他說的一句話:學習的目的絕對不是開很多、很多課給員工,我們培訓人才的目的,是要創造市場上的勝利,沒有這個前提,如何去打造一個更好的職場?

所有人才培訓都應該對齊公司的營運目標,如何縮小技能落差、賦能我們的員工,就是天下人才會想要做到的事。

洞察3:從「人求事」到「以人為本」

過去在人力充沛的時代是「人求事」,我們開出工作條件、薪資福利,讓人來填補工作,但現在技能和人才稀缺狀態下,「以人為本」才是所有管理的核心。在這之中,我們要如何賦能他,讓他的skill(技能)可以跟著組織一起成長,還有怎麼樣幫他找到工作中的意義感,這都是當代也是對整個資本主義對人才管理的文明新篇章。

翻頁過來就是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所有以人為本的管理都是從DEI(Diversity, Equity, Inclusion,多元、平等、共融)往下延展的,不只是薪資,你要關注公平性、彈性、多元、身心健康、賦能學習、科技平權的應用等,這都是新時代對於好工作的定義。

洞察4:「文化」比「策略」更重要

在高速變動時代下,建立學習文化變得非常重要。過去的成功方程式是透過層級化管理來實現,但面對當今高速變動,每一個人、每一個技能、每一個專案都處於流動重組的狀態。我們要如何建立共享的新價值和文化、更透明化的管理,並以skill為基礎的講求方式會比以前更加重要。

建立一個好學習文化的公司,比起沒有做完善的組織與企業,更能留才、促進內部流動力(編按:有利於人員優勢的整合和優化)。

學習不僅是主旋律,更是驅動人才管理效益的關鍵。在這樣顛覆以往管理模式的情況下,如果我們可以協助建立出員工的技能與成長,我相信他的歸屬感與意義感一定會大幅增加,而人改變了,生意才有可能改變。

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曾說過,「文化,將策略當作早餐吃掉了,」(Culture eats strategy for breakfast),一個好的策略可能只可以保你3到5年的成功,但一個好的文化卻可以讓你基業常青。但在今天這種高度變動,和技能落差愈來愈拉大的狀態下,我想把這句話改成,策略,就是把「學習」文化當早餐吃。希望在未來高度變動的每一天,天下學習能夠與大家一起前行、一起進步。

更多Cheers精彩文章

👉👉 現在加入《Cheers快樂工作人》官方LINE會員,更多精選人物故事、企業報導,讓你職涯力up!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