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余宗翰報導】冬天難免感冒,大多不礙事,但就怕有時腦中風「偽裝」成感冒,讓你延誤救治時機!別以為中風大多發生高齡長輩身上,現在50歲以下的中風已稀鬆平常,最近更有20多歲的中風患者,而他的症狀就像感冒一樣,不只本人沒有警覺,連醫師都誤診。
中風多數發生在大腦的區域裡,典型的大腦中風就是衛教常講的嘴歪臉癱、半身無力等症狀,但卻非絕對,少部分患者會出現類似感冒的輕微症狀,如頭暈、全身無力等;若不幸發生較少見的小腦中風,則症狀通常都像是感冒,容易讓人錯過及早治療的機會。
20多歲社會新鮮人中風症狀輕微,連醫生都誤診小感冒
冬天感冒不值得大驚小怪,卻要小心有時是腦中風的偽裝,即便是年輕人,都不可小覷中風的風險。台灣雙和醫院神經內科專任主治醫師、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陳龍曾分享,一名20多歲的女性突然全身無力、發生些微大舌頭,以及肩頸僵硬、右手抬不太起來的情形,起初以為是感冒,但吃藥未見好轉,最後轉診到大醫院才確診為中風。
陳龍指出,該名女子其實已不是第一次發生中風,她曾發生過幾次「無症狀腦中風」,還有高血糖的問題,偏偏她沒有好好控制。而且,近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年輕化趨勢更見明顯,陳龍醫師更表示,每周至少有兩名50歲以下的腦中風患者就診,真的太多了。
致死率可達7成的小腦中風,初期症狀輕微常被當作感冒或勞累
腦部可粗分為大腦、小腦,小腦體積較小,因此小腦中風比例低,如較常見的缺血性腦中風僅2%發生在小腦。大腦的中風多會出現偏側無力或口齒不清等情形,只有少數患者症狀不明顯,但小腦中風就不一樣了。
腦神經醫師鄭淳予曾在個人粉專指出,小腦中風不像大腦中風患者會出現上述典型症狀,因此不容易警覺。醫師解釋,小腦主要負責身體平衡,所以小腦中風初期產生的症狀就是頭暈、走路不穩,有時講話比較不清楚,不像大家心中認知的中風,所以很多病人把小腦中風當作感冒,去看耳鼻喉科,或只是覺得自己休息不夠,直到頭暈等症狀越來越嚴重,甚至發生大舌頭等現象才感到不對勁。
頭暈是小腦出問題嗎?下一頁醫師教1招辨別
如何快速分辨頭暈源自小腦?
頭暈有很多原因,未必是腦部疾病造成,該如何分辨頭暈是否源自小腦問題?陳龍醫師曾在《醫師好辣》中分享一個方法。
站直、雙腳併攏、眼睛注視前方,站定後看自己會不會搖晃,如果會的話可能代表著腦部疾病
進一步可嘗試閉眼保持平衡,如果閉眼站立時難以維持平衡,甚至會跌倒,可能就是小腦、腦幹的區域受損。
冬天防中風需慎防3個黑時刻
寒流不斷襲台,超低溫環境增加了中風的風險,在這段期間提醒大家,一天之中有些時間特別容易面臨溫度變化與血壓波動,需特別小心:
早上起床時:
在寒冷的天氣裡要避免突然受寒,早上從被窩裡出來時須小心溫差變化,床邊最好事先預備大衣在下床時可穿上保暖。另外,經過一夜睡眠後血液濃度會升高,建議下床時先喝一杯水稀釋血液濃度,降低中風機率。
下午3~8點之間:
下午3~8點是交感神經較活躍的時候,血壓會升高,容易發生中風。建議在這段時間裡盡量避免讓自己緊張或情緒激動。
洗澡:
洗澡時有兩個經歷溫差變化的危險時刻:洗前脫衣服以及洗完熱水澡、準備穿衣服的時候,建議在浴室安裝暖風設備,減少溫差變化。
注意特定危險時刻還不夠,國民健康署提醒大家,平時要定期測量血壓、控制三高、控制體重與BMI、規律運動、飲食均衡(掌握三少二多原則:即少調味品、低油脂、少加工食品、多蔬果、多高纖)、戒除菸酒等,才能盡量遠離腦中風的威脅。
參考資料:
-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65/5032911
- https://www.facebook.com/1697436120475265/posts/2115416522010554/
- https://www.edh.tw/article/24751
- https://www.edh.tw/article/22921
- 衛生福利部 〈中風預防人人有責! 90%的中風均與危險因子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