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

身體狀況、心理情緒、金錢財力、兼顧老小…高齡育兒必須知道的“秘辛”

嬰兒與母親
更新於 2019年03月26日13:15 • 發布於 2019年03月26日00:00
身體狀況、心理情緒、金錢財力、兼顧老小…高齡育兒必須知道的“秘辛”

 趁著寶寶出生的契機,重新檢視人生計畫 

從生子到老年的期間很短,可能產生的問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由於女性進入職場與不孕症比例升高等原因,使得高齡產婦已經成為很平常的現象,雖說如此,目前第一胎平均生產年齡為30歲,如果35歲以上才當媽媽,與周圍媽媽之間還是會有年齡落差代溝,相處起來也會覺得較疲憊。

但是較高齡後才生產,在年輕時能夠充分運用自我的時間,體驗各種經驗,更能用平靜的心情來育兒,也有其優點存在,不論是早生晚生其實只是生活風格的差異而已。

不過高齡生產與育兒,最現實的面上就是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較短暫,要正視這個情況,重新規劃設計未來的的人生。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透視即將到來的老年,訂定計劃與對策

高齡育兒最大的煩惱就是,照顧孩子與照顧父母可能會有重疊的狀況,為了預防真的發生後的慌亂,要先想好對應處理的方式。首先要好好保持自己的體力與精力,同時設立儲蓄的規劃,也要多蒐集各種國家社會補助的資訊。

孩子出生順位與父母平均年齡的變化表(1975年~2015年)

從這個表格中可以看出,成為父母的年齡逐間增高,因此育兒與老後生活也會變接近,父母要儘早規劃自己的身體保健與金錢儲蓄是很重要的事情。

平均年齡:

˙30.8歲、父親第二胎、34.4歲

˙28.3歲、父親第一胎、32.7歲

˙28歲、母親第二胎、32.5歲

˙25.7歲、母親第一胎、30.7歲

(內容來源:日雜HIYOKO CLUB)

 

日本女星水野美紀,高齡生產的心聲

1974年生。2016年與同為演員的唐橋充結婚。生產後依然活躍在電視、電影、舞台劇、作家與製作人等各種身份。正在演出富士電視台的連續劇「FINAL CUT」。

生產後媽媽的身體,約一個月才恢復

43歲生產,終於實際體會「生產真的是賭上性命的一件事」,生產後的母體感覺像受了「一個月才能痊癒」的重傷般,大家都說趁著年輕,身體較能承受生產的艱辛,但我覺得還好,非常幸運的自然分娩而且是安產,大概生產後3個月才覺得身體完全回復原狀,骨盆被拉開還有些許疼痛,免疫力也較過去差。

因為寶寶得到來,感覺自己也隨著成長

隨著與寶寶之間逐漸緊密的情感,深深覺得成為母親真的太好了,也因為寶寶的出現,感覺到自己也有了新的成長。

畢竟已經年過40,體力多少會比較差,但年紀稍長還是會有一些加分的地方,只要多用心規劃,還是能夠度過這個階段。盡量運用周邊能夠幫忙的人,同時還有滿滿的愛,陪伴孩子成長。

PART 1、媽媽的身體變化

高齡媽媽和年輕媽媽相比,體力上一定不如人,要如何能夠有足夠元氣照顧孩子,必須要注意的事項。

高齡生產有許多風險存在

只要是35歲以後迎接第一胎都算是高齡產婦,近幾年高齡產婦更是有變多的傾向,但其實懷孕、生產造成身體生理上的影響,不論是適齡或高齡生產,在產後約2個月後就能夠恢復,但懷孕期間增加的女性賀爾蒙在產後會減少,有時候有人會出現類似更年期的症狀,不過也是一時性的症狀,不會因為40歲前後才生產而提早發生更年期症狀。

高齡產婦若是已經有過生產經驗的經產婦,在生產時風險會比較小,但流產、死產或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的機率,與初產婦是相同的,而更容易發生羊水栓塞等併發症或嬰兒染色體異常的問題。雖然現代醫學對於高齡生產的檢查與技術已經非常發達,但如果希望可以生第二胎,還是儘早開始為懷孕做準備。

產後借助周圍的幫忙,徹底的保養好身體

雖說體力與免疫力每個人各有差異,但隨著年齡增長,任何人都會比年輕時候容易疲憊,恢復力也較差,光憑媽媽一個人照顧孩子,體力上一定難以負荷。

特別是產後賀爾蒙處於紊亂的時期,盡量不要太強迫自己,一定要好好的休息,可以請周圍的人幫忙,讓體力恢復後再投入育兒生活。

Point一定要接受健康檢查確認自己的身體狀況

如果想要一直健健康康地照顧孩子,最好可以確認自己身體的狀況,包含婦科健診等,定期接受健康檢查,40歲過後腦部疾病的風險也會上升,能夠安排腦部核磁共振(MRI)檢查更佳。育兒是夫妻合力完成的工作,不單是媽媽,爸爸也要確實接受健康檢查,另外,適度的運動、釋放壓力、戒菸、規律的生活等,透過健康的生活習慣來延長壽命。

專家建議:35歲與40歲妊娠、生產的風險差異

與35歲相比,當然是40歲的風險較高。另外40歲以後,如果沒有醫療介入幫助,想要自然產會很困難,流產率也會上升,42歲以後如果沒有借助人工生殖也很難懷孕。如果想要生第二胎,還是早一點準備懷孕會比較好。

PART 2、高齡快樂育兒的秘笈

也許會覺得與年輕媽媽之間有代溝,但只要能夠改變自己想法,高齡育兒還是可以很愉快的!

年輕媽媽、高齡媽媽各有不同的優點

年輕時能夠透過體力的優勢照顧孩子,精神滿滿地完成各種挑戰,但也容易因為太多資訊而迷惘、無所適從,心境比較會因為不同說法而搖擺。

另一方面,高齡媽媽由於夫婦雙方在心神上較有餘裕,較能夠平穩、細心的照顧孩子,而且人生經驗較豐富,比較不會受到資訊的左右。但由於長時間在只有成人的社會生活,較難去配合孩子,容易依照自己的步調去要求孩子。

總而言之,雙方都各有其優缺點,不需要去和年輕的媽媽必較,要保持自信走出屬於自己的育兒路。

體力不足的部分,透過周圍幫助來度過

和年輕人相比體力的確較為不足,因此會覺得育兒真的很辛苦,但如果心境上較有餘裕,先生的性格也比較沈穩,不像年輕時愛玩、只想做自己的事,在育兒上也能提供各種幫助。而且經濟上也較年輕時更寬裕,可以夠過聘請保姆幫助,用屬於高齡育兒才有的智慧、經驗、經濟力來享受育兒的樂趣。

Point無關年齡尋找契合的媽媽朋友

當孩子還小時,媽媽的活動範圍也不大,只能在小小的團體中試著與大家相處。但隨著孩子的成長,行動範圍也逐漸增大,有機會認識各式各樣的媽媽,不問年齡的差別,一定會遇到契合的媽媽朋友。為了找到與自己相處愉快的媽媽朋友,自己也要走出去多積極的參加各種親子活動。

專家建議:尋找能夠說話的真心朋友

育兒生活裡一定會遇到很多的難題,有一個能夠吐露真心的朋友是很重要的。在這之後有很多機會認識媽媽朋友,不要因為年齡或各種條件自我設限,一定要找到自己心意相投的好朋友。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