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誰說飯博沒好貨?」 ─ 2021 One Art Taipei 值得關注作品系列之一

非池中藝術網
更新於 2021年01月19日13:42 • 發布於 2021年01月18日16:00 • 詔藝

自2019年起逐步在亞洲建立起飯店型藝術博覽會銷售典範的《One Art Taipei》(藝術台北),即使受制於COVD ndash 19造成展商及藏家難以跨國流動的惡劣情勢之下,依舊於今年(2021)年在台北西華飯店(THE SHERWOOD TAIPEI)順利展開,展覽期間自1月15日起至17日。

和前兩屆相較,雖然少了許多國外畫廊的參與,根據現場三天的觀察下來,買氣絲毫不受影響。即使展會的展商數量減少,除了第二天傍晚時段人潮稍有停歇之外,其他時段幾乎都維持相當高的參觀人潮與買氣,大多數展商應該都對此次主辦單位的服務與銷售成績相當滿意。以45歲以下收藏家為目標族群的《One Art Taipei》,在本屆中最受歡迎的種類依舊是以簡單易懂、容易接受的「潮流藝術」(Urban Art)為銷售主力,且暫時還看不出有任何「退潮」的跡象。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One Art Taipei展場現場氣氛熱絡。非池中藝術網攝。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在本屆《One Art Taipei》中,除了數年前分別介紹過、今年新賞獎(ONE ART Award)得主倪瑞宏林芷安外,本系列將分別介紹在其中出現、值得關注的藝術家和作品。有興趣的藝術愛好者與收藏家們,不妨今後可以繼續關注:

一、 Manavu MURAGISHI(ムラギしマナヴ)

Manavu MURAGISHI,1971年出生於日本京都,畢業於京都藝術大學。藝術家名如其人,片假名和平假名夾雜的取名方式相當特別,經詢問畫廊,也沒能得出這個「藝名」的漢字可如何表示。據稱藝術家生性低調,關於藝術家網上可尋得的相關資料相當有限,是位神秘感十足的藝術家。

就本次所展出MURAGISHI的作品觀之,藝術家的創作正如該代理畫廊介紹中所稱,帶有「讓人摸不著頭緒的超現實風格」。就作品所表現出來的氣氛而論,應該有受到德國新表現主義(Neo Expressionism)中,如馬庫斯bull呂佩茲(Markus Luumlpertz, 1941 ndash )、約爾格bull伊門多夫(Joumlrg Immendorff, 1945 ndash 2007)等的影響,企圖在作品中帶出藝術家個人對於社會現象的深沉感受,並具有強烈的控訴與批判性。於此同時,藝術家也一貫有意無意地在作品的各方面,置入冷笑話或頗為無厘頭的文字,以帶出觀者腦中所蟄伏的「違和感」。

Manavu MURAGISHI作品。詔藝 攝。Copyright by the Artist Courtesy AKI Gallery

藝術家似乎善於利用既存歷史或社會上知名的人物造型或圖騰,建構出詭譎和不安的畫面,挑戰著觀者的神經。以他本次所展出尺幅最大的作品為例,畫面上的構圖和通稱德國「新萊比錫畫派」(New Leipzig School。註:此種分類法在學術上仍有爭議)中被公認的首席藝術家尼奧bull勞赫(Neo Rauch, 1960 ndash )的作品相較,儘管畫風上或有差異,Manavu MURAGISHI作品上的東洋韻味顯著,但有許多相同元素在配置的方法上,依舊可以看出前者對後者的深刻影響。

這件作品在乍看之下挪用了多種風格齊聚一堂,彼此看似獨立,卻可能互有關聯。畫面上左上方的紅色長毛象,舉起紳士帽似乎在行禮的白色西裝男士,橘色椅子左方穿著貌似3K黨人的人像是藝術家偏愛使用的符碼,西裝男子下方摀著頭懊悔不已的男子,以及右下方騎著單車舉起手槍的紅衣男子等,在構圖上顯得突兀但卻令人印象深刻,搭配上藝術家看似隨機地加上的文字,使得整件作品充滿著濃烈的當代感。

Manavu MURAGISHI作品。詔藝 攝。Copyright by the Artist Courtesy AKI Gallery

另外一件藝術家於1995年所創作的作品《20世紀最後の無意識》,MURAGISHI在去除了東洋普普藝術橫尾忠則(Tadanori YOKOO, 1936 ndash )插畫的風格外,承襲了大師荒誕戲謔的創作語彙,改用類似拼貼的手法,將日式波普文化予以大力凸顯,使得MURAGISHI的作品相較於近年來深受市場歡迎的潮流藝術作品而言,有著更多且更為豐富的閱讀性。

Manavu MURAGISHI作品。詔藝 攝。Copyright by the Artist Courtesy AKI Gallery@P

二、 林良材(Lin Liang-Tsai)

林良材,1947年出生於台灣彰化,1971年自國立台灣藝專(現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科西畫組畢業,1984年進入比利時布魯爾皇家藝術學院(Acadeacutemie Royale des Beaux-Arts - Eacutecole supeacuterieure des Arts de la Ville de Bruxelles)美術系深造,翌年轉雕塑系,1989年畢業並獲比利時皇家專業畫家獎與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獎。一直以來,藝術家在國內外藝壇中,皆以其帶有豐富情感的鐵鋼雕塑作品著稱,其作品獲國內外重要單位典藏,其中包括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布魯塞爾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以及國立台灣美術館等。藝術家亦曾受邀創作歐洲六四民主紀念碑《自由火炬》,享譽國際並受到敬重與推崇。近期於双方藝廊所舉辦這位藝術家的展覽《究極之境》,也深獲各界收藏家與學術單位的重視與高度的回響。

林良材作品。詔藝 攝。Copyright by the Artist

非翻模的金屬雕塑作品,常被認為工藝或裝飾性較強,不易如石膏或木材作品一般呈現出藝術家「原始的手感」。但林良材的金屬類雕塑作品由於皆透過手工鍛打,而該手工打造係基於人工鎚打的力量,製作出非完全具象之雕塑作品,這些作品因而能夠呈現出更接近藝術家想表現、更帶有「人性」和「人味」的特質。從藝術家的創作脈絡上看,他的作品似乎一直聚焦在「以人為本」的關注和關懷,以表現藝術家對待生活的深刻反思與哲理。

本次在One Art Taipei中,意外見到林良材所創作、在國內展覽與市場上皆極為罕見的繪畫作品。這些作品雖然尺幅不大,但每件都可以看的出來藝術家個性上的樂天知足。或許因為藝術家感官上的限制,反而令其作品得以長期保有接近「與世隔絕」的童趣氣質。

林良材作品。詔藝 攝。Copyright by the Artist

這次展出共三件作品,其中兩件就其形式風格上,比較接近新表現主義,另一件則明顯來自立體派所延伸出來的變形,顯現出藝術家風趣質樸的個性。透過簡單的傳統肖像構圖,林良材繪畫上的特色在於其溫暖而不受拘束的自然筆觸,輔以他特有極佳的色感,畫作看起來明亮聰穎、清新脫俗,乍看之下很容易誤認為係來自歐洲藝術家的創作。在該展間觀賞期間,許多識貨的資深收藏家皆駐足欣賞許久,經詢問畫廊才得知藝術家只願意借展,無銷售意願,也因此只能扼腕。

林良材作品。詔藝 攝。Copyright by the Artist

三、 江上越(Etsu Egami)

江上越(Etsu Egami),1994年出生於日本,曾就讀德國卡爾斯魯厄國立設計學院(The Karlsruhe University of Arts and Design)以及北京中央美術學院。據相關資料顯示,她在北京中央美院就讀研究所時的老師之一,為中國知名畫家劉小東。藝術家目前正待在中央美術學院攻讀博士課程。江上越於2019年獲得亞洲傑出藝術家獎,於上個月(2020年12月)更入選《富比世雜誌》(Forbes,也有稱為「福布斯」)所公布的〈30U30〉(Forbes 30 under 30,〈富比世30歲以下菁英榜〉)。

藝術家曾於其展覽的創作論述中表示:「主觀的誤解是人類的本能。嚴格來說,語言和繪畫都無法準確翻譯或傳達。許多的意味取決於接受者的理解。儘管這其中的誤差不會消失,但留下了孕育新生命的空間。它是一個很小的空間,卻帶來了透過表面看本質的機會。」

江上越作品。詔藝 攝。Copyright by the Artist Courtesy Whitestone Gallery

據其代理畫廊的介紹中提及,在日本長大的江上越同時也曾在美國與歐洲有過成長經歷,輾轉最後落腳中國北京。因其成長期間經歷過不同國家、不同的語言的多元文化衝擊,時常感受到溝通上的障礙,因此逐漸加深了她對語言交流的興趣。追蹤其早期創作脈絡中,藝術家曾透過多種不同媒材媒介,如聲音、繪畫、影像等不同方式,企圖表現出她獨具一格的藝術語彙,並「對人類本能交流的真實性提出疑問」。

雖然這位藝術家的創作背後有著豐厚的哲理,但如果就作品所表現出的形式,江上越的繪畫也相當符合當代藝術中容易受到年輕收藏家接受的種種元素:大筆刷不連續的單色線條、色彩鮮豔吸睛、作品主題直覺單純,這些都屬於繪畫作品受歡迎的潛力元素!

此次展出的兩件肖像作品,色彩大膽新穎、筆觸流利順暢,即使是經過解構的畫筆所組合而成的畫面,卻給人一氣呵成的熟練感,令人印象深刻。中小型作品價位大約落在新台幣10萬至20萬元(3,000至6,000多美元),相對容易入手,後續在市場上的發展值得長期觀察。(待續)

江上越作品。詔藝 攝。Copyright by the Artist Courtesy Whitestone Gallery

加入【非池中藝術網】LINE@,藝文展覽訊息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