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15萬元就能改造負壓病房!台教授研發新空調技術,防疫超前部署

數位時代
更新於 2020年03月25日11:37 • 發布於 2020年03月25日08:35 • 吳元熙

當新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確診、疑似案例快速增加時,醫院是否有足夠的隔離設備,將成為掌控疫情關鍵點。

勤益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翁國亮研究團隊,今(25)日發表「全外氣自然空調系統」,首創「熱交換技術」,利用建築物內外的水蒸氣分子壓力差回收、製造冷能, 強調比現行負壓隔離病房的空調系統,更能杜絕空氣交叉污染,且僅需成本設備15~50萬元,便能將一般病房改造成負壓病房。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相較於現有空調設備,抽取醫院內空氣製造負壓,翁國亮團隊技術從室外引進氣流,與傳統方式有很大不同。

秀傳醫院原有6張負壓隔離病房,目前正與翁國亮團隊合作,已成功將檢疫站(戶外貨櫃屋,隔離疑似案例)改裝為微負壓環境,並預計於4月初完成改裝,新增一間負壓隔離病房。

備戰疫情,台灣負壓隔離病房共1,100床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負壓隔離病房是什麼?簡單說,是能隔離具有高度傳染性(空氣傳染)患者的病房。空調系統製造出比大氣壓略小的房內環境(微負值),能讓空氣只進不出,不會從門口外洩。一般來說,病房裡空氣會從專屬出風口抽出,透過風管集中到頂樓,經由濾網過濾後,才排放到外界。

相較於現有空調設備,抽取醫院內空氣製造負壓,翁國亮團隊技術從室外引進氣流,與傳統方式有很大不同。

2002年爆發SARS事件,台灣開始重視負壓隔離病房建置,至今約有1,100床,相較於南韓的1,000床、日本1,800床,從總人口數量來看,資源相對充裕。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長周志浩日前指出,至本月18日為止,台灣仍有「過半」負壓隔離病房空床,請民眾不需擔心。

秀傳醫院亞洲遠距微創手術中心院長黃士維認為,在疫情穩定控制的狀況下,確實不需恐慌,但如果像義大利單日確診人數衝上6千多人,就需要以超前佈署角度思考各醫院設備量。

延伸閱讀:義大利成疫情重災區,死亡人數攀升3,405人、已超越中國官方數字

依照衛福部規定,負壓隔離病房為了讓房內氣壓低於外部,需設置防止負壓失效的緩衝「前室」(連接病房的小房間),因此造價昂貴,依設備需求不同,再加上需考量大樓抽風管設計,成本約在300萬至800萬之間。

翁國亮指出,全外氣空調的氣擬捕捉技術,可確保引進戶外空氣時為密閉狀況,不會讓室內空氣外流。

台灣技術超前佈署,「全外氣」負壓

現行負壓隔離空調設備,透過風扇執行進氣與排氣,由於進氣跟排氣管中間負責分隔氣流的隔板材質為「高滲透性」,在能量轉換過程裡,室內排出空氣的水分子容易滲透至引入的新鮮空氣中,易造成空氣交叉污染問題。

翁國亮表示,全外氣自然空調採用抗鏽防腐隔板,完成分隔進氣與排氣管道,能避免同樣情況出現。另一方面,採用全外氣自然空調建置負壓隔離病房的費用也較低,約在250萬至300萬之間。

他強調, 這套系統的強項更在於醫院內部防護、社區防護,由於設備成本僅約15萬元,也適用於校園、健身房、診所等空間。

這項空調技術,屬於科技部價創計畫。至目前為止,價創計畫共有19件技術案衍生成立新創公司,募資金額18.9億元、估值47.7億。

科技部次長許有進表示,將持續盤點學界能量,支援防疫。

責任編輯:陳映璇

每日精選科技圈重要消息,歡迎加入《數位時代》LINE@!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