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賴俊佑報導
▲醫師表示,鼻腔內疾病、內心疾病以及受環境空氣濕度影響,可能會讓你一直想挖鼻孔。(圖/翻攝自 Pixabay)
你有閒來沒事挖鼻孔的習慣嗎?是不是覺得很舒壓?不過這動作不僅不雅觀,還可能導致鼻黏膜損傷、感染及鼻出血等,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會一直想挖鼻孔可能是生病了,包括鼻腔內疾病、內心疾病以及受環境空氣濕度影響,找到病因就能獲得治療。
為什麼你會一直挖鼻孔?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列3原因:
1.鼻腔內疾病:過敏性鼻炎
研究人員針對150名受試者收集挖鼻屎習慣、鼻腔粘液分泌情況和過敏性鼻炎狀況。發現挖鼻孔行為與過敏性鼻炎有呈正相關的,鼻腔粘液反覆分沁,容易鼻塞或感到鼻腔內有異物感,使病人不自覺想挖鼻孔。
進一步分析顯示,挖鼻孔可能是種自我緩解機制,有助排除鼻腔內的病原體,進而降低發炎反應、緩解過敏性鼻炎症狀。
2.內心的疾病:焦慮、壓力和無聊也可能促使個體進行挖鼻屎行為
一份發表於《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的研究指出,焦慮情緒會增加人們進行自我調節行為的機率,包括挖鼻孔或咬指甲;另一份研究發現,當人們感到壓力時,他們會更傾向於進行習慣性的行為,例如挖鼻孔行為舉止。
另一篇發表於《PLoS ONE》期刊的研究發現,當受試者進行「單調無聊」的工作任務,例如盯著電腦屏幕,看一段時間,人們會不知不覺傾向於進行挖鼻孔等自我刺激行為!
3.環境衛生條件:室內空氣濕度變化
研究人員找來120名受試者,分為3組每組 40 人,分別處於低濕度(30%)、中等濕度(50%)和高濕度(70%)的室內環境。4週後研究結果顯示,在中等濕度環境下生活的受試者鼻腔粘液堆積明顯較低(p<0.01),而低濕度和高濕度環境下的受試者鼻腔粘液堆積較高。
意思就是,室內太乾燥或太潮濕,容易使鼻腔粘液堆積,讓你不知不覺想要挖鼻孔。
▲室內太乾燥或太潮濕,容易使鼻腔粘液堆積,讓你不知不覺想要挖鼻孔。(圖/資料圖)
如何減少挖鼻孔頻率?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給5建議:
1.鼻腔衛生清潔
一篇發表於2018年的研究發現,在有鼻竇炎的患者中,使用定期的鼻腔洗滌器材,清潔鼻腔,可以明顯減少鼻涕和鼻塞的症狀,導致鼻塞程度更低、呼吸更順暢;另一篇研究發現,鼻腔經常清潔可以減少鼻黏膜中的病原體負荷,進而降低鼻竇感染的風險。因此,良好的鼻腔衛生習慣,可以幫助減少鼻腔粘液堆積和挖鼻孔行為的發生。
2. 心理治療行為
日常生活的焦慮和壓力可能會引發挖鼻孔行為,心理治療的介入例如認知行為療法和放鬆技巧,可能有助於降低其發生;一份於2022年發表在《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的研究發現,透過認知行為療法,可有效降低憂鬱症患者的負面情緒和焦慮;另一篇發表於2021年的系統性回顧指出,針對輕度和中度焦慮者,使用網絡的認知行為療法,也可改善焦慮。
以上的認知行為治療,都被認為有助於減少挖鼻孔或咬指甲等不自覺行為模式。
3.環境保持適當濕度
一份研究指出,當室內濕度低於50%,鼻腔中的黏液會變得較黏稠,容易堆積在鼻孔中,並誘發挖鼻孔的行為;而當室內濕度達50%,黏液則變得較稀薄、更容易被排出,進而減少挖鼻孔的行為。另外,研究也同時發現,室內環境中空氣濕度過高或過低都可能會導致鼻腔粘液的堆積和引發挖鼻孔行為,因此建議室內空氣濕度維持50%,保持適當室內環境,可減少挖鼻孔。
4. 民眾的教育宣導
研究人員收集300名受試者,在接受為期1個月的教育宣導活動前後接受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挖鼻孔行為的頻率、原因、健康風險認識等。結果顯示,在教育宣導活動後,受試者對挖鼻孔行為及其健康風險的認識顯著提高,挖鼻孔頻率也降低了。證實教育宣導對提高公眾對挖鼻孔行為及其健康風險的認識具有顯著效果,因此建議在社區、學校等場所開展相關宣導活動,提高公眾對該問題的關注
5.藥物治療:過敏性鼻炎
研究人員找來200名過敏性鼻炎患者,隨機分為2組,實驗組接受抗過敏藥物治療,對照組則接受安慰劑治療,在為期 8 週的治療過程中,對患者的鼻炎症狀和挖鼻孔行為進行評估。
結果顯示,在接受抗過敏藥物治療後,鼻炎症狀顯著改善,挖鼻孔行為的頻率也顯著降低;而對照組在研究期間,都未見顯著變化。因此,針對過敏性鼻炎患者提供適當的抗過敏藥物治療,不只可以緩解症狀,也可減少挖鼻孔的需求。
周大和 神樂是模仿,那阿銀是?
2023年04月05日11:35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