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

捷克布拉格 | 存在主義文學家「卡夫卡」的故鄉

致旅程
更新於 2024年08月12日12:29 • 發布於 2024年08月12日08:45 • Ines Wu

「布拉格是一座神秘且美麗的城市」,尼采和歌德的筆下如此描繪布拉格。

布拉格城堡區

今年四月利用義大利的假期,安排了為期三天兩夜的布拉格輕旅行。僅距離義大利 2 小時多的飛行距離,晚上 10 點多抵達布拉格機場,隨即被其「現代化」所驚豔。相較於義大利的機場,需排隊等候計程車,門口旁隨即可見三台 Uber 計程車的預約機台,操作方式相當簡單,5 分鐘內隨即有司機前來招呼上車。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布拉格城堡區 圖/夏金剛

此次下榻的住宿地點位在市區一處裝潢充滿共產政權統治時期時風格的旅館搭配上櫃檯與房務人員親切友善的服務,實屬相當違和。由於我與德籍男友旅遊的步調屬於隨遇而安,我們實際走訪的景點相當隨性,主要集中於西邊、東邊和東南邊的「城堡區Hradčany」、「老城區 Staré Město」和「新城區 Nové Město」,不外乎著名的「查理大橋 Karlův most」、「布拉格城堡 Pražský hrad」和「老城廣場 Staroměstské náměstí」等。

布拉格文史景點推薦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由於畢業於文史科且受德籍男友的思辨模式影響,個人私心推薦值得深入一覽的景點則有:

• 國家博物館 Národní Muzeum

• 布拉格天文鐘 Pražský orloj

• 猶太區 Židovská čtvrť、西班牙會堂 Španělská synagoga

• 卡夫卡博物館 Muzeum Franze Kafky

布拉格作為捷克首都,過去曾為波西米亞王國的首都,一直是諸多民族融合的國家,從早期的凱爾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民族到一、二戰時期的德國人、捷克人和猶太人。相傳布拉格的建立是因利布瑟公主(Libuše,捷克傳說中的女王)其預言未來的能力,她預見布拉格的榮耀是自「伏爾塔瓦河畔

Vltava」陡峭的懸崖而起(也就是現在的城堡區),有位男人正在那為房屋建造門檻(prah),因此公主便將其命名為「布拉格 Praha」城堡。

城堡區聖維特主教座堂 圖/夏金剛

國家博物館

沿著新城區的大道一路朝著指摽性的建築物直走,便可抵達位於「瓦茨拉夫廣場 Václavské náměstí」頂端的博物館。該博物館主要建於法國大革命之後,其建築特色為新文藝復興主義,相當壯麗輝煌,但因在二戰時曾受轟炸,因此整體建築頗為新穎。一入大廳,其富麗堂皇的程度不亞於維也納的熊布朗宮,而該博物館屬於歷史科學博物館,除了能深入了解捷克共和國早期、中期與近代歷史外,也能一窺生態科學的奧秘。

瓦茨拉夫廣場 圖/Shutterstock.com

因對於中、東歐國家的文化歷史相當生疏卻特別好奇,我們在此花了一整個上午,從早期日耳曼人遷徙至此並趕走凱爾特人,到斯拉夫民族的西遷成為捷克民族的祖先,沿著展覽的動線,沐浴在查理四世統治下,神聖羅馬帝國其輝煌與強盛的時期,見證了王朝後因反抗哈布斯堡統治而起的三十年宗教戰爭(路德教派 V.S. 天主教),如穿梭於時光的長廊,接著來到 17 世紀布拉格猶太人的黃金時期,成為當時歐洲第二大的猶太社區,並在 19 世紀因工業革命,得益於附近的媒、鐵礦工廠。而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風暴,並未使捷克倖免於難,她曾與斯洛伐克合併,在納粹德國入侵時,多數的猶太人因而逃離或死於大屠殺,然而戰後也受到共產政權的統治逾 40 多年,直至 1989 年共產政權的倒台。

國家博物館 圖 Buffy1982 / Shutterstock.com

天文鐘

離開國家博物館,我們一路分享著在博物館的所聽所聞,漫步至老城廣場後,也旋即被熙攘、佇足於天文鐘前的旅客所吸引。作為自由行的旅客,我們在天文鐘前討論研究了許久,除了受其精細的作工所驚奇,更是為能在中世紀建造如此繁複的鐘錶師傅所懾服。我們兩大致猜測了鐘面呈現的種類:時間、月曆、日出、日落、甚至月相等,幸好沒多久來了群義大利團客,得以獲得更詳細的解說,像是鐘的頂端配有耶穌的 12 使徒,每到準點便會輪流出現,相當精巧細緻。

延伸閱讀 | 邀您加入致旅程Line好友

天文鐘 圖 / 夏金剛

猶太會堂

接著我們一路往北走,徐徐地進入到猶太區。在這裡,能見到最古老的猶太會堂和同在布達佩斯見過的猶太墓園和許多圓頂的建築。最令人記憶深刻仍屬館藏豐富的西班牙會堂。去年在匈牙利布達佩斯第一次經歷的猶太會堂與當地歷史的洗禮,原以為此次的經歷也會大同小異,然而一到櫃台買票,便被櫃檯人員的友善和銷售手法所驚喜,即使僅是一處猶太會堂,仍舊領會到猶太人高端的經商手法。

延伸閱讀 | 在布達佩斯四季酒店巧遇影帝梁朝偉

為了進到會堂,男友特別戴上了「猶太小圓帽」(為表對神的敬畏),從一樓處莊嚴的會堂,我們沿路跟著展示動線,再次掉入錐心的歷史洪流。即使布拉格在 1939 年納粹德國侵入時,旋即投降並未受到轟炸,然而原本定居於當地許多的猶太人卻不得不因此逃離或轉而送去附近位在波蘭的奧斯維茲集中營,我甚至在場館的二樓發現一位逃往上海尋求庇護的猶太人其相關文件。

圖 Petr F. Marek/Shutterstock.com

當我們轉移到另一個猶太遺跡場館時,也在該牆面注意到一張一張在去年被哈瑪斯所轄持的人質,記載著他們的國籍、綁架時間、仍否生還,呼籲著人們幫助他們回到家人的懷抱,我們呆站了一會,良久無語…。

卡夫卡博物館

前往卡夫卡博物館的路程,我們沿著查理大橋一路往西走。自橋頭往前望,彷彿置身在羅馬的聖天使橋上,30 座巴洛克風的雕塑聳立於橋上,據說清晨、下雨時分,雲霧繚繞於橋,更能顯得查理大橋的神秘。

卡夫卡博物館位在查理大橋的右側,館內藏有許多現代主義、存在主義先驅大師卡夫卡一生諸多作品的初版、書信往來、日記和手稿等。我相當喜歡展館的動線安排,由淺入深的理解卡夫卡的一生,自一樓的展館一路延伸到二樓,從他出生於布拉格老城區開始,學習化學、後卻轉至法律系深造,最終在一處保險公司任職,並利用餘裕的時間創作。

卡夫卡博物館 圖 Gagarin Iurii/Shutterstock.com

他的一生受其父親影響甚深,因此一進入館內,便能看到一牆的《給父親的一封信》,道盡其一生對父親的崇敬和畏懼。人說,卡夫卡的作品相當難讀,以德文或英文去理解,容易迷失於其跳躍的思路,然其入木三分的刻畫、強烈的象徵性意義,卻能很深刻地將畫面生動的呈現。就比如這封在他離世前五年,寫了近 100 多頁的信,描述他的父親強大如巨人,即使成年後,對其施加的精神壓力,如影隨形,他急欲獨立自主,仍難逃其陰影。

而最令我心有戚戚的還是有關其對於《變形記》的創作。當展覽動線進入到其保險公司的職業生涯時,兩面的展覽牆便以成堆的公文抽屜堆砌而成,瞬間體會到卡夫卡對於這份工作的厭惡與窒息感,然為了一家的生計仍不得不完成其使命,但由於承受著肉體和精神的壓力,卻也一點一滴的迫使自己失去作為人的本質。卡夫卡的作品是沈重的,他擅長刻畫底層人物對於生活的無奈、對於這矛盾的世界的不安,想逃離卻又望不到明天的出路。有趣的是,卡夫卡崇拜的哲學家之一,竟是莊子,其「無為而治」的理念,與卡夫卡對於世道的無力,那便順其心的構思,不謀而合。

圖 Ritu Manoj Jethani / Shutterstock.com

結語

原以為此次在布拉格的輕旅行,會以走馬看花告終,然而這趟旅行,不僅收集了千塔之城的美,也更近一步的認識這座因卡夫卡,而富含存在主義氣息的城市,每一次在城市裡的漫步,都牽動著對於自我價值的反思,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職涯上。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