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社會菁英,薪水還不錯,但常常覺得自己錢不夠,小心你可能忽略了財務隱形漏洞,稍不慎就會變成下流的人生。
像是阿修(現年 43 歲)進入人人稱羨的外商 Google 擔任工程師,人生如同完美公式般進行,台大電機所畢業的阿修,一畢業即進入了竹科工作,在 IC 設計龍頭工作,待了 15 年,創造出不錯的薪資,不但將新竹的房貸全繳清,甚至還累積不少閒置資金。因此阿修覺得自己的條件不錯,就該好好運用閒錢,讓自己的資產不斷提升,達到更高的境界。在一次去銀行辦事情時,便詢問了銀行的櫃檯小姐理財的方式,櫃檯告訴阿修其實可以參考一些不錯的金融商品來打理財務,像是「債券型基金」,即是把錢拿去借給需要用錢的公司或政府,便可穩定收取利息。因此阿修便決定把 1000 萬的資金投入基金當中。但萬萬沒想到的是,雖然手上有 14 檔基金,細算下來報酬頂多 3~4%,在報酬與匯差之間,一正一負讓報酬打平,對於這樣的投資結果,買了 5 年後,面對報酬不如自己的預期,阿修感到茫然。
阿修的基金分類如下:
亞洲企業債、新興國家公債、已開發國家公債
債券看似安全保本,但在疫情衝擊下,全球低利率,債券利息也創下新低,甚至若經濟穩定復甦,央行 QE 規模縮小,都可能帶來利率彈升、債券價格下跌風險。且標的含有新興國家債券,國家體質並不穩定,預估長期匯率仍有大幅波動風險,導致匯率損失。
已開發國家股 + 債
俗稱的平衡型基金,雖然股債一起可分散風險,一邊有虧損時,一邊有獲利降低虧損,但同時也會把獲利吃掉,若股債配置不佳、對景氣預判錯誤,就很可能降低報酬、提高風險。
傘型基金
傘型基金底下的子基金最多只有 3 檔,子基金選擇較有限,投資人可能為了節省轉換基金的手續費,卻不一定能得到較好的投資成果。
從看完阿修的基金狀況後,有好幾檔都是賠錢的狀態,加上匯差的影響,都吃掉了獲利。有配息的基金,則因配息來自於本金的比例高,導致阿修原本本金下降。原因可能是投資的標的,公司的獲利不足以穩定配息,但基金公司為提供穩定的配息,使投資人有感,因此將本金拿來配給投資人,就類似資金從左手換掉右手,真實的獲利狀況就沒有這麼好。
一般投資人並不了解金融業的生態,及薪酬制度,只要聽到是金控體系,就覺得是掛保障的,資金也會很安全,事實上銀行最大的收入來源就是從客戶買進、賣出中收取手續費。從此就可以推估,阿修本身要從自己買的金融商品中能夠賺多少錢、賺多少獲利,未必是理專所關心的,客戶每轉換一次,銀行理專就可以賺取手續費,同時阿修在投資上的成本就會增加。更重要的是銀行每季都有主推的商品,因此在被推薦時,也必須分清楚推薦自己買賣的目的,才能確定理專是否會因為佣金高,而賣給自己不適合的產品。
一路看來阿修使用佔比最高的工具 - 基金來說,優點是能用較小資金就可以分散風險還節省研究時間,但缺點是費用名目多,標的多又難以選擇,甚至經理人把錢拿去買什麼標的,也無法全面了解。卻還會因為帳戶管理費、經理費、保管費等費用而吃掉獲利。
阿修換了個方式,把有賺的基金先獲利了結入袋為安,整合資金到合適的投資標的,有虧損的可以看標的前景是否會有轉機,等待更好的時機讓本金安全退出,就可以把 1000 萬的資金規成劃短、中、長期的計畫,解決阿修困擾已久的投資狀況。
在我們顧問眼中,阿修應該專注在他的工作上,謀取更多的成就,不要因產業變動而被淘汰,一直維持在社會菁英的條件,同時財務的打理也不可忘掉,作為忙碌的專業人士,該有專業分工思維,可以尋求第三方專業機構,把理財專業交給更專業的人,比以往在投資花的時間更少,還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結果。
我們是永誠資產管理處,你的個人資產的財務顧問,深耕科技業 20 年的經驗,看到投資人迷失在高報酬的糖衣下,卻在市場上鎩羽而歸,我們以客觀的角度分析、評估,並提供個人化建議,讓你在累積資產的路上不再迷失方向,帶你跨越思維的境界,創造不可能的可能,從你的生涯規劃出發,量身打造專屬您的資產美學。
「永誠資產管理處」
是全台合法擁有金管字號的證券投資顧問公司中「唯一首創資產管理的部門」
20 年深耕專營台灣各大科技園區,以認真、誠信思維提供客戶服務
讓努力累積財富的你,也可貼身感受理財管家的 VIP 價值
沒有代理金融商品,不以商品銷售出發,減少你的財務漏洞
從資產配置出發,透過「專案客製化」、「服務精緻化」、「獲利系統化」
你不需犧牲時間體力,就能感受到資產提升!
「卓越投資研究團隊」加「頂尖財務顧問團隊」共同與客戶締造里程碑
▶ ▶ ▶立即加入 https://line.me/R/ti/p/%40asset88598
▶ ▶ ▶閱讀更多精彩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yongchengasset
本公司所分析個別有價證券僅供參考,投資人應獨立判斷,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
更多鉅亨報導
•〈台積電ESG〉精進永續管理 首發聯合國目標行動報告書
•籌碼大師的操盤日誌 - 破底背離,殺大戶融資
精選財經深度觀點盡在 鉅亨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