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教室應該不一樣〉主題式教學 — 校園昆蟲原住民 與蟬合唱、解剖蟑螂、英語介紹螞蟻,跨域解開昆蟲奧秘!

未來Family
發布於 2022年12月12日02:42 • 蕭玉品

校園中、教室裡,蝴蝶、蜜蜂、螞蟻、甚至蟑螂等各種昆蟲,無處不在。其實早在四億年前,做為全球種類最多動物、目前有兩百多萬種的昆蟲,就誕生在地球上。但學生們可曾仔細看過、想過,這些昆蟲到底是何方神聖?有哪些看家本領和生存絕招?為什麼「小強」是地球演化的超強物種?

今年春天,苗栗瑞湖國小西湖分校的學生們,就在與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的合作下,於生活周遭展開為期一周的「校園昆蟲原住民」課程,解開關於昆蟲的「十萬個為什麼」。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校園昆蟲原住民課程,主要帶領孩子從觀察外部形體到分析內部生理,從全面視野認識昆蟲特性和生長習性。同時,學生會動手布置昆蟲的家、製作陷阱,並進行素描課與解剖課,以建立正確知識及體驗生命教育。

位於苗栗縣西湖鄉四湖村的西湖國小瑞湖分校,是典型淺山地形的農業村落,四周生態環境樣貌豐富,學生對於親近大自然、與蟲鳴鳥叫為伍,習以為常,因此上一堂昆蟲課,和螞蟻、蟬相處,萬萬不是難事。相較之下,反而是老師的問題比較棘手。

老師共備討論 以主題發想教學內容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西湖國小瑞湖分校教導主任徐志欽指出,推行「校園昆蟲原住民」課程前,多數老師都認為「認識昆蟲」一定是自然科老師的事,不願打破各科間的藩籬,但是透過幾次研習、共備討論,教師們漸漸打破先入為主的觀念,開始活絡起來,發想出蟲鳴與音樂、昆蟲的前進方式與體育的關聯,以及利用科技觀察螞蟻的社會型態、以英文發表螞蟻帝國發展等課程,「說穿了,就是要有一群人一起做,才會有動力,也不會侷限在單一觀點上。」

於是,藉由討論、共備激發各科老師創意後,專屬瑞湖國小西湖分校的「昆蟲周」,正式展開。

在「神祕的螞蟻帝國」課堂上,學生運用科技工具觀察螞蟻的社會型態,並結合學過的英語單字,設計出專屬海報,上台分享自己建構的「螞蟻帝國」。「創意蟲點子」這門課裡,教師則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聯想,例如觀察昆蟲飛行與翅膀構造,連結飛機、無人機的運作,發揮創意,帶出一幅幅的藝術創作。

與體育課結合的「昆蟲定向越野活動」,是將全校15位學生分組,採混齡方式進行。中高年級的學長必須帶領學弟妹,在校園各處找尋黑水虻的相關答案,學生找到正確答案,才算闖關成功。西湖國小瑞湖分校二年級導師楊雅雯觀察,闖關過程中,不僅保管提示卡的工作是經由小組討論,選出由最細心的夥伴負責,高年級也會帶領低年級的學生辨識方向,「等於促成不同年級間的共學與友善對話。」

所有課程裡,最令學生期待的重頭戲,無非昆蟲解剖課了。楊雅雯指出,可能是生活環境的關係,學生對解剖昆蟲沒有過多畏懼,反而能拿起剪刀、帶著好奇心,一步步遵循老師的指令,探究生物的奇妙構造。有學生在解剖後便直呼,以前以為昆蟲體內有許多器官,沒想到一打開是滿滿的蛋白質、脂肪,真是學到新知了。最後,教師也進行生命教育,帶領孩子一同感謝昆蟲獻出身體。

經歷過「昆蟲周」主題課,女同學拿起工具解剖蟑螂也不畏懼,並完成找出蟑螂食道與排泄器官「馬氏管」的任務。

主動學習建立信心 察覺自身特點

看著學生在僅僅一周的課程中,從不認識昆蟲到產生興趣,並能融會貫通,將前一節學到的內容回應到下一節所學的知識,楊雅雯直指,這在一般課程上比較少見,「藉由課程,學生覺察到自身其他特點,發現自己原來能做到某些事,自信心被慢慢建立。這很重要,因為信心是自主學習的動力。」她透露,有孩子在仔細觀察昆蟲後,能直接畫出生理構造的細節;還有個高年級的孩子提到,在定向越野活動後,意外發現自己有「找東西」的天賦。

有趣的是,這堂經過精巧設計的昆蟲課相當受歡迎,課程還沒結束時,就有學生邊嘆氣邊說:「這幾天上課好好玩,明天是最後一天,下周沒有了嗎?」也有學生意猶未盡,直接詢問:「下次要來解剖什麼呢?」

楊雅雯笑稱,在傳統課程中,成績優異的孩子未必了解自己的興趣,低成就的孩子則不易被看見,但主題式課程大多透過分組完成,小組成員需要經過思考、討論,一同想方設法解決問題、完成任務,孩子的自信、榮耀感、團隊合作能力都被一一建構起來,「昆蟲周打破了以往單一學科知識的灌輸,讓孩子自己動手、親自觀察,每個孩子不同的天賦,得以發揮!」

圖:西湖國小 提供

>>免費訂閱《未來Family週刊》全方位教育教養媒體,教好孩子不求人!
>>加入《未來Family》好友!看更多內容!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