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關鍵趨勢】政策補助明朗化、多晶矽價格下降,太陽能明星股Enphase Energy 及Solaredge下半年即將谷底翻身?

CMoney
發布於 2023年06月28日11:46 • 莫紹晉 Josh

圖/Shutterstock

2023年上半年油價顯著回落,再生能源需求放緩,市場對太陽能類股高速成長的期望落空。截至6/27日為止,Solaredge及Enphase Energy 兩大太陽能明星股的股價本年迄今已分別下挫 9.43%、31.08%。在2023年第一季太陽能供電系統裝機量出現回溫跡象,夏季用電旺季來臨,還有進入2023 年下半年加州NEM3.0及通膨降低法案影響逐步浮現,製造太陽能電池的關鍵原材料——多晶矽價格已大幅下滑,兩支太陽能明星股即將谷底翻身?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Solaredge及 Enphase Energy難分高下形成寡佔市場,受美國補貼政策更新影響有悲有喜

Solaredge (SEDG)及 Enphase Energy (ENPH) 位於太陽能產業的中游,為太陽能產業鏈中擁有較高技術門檻的一環,分別生產太陽能功率優化器及微形逆變器,為傳統中央或串式太陽能供電系統,提供功能及安全性升級。目前功率優化器及微形逆變器各有千秋、難分高下,形成寡佔市場。兩家公司也分別推出對應的儲能電池產品,也因美國政府推出各項補貼政策,而對未來儲能需求成長寄予厚望。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而近期對美國太陽能產業影響最大的政策和法規,就是去年8月通過的《通膨降低法案》 (Inflation Reduction Act, IRA) 及已於4 月中旬實施的加州新電能計量規則3.0 (Net Energy Metering, NEM 3.0),兩項政策的影響有好有壞,我們先從壞消息說起。

加州NEM 3.0影響好壞參半,儲能滲透率增加但供電系統銷量恐受壓

加州NEM 3.0主要目的在於推動目前已擁有太陽能供電系統的民眾添購儲能系統。市場普遍認為此政策對太陽能設備需求的影響好壞參半,雖推動儲能系統需求增加,但不利太陽能供電系統的銷售成長。

NEM3.0整體平均補貼額則由0.3美元/度降低至0.08美元/度,相較於NEM2.0價格下降了近75%,大幅拉長了太陽能電力回售至電網的回本期。因此,為趕上NEM 2.0 的末班車,加州的太陽能供電系統的訂單量在4月中旬前暴增。這些訂單可望足以支撐第三季度的裝機量。然而尾班車過後,第四季度的裝機量下降,恐導致整個2023年加州的裝機量僅輕微增長。

另外,NEM 3.0把家居晚間用電高峰的回饋電網補貼由離峰時段的1.25倍左右調高至近10倍,鼓勵民眾購置儲能系統,把日照時段獲得的太陽能,儲存至用電高峰時段才回饋電網,故推斷4月中旬後購置的太陽能供電系統均搭配儲能電池,因NEM 2.0 的末班車訂單要到第三季才消化完畢,故預期儲能系統的滲透率有望在2023年第四季開始上升,但初期成本上漲,高利率環境下貸款成本高昂,恐拖累供電系統、功率優化器及微形逆變器的銷量。

通膨降低法案細節明朗化,可望部分抵消NEM 3.0 負面效果

而《通膨降低法案》(IRA) 對太陽能的補助措施細節逐步明朗化,有望於2023年下半年開始挹注Solaredge 及 Enphase Energy營運回溫。

《通膨降低法案》允許第三方(供應商)擁有的太陽能供電系統,申請達到裝機成本 30% 的投資稅收抵免 (Investment Tax Credit, ITC),推動更多家庭透過向供應商租用或達成購電協議的方式,無需支付購買系統的成本,使除加州以外的其他州份的裝機量平均年增率可達12%,可望補上部分加州裝機量下降的缺口。

投資稅收抵免 (Investment Tax Credit, ITC) 提供的稅收抵免,原訂於2023年底終止歸零,2022年通過的《通膨降低法案》不僅將投資稅收抵免30%的高檔延長 10 年至 2032 年,直至2033年才會開始遞減。另外也允許單獨購置儲能系統的民眾申請ITC,。

通膨降低法案新增生產稅收抵免,補貼措施年期長達10年,有望推動太陽能需求中長期持續增長

《通膨降低法案》新增可轉讓的生產稅收抵免(Productio Tax Credit, PTC) 方案,Enphase Energy 及 Solaredge 均表示在美國生產的功率優化器及微形逆變器符合申請PTC 資格,其中Enphase Energy微型逆變器在美國本土生產可獲每瓦特 (Watt) 0.11 美元的高額稅收抵免,第一條美國本土產線已經啟用, 2023年底前有望啟用全部6條產線。Solaredge美國本土產線可望如期在23Q3 開始出貨,並逐步提升產量。

美國本土產線不僅帶來高額稅收抵免,運輸成本也有望減少,可望提高Enphase Energy 及 Solaredge的毛利率表現。Solaredge毛利率可望年增 4.3 個百分點至 32.5%,Enphase Energy毛利率有望年增 1.3 個百分點至 44.0%。

此外,鑑於通膨降低法案的補貼措施實施年期較長,可望持續推動中長期太陽能供電及儲能系統需求。太陽能產業協會(Solar Energy Industries Association,SEIA) 和研究機構Wood Mackenzie 在通膨降低法案公佈後也調高2024 至2027年美國太陽能供電系統裝機量預期,表示美國太陽能供電系統的需求可望逆轉2024年的放緩,而穩步上揚。

多晶矽價格下滑帶動太陽能板成本下降,有望刺激裝機量進一步成長

多晶矽是製造太陽能電池所需的關鍵原料。根據研調機構Bernreuter Research 的數據顯示,中國高密度單級多晶矽價格指數由2022年12月每公斤37美元的高點下滑近 75% 至6月21日的每公斤9.46美元。而OPIS的數據也顯示中國以外的多晶矽價格大幅下滑。展望未來,在多晶矽的產能持續擴張下,太陽能電池及電板的成本及價格均有望下降。加上各大廠商已經宣布在美國本土建設20 GW的電池製造設施,以及 52 GW的太陽能板製造設施,有利太陽能板價格進一步下滑至更多民眾可負擔的水平,從而刺激裝機量成長,帶動功率優化器及微型逆變器需求增加。

2023下半年營運有撐,然放量成長仍需等待聯準會降息及經濟復甦

綜合以上,在政策推動及成本下降的推動下,加上夏季用電旺季來臨,Solaredge 及Enphase Energy 2023年下半年營運有撐,微型逆變器及功率優化器的出貨量可望落底回溫,與原先預期相當,但成長潛力最大的儲能業務放量成長時機,仍需等待通膨進一步回落驅使聯準會啟動降息,降低太陽能設備貸款門檻,以及經濟復甦帶動油價反彈。

Enphase Energy營運有望落底止跌回復溫和成長,評等調升至區間操作

Enphase Energy 股價早前如預期因成長趨緩而暴跌,以Enphase Energy 6 月 27 日收盤價 161.03 美元及預估之2023年每股盈餘 (EPS) 5.18美元推算,目前本益比為 31.1 倍,落在過去四年 21 倍至 154 倍的偏低位置。本益成長比 (PEG) 計算方法為本益比除以每股盈餘 (EPS) 成長率。而 Enphase Energy 2019~2023年每股盈餘 (EPS) 年化成長率為 53%,因此目前本益成長比為 31.1/52.9=0.6 倍,來到過去四年 0.5 倍至 2.6 倍的底部位置。

考量過去一波因成長趨緩的跌勢已來到過去四年評價偏低的位置,而下半年營運可望落底並回復溫和成長,因此CMoney 研究團隊調升Enphase Energy 評等至區間操作,目標價本益成長比由0.7 倍上修至 0.725 倍,等於本益比 0.725*0.529*100=38 倍,目標價由 186 美元上調至197 美元。

從技術面來看,股價仍在築底的過程,可觀察近期能否站穩150美元支撐。站穩後可以183美元的缺口底部壓力點為目標,若能突破則可望開始累積籌碼回補缺口。

Solaredge營運以歐洲為主,下半年營運回溫速度可望較Enphase Energy快,重申買進評等

以預估Solaredge 2023 年每股盈餘 (EPS) 11.27 美元及 6 月 27 日收盤價 247.61 美元推算,目前本益比為 22 倍,落在過去五年 11 倍至 82 倍區間的中間偏低位置。考量Solaredge 營運以歐洲為主,受美國高利率環境及經濟衰退影響可望較主要競爭對手Enphase Energy低,故下半年營運回溫速度可望較快,故重申Solaredge買進評等,並將目標價本益比預估由28 倍上修至29倍,目標價由315 美元上修至327美元。

延伸閱讀:全文同步載於美股放大鏡

【關鍵趨勢】油價回落再生能源需求放緩,踏入夏天用電旺季太陽能產業回溫可期?中長期能源轉型誰最有可能成為大贏家?

【美股研究報告】太陽能逆變器龍頭Enphase Energy 23Q1出貨量意外下滑,2023年增長放緩在劫難逃?

【美股研究報告】拜登執意豁免東南亞太陽能關稅,太陽能功率優化器龍頭SolarEdge 23Q1營運突圍而出,產能提升,獲利可望高歌猛進!

U.S Solar Market Registers Best First Quarter in Industry History as Supply Chains Stabilize and Inflation Reduction Act Takes Hold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訢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