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蔣德誼 攝影/日常散步.李盈靜 場地協力/特有種商行 內文圖片/庹宗華提供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中年以後,人生的滋味都成為養分。經歷哥哥、父母過世的庹宗華提到,曾有年輕演員問他,「哭戲哭不出來時怎麼辦?」他說,「很正常,因為你失去的還不夠多。」步入熟齡,當年的帥哥有感觸,也給了自己新的挑戰:想辦法當個溫柔的爸爸、也挑戰盧貝松導演的戲,進行全英文對白。他怎麼辦到?
過去很多人認識庹宗華,是他在大銀幕詮釋的帥氣班長、身陷異域的孤軍、甚至挑戰在當時還十分前衛的同志角色。
在由真人真事改編的劇集《血.拾人生》中,庹宗華則飾演一位陪伴兒子對抗血癌的父親,是一個需要內斂而飽滿情感的角色:「當初在看到紀錄片的時候我就蠻被感動,雖然過程中有很多悲傷,但最後有很多溫暖、動人的部分。」庹宗華說。
在戲中和兒子幾次面臨生死交關時刻的庹宗華,其實在還是少年的時候,也曾切身感受過至親離世的心情。
真實體悟:痛是不會好的 只能自己撐過
庹宗華曾有一個和自己相差了10幾歲的哥哥,小時候哥哥總是帶著他去看二輪戲院的各種經典老片,兩人感情非常好。但這位哥哥卻在庹宗華還在念國中時,就因為一次手術不幸過世。「我曾經去殯儀館看他,那時候對我的衝擊其實很大,一個每天相處的人就躺在那邊蓋著一塊布,那個畫面你很難忘記。」庹宗華回憶。
「其實不管經歷過幾次,那個痛是不會好的,你也永遠不可能習慣失去親人的感覺,只是我們慢慢可以把它收在一個地方,然後逐漸回到生活的正軌。」如今父母也都已不在的庹宗華說,隨著年歲愈長、愈來愈感受到時間的快速流逝,以及生命的珍貴。(相關閱讀:人生也需要超前部署!夏韻芬的50後體悟:相聚是奢侈、離別是常事)
庹宗華也說,無論有沒有準備好,我們都有一天必須面對這些人生必經的歷程。他一邊說著,一邊給我們看自己手機裡收藏的許多老劇照:「你看這張照片,現在裡面有超過一半的人都不在了,想想其實真的很感慨。」
「所以有時候年輕演員跟我說:哭戲的時候哭不出來怎麼辦?我說這很正常,因為你失去的還不夠多。」庹宗華說,當生命中悲傷的經驗累積愈多,這些人生的歷練,就會反映在演出中。
「其實你問我有什麼克服的方法?就是熬過去,真的是只能自己心裡撐過去,撐過去之後,這些東西不管是甜的、苦的還是酸的,都會讓生命更豐富、有厚度。」庹宗華說。
最珍惜和家人的相處時光 出門前要先親一下爸爸
在工作之外,也是3個孩子的爸爸的庹宗華說,現在自己最珍惜的,就是和子女們相處的時光。他甚至會帶著孩子一起去拍戲現場,也曾帶著兒子一起走紅毯。
「其實我覺得我應該是一個蠻好玩的爸爸。小時候我們家完全是走軍事教育,爸爸對我們的要求非常嚴格,但其實我不太喜歡這樣,所以我現在對自己的小孩,就是盡量不發脾氣,然後他們有什麼想做的事就讓他們放手去做,自由、快樂地長大最重要。」庹宗華說。
他說,盡可能和孩子一起分享生活中的一些片刻,也參與他們的成長過程,他相信,這些都會成為孩子心中難忘的記憶。
不只是和孩子的相處,甚至到後來,庹宗華和爸爸之間的關係,也隨著年紀的變化,慢慢拉近了距離。「後來到我爸80、90歲的時候,我每天出門之前就會抱他、親他一下,說爸我出門工作了。一開始爸爸也有點彆扭,但慢慢地,就習慣成自然,所以這真的沒有什麼好奇怪或做不到的。」庹宗華說。
挑戰英文對白還考研究所 想把過去欠缺的學習補上
童星出道,投入演藝工作50多年的庹宗華說,自己是真的喜歡表演這份工作。
在盧貝松去(2024)年全程於台灣取景拍攝的《台北追緝令》中,庹宗華挑戰了全英文的對白,除了在演出工作為角色做足功課與準備,庹宗華也不忘時時充實自己,在2015年考上台藝大廣電系在職專班,重回校園進修當學生。
「我從念完藝校之後就一直都在拍戲,沒有什麼自己的時間,總覺得有一種遺憾,想把當年沒有完成的學業補上。之所以選擇廣電系,也是更想了解幕後工作人員的想法。為了演戲,我也學過日語、廣東話。」庹宗華說,他從不在意角色大小,只要是交給自己的任務,就是想盡辦法、用自己的經驗和能力去完成。
「很多人問我,你以前演帥氣小生,現在改演一些老爸爸的角色,會不會不習慣?我就回說,都到這個年紀還在演偶像帥哥才奇怪吧?現在我最希望自己可以多演一些讓大家一眼看不出來是我的角色,那就表示我成功了。」庹宗華笑說。(相關閱讀:沒有人可以一輩子當主角!寇世勳:中年男要想通,一直糾結只會延長痛苦)
他也透露,平常除了為工作做各種準備,也會騎腳踏車來保養體力,如今步入60後的庹宗華,除了在演技上更收放自如之外,也更懂得如何好好過生活。「我現在感覺比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家人、工作之間也比較平衡了。到了這個年紀,最重要的就是過得開心,想辦法讓自己快樂,心情愈好,你就活得愈久!」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