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今日召開理監事會,理事長暨寶晶能源*(6987)董事長蔡佳晋表示,受到審查作業繁瑣又冗長,使得台灣地面型光電案場進度嚴重落後,不過2025年有機會露出曙光,可望呈現谷底回升。蔡佳晋表示,為推動再生能源發展,台灣四箭齊發,包括屋頂型光電、地面型光電、農電共生及漁電共生,目前屋頂型光電已提前達標,更應重視地面型光電嚴重落後的原因,檢討用地問題,實現2026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20GW的目標,以及2030年太陽光電占總能源比重的30%的目標。
蔡佳晋進一步指出,台灣農業綠能的用地策略應貫徹負面表列,不是負面表列後再正面表列,因為非單一地塊的分散式大型地面電站興建,從申請到逐次併聯完工依據經驗每一期皆需花費55個月,土地執行過程中有約20%的失敗率,隨著時間演進,收地有越來越慢的趨勢。
蔡佳晋說,從台積電日本熊本廠來看,熊本廠共有40幾座太陽光電案場,估計鋪設容量約111.76MW;根據台積電2022年永續報告書,海外公司已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但台灣還未達10%,因此半導體業者不斷呼籲政府擴大再生能源設置。
有鑒於台灣半導體產業對台灣經濟貢獻極大,若無法滿足綠電需求,恐影響經濟成長與就業,造成高階技術人才外流。
蔡佳晋也以日本光電產業為例,日本的能源轉型政策,主要是在農地推動太陽能電站為主,並證明太陽能不會影響糧食自給率,日本在農地面積占比小於台灣,太陽能發電裝置容量已高達84.5GW,台灣卻僅有12.4GW,其中日本地面型光電以達70GW,台灣僅不到5GW,發展相對落後日本。
蔡佳晋認為,今年台灣地面型光電案場進度仍是落後,不過預期2025年有機會露出曙光,可望呈現谷底回升。
下載「財訊快報App」最即時最專業最深度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