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好日專訪 ▋紐約愛樂小提琴家 黃薏蓉- 是「家」讓音符飄揚,琴聲從曼哈頓送往世界

日日好日 X 雜誌
發布於 8小時前 • 日日好日X雜誌
圖說/紐約愛樂小提琴家 黃薏蓉

文.柳希莫依 圖.黃薏蓉(紙本訪談請見《日日好日》No.29 P.10)

回家了,是什麼樣的感覺呢?「就是坐了快20小時的飛機,聽到長榮機上終於播放『望春風』。」那些見不到家人的日子,一股腦兒地往胸腔裡塞思念,「想家,就是每一個從櫥櫃裡拿出『義美小泡芙』的當下。」原以為思鄉是一條明亮修長的絲巾,一路飄揚到臺灣,在返家的班機上,小提琴家黃薏蓉才明白鄉愁是滔滔大江,望春風的琴聲拉開閘門,思念從胸口潰堤、氾濫。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圖說/圖為薏蓉在紐約愛樂表演照。長期坐著拉琴,比站著拉琴更容易受傷,必須注意頸椎、背部與大腿的保養,薏蓉平時會透過瑜珈或皮拉提斯來訓練核心與拉伸。

不只是有潛力,還要值得被留下

離開臺灣前往波士頓新英格蘭音樂學院的那一年,黃薏蓉還是稚氣未脫的18歲少女,「波士頓是一個人文氣息濃厚的地方,麻省理工、哈佛、柏克萊音樂學院,許多頂尖的學校都在這裡。」小小的肩膀,在龐然的波士頓大學城底下,顯得無力又渺小。之於美國,臺灣的藝術是還正渴望長大的青少年,「剛到美國時,覺得自己有許多不足和需要學習的地方,但也因為在思想自由的臺灣長大,讓我更能夠接受不同的文化衝擊。」薏蓉珍惜每一次的萍水相逢,她是實驗室裡的研究員,把自己滴入燒杯中,和不同文化碰撞、反應,甚至爆炸,萃取出個人專屬的成長劑,一飲而盡,「這是所有學習歷程裡,我最享受的一段求學時光。」四年來的涵養收束進行囊,黃薏蓉踏上下個旅程⸺紐約茱麗亞音樂院。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不同於波士頓的寧靜,紐約是個吵雜且忙碌的不夜城。人才濟濟,大家都想在這裡有一席之地。」藝術碎片俯拾即是,走進巷子整面牆的塗鴉映入眼簾;聞聲轉頭,發現爵士樂原來是從地鐵出口方向傳來;抵達排練場地前,正好撞見慾望城市的電影劇組,「連明星的登場,都是自然而然、不知不覺地。」而茱莉亞音樂院位處的紐約林肯中心,同時是紐約愛樂、大都會歌劇院及紐約市立芭蕾舞團的所在地,黃薏蓉正是在如此地靈人傑的藝術殿堂,鍛造、打磨成為值得被紐約留下的人才。

圖說/圖為中國新年音樂會後台合影。一開始是薏蓉的哥哥先學小提琴,哥哥並未繼續學習,家裡的小提琴交到薏蓉手上,於是薏蓉從7歲開始正式學琴,相比音樂學院其他同學3-5歲即開始學琴,薏蓉的起步時間稍晚。

依靠韌性,步步前行

「畢業後,我經歷了一段考驗心性的Gap Year。要找工作之前,必須先瞭解自己是誰?未來想要追求什麼樣的生活?」在古典音樂的產業裡,獨奏家、自由音樂家、樂團、音樂錄製、音樂經紀人等都是常見的選擇。喜歡安定感的她決定進入樂團,完成17個月的排練與演出,通過255場音樂會評鑑,爬完這趟天堂路,得償所願摘下紐約愛樂終身職,「我爸媽是白手起家的,他們打拼的身影,影響我很多,在美國的生活固然辛苦,但我非常願意一步一腳印堅持下去。」在相對於歐美國家,古典樂需求與資源沒這麼豐富的臺灣長大,黃薏蓉無論起步時間或是音樂浸潤程度,都些許落後大多數音樂學院的學生。「但一直以來,我都非常相信努力一定會有結果。這也是受到臺灣人文及社會帶給我的影響,讓我成為一個有韌性的人。」從18歲離家至今30歲,薏蓉在音樂山河裡,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心靈壯大的同時,臺灣依舊是她心內的軟肋,「我即使在美國成家了,退休後,可能還是會想回到臺灣,回到我的家!」

圖說/薏蓉與紐約愛樂同事們。

透過音樂散發魅力

黃薏蓉有一股溫柔而堅定的力量,「我期許自己成為有影響力的人。」這個想望源自大學時收到一封小女生的手寫信,「因為妳,激勵了我在小學畢業前開一場個人獨奏會,我將這場音樂會獻給妳。」小女生參加薏蓉在六年級時舉辦的獨奏會,以此為目標開闢築夢之路,「當時感悟到,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現在經營YouTube頻道,也是希望能鼓勵在音樂生涯奮鬥的年輕學子們。」從被動享受音樂的聽眾,成為主動用音樂渲染人心的表演者,黃薏蓉已經不是當年只能望著春風的女孩,她自己就是讓人嚮往的美好春風。

--

本文著作財產權為日日好日x雜誌所有未經日日好日授權請勿任意重製編輯

轉載也請務必註明轉自日日好日x雜誌 ▌No.29 家的形狀 ▌ 

--

與日日好日有更多互動

通路總覽→ https://linktr.ee/edisgd.mag

手刀索取本季限量雜誌→ https://reurl.cc/vvlyNo

日日好日Podcast 頻道〈日日GOODDAY TALK〉 → https://ppt.cc/fnYVVx

日日好日X雜誌 FB→ https://reurl.cc/l9e07Y

日日好日X雜誌 IG→ https://reurl.cc/Dd3voR

--

《日日好日》目前不接受任何廣告頁,希望給予讀者最單純、舒適的閱讀感受,若你認同我們的理念,願意支持優質文章

歡迎捐款至 (812)台新銀行-七賢分行
戶名:崴邦國際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帳號:2025-01-0000511-7
(若您習慣使用線上捐款,也歡迎使用線上捐款連結:https://reurl.cc/o92xnM

所得將全額使用於刊物印刷費,捐款完成後別忘了到FB私訊日編,讓我們將您列為下期最新雜誌訂閱戶!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