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歲的劉先生,由於平時蔬果攝取不足,長期受便秘困擾。最近因聚餐增多,飲食油膩且纖維攝取減少,便秘情況惡化,導致腹痛、腹脹就醫。檢查發現,劉先生患有大腸憩室炎,經藥物治療與飲食調整後症狀緩解。
大腸憩室高發族群與風險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康本初指出:
- 大腸憩室:由腸道壓力過大引起,腸壁膨出形成囊狀突起。
- 常見族群:60歲以上人群約50%有憩室,高危因素包括便秘、纖維攝取不足、腸道蠕動異常、久坐、BMI過高、吸菸等習慣。
雖然大腸憩室通常無症狀,但腸道壓力升高或飲食突然改變,可能導致糞便卡滯,引發憩室炎。
憩室炎症狀與潛在危機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憩室炎常見症狀:
- 腹痛(多與發炎位置相關)。
- 壓痛、便秘、腹瀉、腹脹。
- 發燒、發冷、噁心嘔吐等。
康醫師警告,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腸道出血、潰瘍、穿孔、腹膜炎等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治療與預防大腸憩室炎
治療方式
輕度憩室炎:抗生素治療,配合清淡飲食數日即可緩解。
重度或反覆發炎:可能需住院或手術處理。
日常預防重點
避免便秘:多攝取高纖維食物(如蔬菜、水果、全穀類)。
減少油膩飲食:減輕腸道負擔,降低憩室發炎機率。
規律運動:促進腸道蠕動。
年節飲食小心,護腸健康過好年
康醫師特別提醒,農曆年前尾牙聚餐頻繁,飲食偏大魚大肉且少纖維,加上運動量減少,便秘情況容易惡化,增加憩室炎風險。
自知有大腸憩室者,應格外留意:
- 多選擇蔬菜、水果、豆類、全穀類等高纖食材。
- 控制聚餐飲食,避免暴飲暴食與高油高鹽食物。
- 保持運動習慣,減少久坐時間。
憩室炎看似小病,但一旦發作可能影響健康與假期安排。透過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不僅能預防憩室炎,更可維護整體腸道健康,安心過好年,遠離腸道危機!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火鍋菜盤「這6種都不是菜」是澱粉!營養師揭陷阱 吃了飯量就要減少
·豆皮、百頁都不是第一!1圖速查「16種火鍋料熱量」 營養師揭吃鍋雷點:2碗湯就超標
k 右腳兩腳趾走路會麻痛,去部屏神經外科看診!術前哄開刀,術後變失智嘲笑凶惡,命也被玩掉了!自費上百萬開了五次刀,近二十次先進止痛手術,還裝了脊椎止滑夾及三根支架!術後腰背臀腿腳骨頭時刻都極度酸麻痛冰冷無力,超強止痛藥吃到腎臟都壞了還是得繼續吞,身心被病痛折磨的不成人樣!一生勞碌實在才會信了小人,沒想到人生才六十就要跟妻女永別!真心不想拖累她們但又捨不得,只怪我太容易相信人!
01月23日12:29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