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國史館揭秘:力阻李登輝訪康乃爾、柯林頓政府一度威脅報復台灣

新頭殼
更新於 2024年12月12日00:16 • 發布於 2024年12月12日00:16 • Newtalk新聞 |林朝億 台北市報導
國史館將舉行「戰後臺美關係—從經濟發展到國防安全」新書發表暨學術討論會。新書《美國國家安全與對臺政策檔案選譯(五)、(六)》,第五冊主要集中在美國布希(George H. W. Bush)至柯林頓(William J. Clinton)時期(1989-2001)的對台國安決策解密文件。第6冊別冊則著重臺灣關係法。圖為李登輝訪問康乃爾照片 圖:林朝億/攝

Newtalk新聞

1994年5月總統李登輝前往中美洲、非洲友邦訪問,過境夏威夷時,遭到美方不禮貌對待。李登輝憤不下飛機、穿便服接見AIT理事主席。柯林頓政府此舉,引發美國國會、輿論不滿,李登輝順勢推定重返母校康乃爾大學活動。一開始,美政府強烈反對,但在國會通過決議、甚至威脅立法下,美政府還威脅時任代表魯肇忠要李登輝自己公開表態不訪美,傳達「嚴厲的信息」,只不過,美國政府稱呼的「我們威脅的報復條件」為何,美政府並沒有解密。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國史館將於14、15日舉行「戰後臺美關係—從經濟發展到國防安全」新書發表暨學術討論會。此次發表的新書《美國國家安全與對臺政策檔案選譯(五)、(六)》,第五冊主要集中在美國布希(George H. W. Bush)至柯林頓(William J. Clinton)時期(1989-2001)的對台國安決策解密文件。第6冊別冊則著重臺灣關係法。

第5冊選譯多件美國近期解密公開檔案,舉其要者包括:1995年李登輝訪美:內容包括柯林頓政府原僅同意李於夏威夷過夜過境,「將包括打高爾夫球的機會」,後因國會與民間壓力,最終同意核發簽證,但限制李的訪問,即無外交禮節,只能經紐約抵達綺色佳,不得停留華府,李承諾9月不訪問阿拉斯加等。另外,美國政府也於事後「提議在第三國舉行美臺高層會議,解釋我方的訪問政策,並警告臺灣不應繼續努力透過國會左右行政部門決議。我方將持續堅決反對臺灣加入聯合國,並將持續在臺灣加入世貿組織和加入聯合國以外的國際組織問題上給予協助」。

幾個關於李登輝訪問康乃爾的重要的解密文件,反映出當年柯林頓政府高層對於台灣及李登輝訪美思維及立場轉折,這包括: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柯林頓總統1993年就任後,國務院於 10月5日提出「美國對台政策」簡報文件,強調「通過嚴格遵守我們與臺灣的非官方關係,我們希望避免將台灣問題提升爲美中之間的主要爭端來源。這一政策將使台灣和美國受益,卻保臺海緊張局勢不會升級,從而威脅到和平」。

同時也提出,臺灣術語使用指南使用與不使用:

使用「臺灣當局」、「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不使用「臺灣政府」或「中華民國」。
使用「臺灣代表」;不使用「政府官員」。
使用「非正式會議」;不使用「正式會議」。
使用「美國在臺協會顧問」;不使用「美國政府官員」。
使用「非正式關係」;不使用「外交關係」。

另外,這份「美國對台政策」對台灣相當不友善,也因後來李登輝過境夏威夷所受到待遇動搖。

1994年5月李登輝總統過境夏威夷時,遭受美國政府不禮貌對待。李登輝憤不下飛機、穿便服接見AIT理事主席白樂崎(Natale Hans Bellocchi)。甚至傳出李登輝送客時,站在機門說,他就不送白樂崎下去了

,免得不小心跌入美國領土。媒體報導後,引起譁然,美國國會議員質疑為什麼不准台灣總統訪問美國。

對此,美國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國務助卿羅德(Winston Lord)1994年9月27日在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提出「Taiwan Policy Review」裡表示,「我們認為,倘若在我國與臺灣的關係中引入中國無疑認爲是官方關係的政策,而脫離數屆政府的基本政策,那將是一個嚴重的錯誤。這就是為什麼政府強烈反對國會試圖立法讓「中華民國」最高領導人訪美的嘗試」。

但是美國國內聲音認為應該允許具有康乃爾校友身份的李登輝訪問美國。不僅康乃爾校長正式邀請李登輝返校,台灣政府也聘請卡西迪公司進行遊說。

但隨著壓力越來越大,國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局致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貝霖(B. Lynn Pascoe)2月23日要求AIT迅速與李登輝會面,解釋美政府立場,包括:

如你所知,呼籲讓李登輝總統訪問美國的聲音越來越強烈。國務卿〔克里斯多福(Warren M. Christopher)〕1996年2月15日和國務助卿羅德〔Winston Lord,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國務助卿〕於2月9日於國會山莊作證時均面臨此事。國務卿一方面承認這是個難題,一方面解釋了為何行政部門不準備批准訪問。

1994年9月宣布檢討對臺政策,允許臺灣領導人過境美國。我們認爲,鑑於此事持續受到壓力,現在是向臺灣當局重申行政部門對於訪問立場的時候了。同時,我們可確認我們可考慮於夏威夷過夜過境。過境行程將包括打高爾夫球的機會,但依據我方過境政策,不會提供任何其他形式的公共活動。我們希望藉由採取此項舉措,獲得李總統同意,不尋求於今年至 1996年進行訪問。請您儘早尋求與李總統會面,解釋政府的立場和此項措施。

還建議談話要點:「-{如果需要}這將阻止您造訪康乃爾大學。我們知道這可能會讓您失望。但我們認為這樣的訪問不符合雙方共同利益。-〈如果需要}對美國與臺灣而言,重要的是我們不要探取超出對臺政策調整範圍的步驟來進一步挑釁中國。這尤其適用於最敏感的議題,即臺灣領導人訪美」。

國家安全會議亞洲事務資深主任陸士達(Stanley O. Roth)3月4日致副國家安全顧問柏格(Samuel R. Berger)有關臺灣談話要點電郵,要向李登輝表示:

「我方預計美中關係將大幅下滑,兩岸對話也將停止。前往康乃爾的訪問最有可能的結果是海峽緊張局勢加劇,這是我方一直努力避免的結果。因此,我代表總統〔柯林頓(William J. Clinton)〕敦促您停止在美國爭取批准您前往康乃爾的努力。我們知道這對您個人將帶來重大失望,但我們相信,這將更有利於貴我兩國的國家重大安全利益」。

但隨著美國眾議院以396票對0票通過應該讓李登輝訪美決議案,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國務助卿羅德(WinstonLord)5月8日致政治事務國務次卿塔爾諾夫(Peter Tarnoff)「爲國會有關臺灣高層訪問決議案簡報備忘錄」指出:

對於9日要召集駐美代表魯肇忠前,要求李登輝自己「發表公開聲明」制止國會山莊的立法動作。並「升級我們的呼籲。召見魯肇忠,向其傳達更嚴厲的信息,〔少於二行未解密〕具體說明如果臺灣不扭轉局面所將會面臨的後果。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是:我們威脅的報復條件幾乎肯定會被公開曝光,從而成為政府部門與國會山莊臺灣支持者間的爭議話題。〔一段未解密〕」

這份文件值得透露的是,美國政府為了迫使李登輝「自己發表公開聲明」制止國會議員立法外,連「嚴厲」、「威脅報復」的字眼都出來,只是事涉敏感,美國政府在解密時,遮住了相關內容。並且認為,這個報復若曝光,也一定引起國會反彈。

不過,柯林頓政府內部也開始轉向,思考「改變政策,現在允許」讓李登輝來訪。包括,「私人訪問」康乃爾:這是臺灣想要的,也是國會期待的,因此在這方面最容易管理。然而,這將涉及公共活動(向2,000名校友發表的具影響力的演講,無疑會得到媒體的報導)。我們可以堅持到此爲止,但這可能足以促使北京回應。

而美方9日與魯肇忠會面的談話草案裡也表示,「我想強調,這是經最高層確認的政府政策,我指的是總統(指柯林頓)。如果要避免一場有害的對抗,臺灣必須採取一些積極行動,使人們知道李總統此時並不尋求訪問。我們敦促貴方立即採取此類行動」。

「該活動已經有了動力,被動地撤回對其支持不足以阻止那些挑戰行政部門政策的人。在這個階段,只有貴方發表權威的公開聲明,表明李總統此時不尋求訪問,才足以終止這一努力。

我們在三月建議,李總統可以在前往其他目的地的途中過境夏威夷。如果某些目的地不方便經夏威夷過境,也未必非夏威夷不可。另一個停留點也可能是可行方案。(如被問及:安克拉治並未被排除,但過境不能參加包括像9月美國中華民國經濟理事會會議這樣的公開活動。)我們必須強調,時間在這件事上至關重要,我們希望很快能收到臺北的回覆」。

但到了5月18日,柯林頓政府已意識到無法阻止李登輝訪問康乃爾大學,改採所謂「控管」(Managing a Visit to Cornell University by President Lee Teng-hui of Taiwan)。在國家安全顧問雷克(Anthony Lake)致總統柯林頓備忘錄表示,目的決定是否向李總統發放簽證,以及若是,如何以盡量減少負面影響的方式發放,包括:

我們應努力維持主動權,而不是被視爲對國會或外部壓力的被動反應。理由應是,我們決定進一步修改去年9月的對臺政策檢討,允許而非拒絕臺灣高層領導人對美國的私人訪問。我們會解釋說:李登輝的簽證是一次非正式的私人訪問,其目的只是為了讓康乃爾大學向其最傑出的畢業生之一授予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講座。

我們美國人珍惜言論和旅行自由,並感到難以剝奪他人此等權利。我們已允許其他有爭議的世界領導人進行非官方旅行。

國會為支持李訪問而採取的行動雖然不具有約束力,仍清楚地表明了對其訪美的壓倒性支持。

此項行動並不意謂或預示我方對中國或臺灣的政策有任何根本性改變。這不是主權問題,而是禮節問題。美國繼續只承認一個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將繼續遵守支持我方與該國關係的三個公報。

我們期望臺灣當局將此次訪問視爲私人、非官方訪問,並敦促其他國家也如此做。

魯肇忠應被召集告知:他認知這次訪問是私人的,不是官方的。以盡可能少的隨從和低調的方式處理此事。他了解美國政府不會提供外交禮遇,也不會提供特勤局或外交安全護送。當然,我方將提供當地警察保護。發表對中國或美國對華與對臺政策的爭議性言論,故而加劇對美中關係的損害,並不符合臺灣或美國的利益。邀請函僅限前往綺色佳,途經紐約市並中途過境。我們希望李能尊重您的要求,不要接受前往華府的邀請。此外,我方希望他在與美國其他可能希望離間美中或美臺關係的人打交道時能謹慎行事。我們預期李總統會拒絕9月訪問阿拉斯加的邀請,臺灣其他高層官員也不會提出類似要求。在收到臺北的安排和對我方要求的回應後,我方將在華府宣布消息。在此之前嚴格保密至關重要。

白宮幕僚秘書史頓(Todd D. Stern)則於5月19日致總統柯林頓(William J. Clinton)為是否核發李登輝簽證請鑒核箋

總統先生:
附上雷克〔Anthony Lake,編按:國家安全顧問〕的一份備忘錄〔詳5月18日備忘錄〕,內容涉及是否向臺灣的李總統〔登輝〕核發訪問康乃爾大學的簽證,以及若核發的話,如何控管此次訪問以盡量減少中國方面不利影導。
此時有兩個選項。首先,調整我方政策,允許臺灣高層領導人進行私人訪問,盡最大努力(a)限制李的訪問(例如,無外交禮節,只能經紐約抵達綺色佳,不得停留華府,李承諾9月不訪問阿拉斯加等),及(b)向中國人強調該決策的國內和國會背景,並向他們保證,這並不意謂承認臺灣主權或美國對臺政策改變。正如雷克指出,這些並不保證淡化李的訪問並安撫中國人的努力一定會奏效。另一個選擇是維持我們目前的做法(拒絕核發簽證)並等待國會通過具有約束力的立法來強制解決這個問題。
雷克和國務卿克里斯多福〔Warren M. Christopher〕和佩里(William J. Perry,編按:國防部部長〕贊成第一個選項。

修改政策 v 維持政策 討論
史頓簽名

而為了抗議李登輝6月訪美,中國解放軍則在1995年7月21日至28日間舉行第一次飛彈發射及軍事演習,表示抗議李登輝訪問美國。

7月30日白宮幕僚秘書史頓(Todd D. Stern)致總統柯林頓(William J. Clinton)有關對中國與臺灣政策備忘錄,就因國務卿克里斯多福〔Warren M. Christopher〕將於週二(美東夏令時間星期一)於汶萊會見中國外交部長錢其琛。

主要步驟
一中共識:由克里斯多福或雷克發表重要講話,闡述一個中國政策的持續有效性,最好是在確保釋放吳弘達之後。
對中關係損害管制:在與錢先生的會面中,克里斯多福將(i)重申一個中國政策,轉遞您致國家主席江澤民函(函稿如附件C):(ii)解釋我方將依據具體情況評估臺灣官員來訪申請,僅少數能獲得許可,且任何訪問都將是私人的;(i)建議可能邀請江主席訪問華府,但警告訪問必須取得成功。克里斯多福會建議由他和錢其琛在9月評估此事,從而給中國時間釋放吳弘達(否則任何會面都不可能成功)。
臺灣:備忘錄提議在第三國舉行美臺高層會議,解釋我方的訪問政策,並警告臺灣不應繼續努力透過國會左右行政部門決議。
我方將持續堅決反對臺灣加入聯合國,並將持續在臺灣加入世貿組織和加入聯合國以外的國際組織問題上給予協助。

批准此方案 v 不批准 討論v

延伸閱讀

國史館將舉行「戰後臺美關係—從經濟發展到國防安全」新書發表暨學術討論會。新書《美國國家安全與對臺政策檔案選譯(五)、(六)》,第五冊主要集中在美國布希(George H. W. Bush)至柯林頓(William J. Clinton)時期(1989-2001)的對台國安決策解密文件。第6冊別冊則著重臺灣關係法。   圖:林朝億/攝
白宮幕僚秘書史頓(Todd D. Stern)5月19日致總統柯林頓(William J. Clinton)為是否核發李登輝簽證請鑒核箋   圖:國史館提供
白宮幕僚秘書史頓(Todd D. Stern)致總統柯林頓(William J. Clinton)有關對中國與臺灣政策備忘錄,就因國務卿克里斯多福〔Warren M. Christopher〕將於週二(美東夏令時間星期一)於汶萊會見中國外交部長錢其琛。   圖:國史館提供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