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普時隔 4 年再次入主白宮,外媒報導的熱門關鍵字包括烏俄戰爭、美中貿易戰和美中臺局勢。多數報導認為川普勝選恐導致美國減少對烏克蘭的支持,且川普貿易政策的保護主義及防衛立場曖昧不明,恐讓美中關係更緊張,連帶波及到臺灣的安全。
- 歐洲媒體聚焦在川普的關稅與貿易措施是否會影響金融市場、加薩戰爭該如何落幕,並憂心川普對移民的不友善,恐怕會影響移民在全球各地的形象;亞洲媒體著重在中國議題和經貿關係;拉丁美洲媒體最在意移民問題。
- 川普帶領共和黨拿下白宮與參眾兩院掌控權,目前提出的內閣名單多對中國、移民議題態度強硬,且推崇「美國優先」的主張,可預見美中未來 4 年在經貿面的角力將加劇、驅逐移民的手段則會動用到美國的軍事資產。
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贏得 2024 年總統大選,確定重新入主白宮。從競選到勝選,川普始終強調「美國優先」,他曾提議對所有出口到美國的中國商品徵收 60% 的關稅,並對其他商品徵收 20% 的關稅;近日他也在社群平臺證實,上任後會立刻宣布「國家緊急狀態」,動用軍事資源大規模驅逐非法移民。
兩度掌舵世界最強大的國家,川普可能會為全球帶來哪些影響?各國媒體又是如何描述即將到來的「川普2.0」時代?READr 參考英國牛津大學路透社新聞研究所「2023 數位新聞報告」,選擇 46 個國家觸及率前兩高的媒體,並抓取近三屆美國大選結果確認後三天內的報導,從新聞關鍵字的變化一窺各國對於美國大選最在意的議題。
針對川普再次當選總統,多數外媒聚焦分析烏俄戰爭的未來情勢,包括「Ukraine、Russia、NATO、Putin」等相關的關鍵字頻繁出現。大部分報導持悲觀論調,認為川普的勝利可能導致美國減少對烏克蘭的支持、川普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態度消極,恐破壞北約國家的連結,進而影響對烏克蘭的支援,以及川普不願介入歐洲戰事,恐推動歐洲必須尋求獨立的安全政策。
川普過去經常提到若重返白宮,有信心在 24 小時內結束烏俄戰爭,還強調他可以直接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對話;今年 8 月接受保守派媒體「布萊巴特新聞」(Breitbart News Network)訪問時,川普改口如果再次當選,可以在就職前透過談判達成和平,結束「死亡」和「破壞」;勝選後,川普僅重申「會非常努力解決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問題。這一切必須停止。」
除了烏俄戰事,從「China、Taiwan、tariffs(關稅)」等關鍵字也可見國際媒體非常關注美中關係及美中臺三方的局勢變化。川普在競選期間多次表示,會以加徵高額關稅的方式,限制中國商品進入美國,以改善貿易失衡,同時推動製造業回歸美國。在他的第一任期內,對中國商品的關稅最高加徵至 25%。
川普確定當選後,路透社訪問 50 多名中國和其他國家的經濟學家,大多數受訪者判斷對中貿易戰最快可能在其上任就開打,直接將關稅提高到將近 40%,最終逐步提高到 60%。READr 蒐集到的媒體報導也多認為,川普計畫延續對中國商品的高關稅,可能使兩國關係惡化,並引起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潮流再起,甚至恐導致中國商品轉向各國,對當地市場造成不利影響。
少數國家的媒體對美中貿易戰持樂觀態度。例如奧地利媒體「克朗報」(Kronen Zeitung)、匈牙利媒體「24.hu」分析,美國與歐洲可以在共同對抗中國的威脅中找到合作機會;墨西哥第一大報「宇宙報」(El Universal)則引述墨西哥銀行協會主席 Julio Carranza 的說法,如果美國繼續對中國實施貿易限制,2020 年曾和美國、加拿大簽署《美墨加協定》的墨西哥將出現新的投資機會。
臺灣部分,川普的第一任期內改變對臺軍售模式,從過往包裹式軍售改為隨到隨審,同時也深化臺美軍事交流與協訓;美中貿易戰更使臺灣迎來轉單效應,投資、出口表現亮眼,成為全球 AI 供應鏈核心。不過,川普今年 7 月受訪時曾揚言要臺灣繳交「保護費」,並批評臺灣搶走美國人的半導體工作機會。
外媒多認為,川普的防衛立場不明和貿易政策的保護主義,恐讓臺灣的安全受到威脅,並導致中國加大對臺灣的壓力。像是克羅埃西亞發行量最高的報紙「24sata」、德國媒體「T-Online」的報導中都提到,川普當選可能削弱美國對臺灣的支持,影響臺灣的安全;法國媒體「20 Minute」則認為,川普若減少對烏克蘭的支持,可能同時減少對臺灣的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在熱門關鍵字中名列前茅的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是此次川普勝選的重要推手,其和中國緊密的商業關係也被部分外媒視為可能增加臺灣被利用的風險。中國是特斯拉電動車的生產基地和重要市場,外媒報導,馬斯克對中國的言論友好,曾建議替臺灣找出一個合理可行的特別行政區域方案,避免兩岸發生衝突。
媒體關於馬斯克的相關討論,還有其在競選期間在 7 個搖擺州舉辦「天天抽獎送百萬」的活動,以吸引選民簽署支持言論自由和擁槍權利的請願書,近日遭民眾發起集體訴訟,稱之為騙局,試圖影響選舉結果。
此外,根據非營利組織「對抗網路仇恨中心」調查,馬斯克今年在其所擁有的社群平臺「X」發出的文章中,至少有 87 篇宣傳與美國大選有關的內容,被事實查核單位歸類為虛假或誤導性,瀏覽量累計達 20 億次。部分媒體以此探討馬斯克控制的「X」是否淪為政治工具,並對社群媒體的影響提出擔憂。
如果從國家來看,可以發現各國熱議的議題略有不同。以歐洲為例,除了普遍關注烏俄情勢,瑞典、芬蘭、愛爾蘭的媒體持續留意川普的關稅與貿易措施是否會影響到該國的金融市場;丹麥、法國、葡萄牙、希臘和土耳其等國聚焦在加薩戰爭該如何落幕;瑞典、英國和法國的媒體憂心川普對移民的不友善,恐怕加深移民在全球各地的負面形象,並再次給予極右翼政黨崛起的機會。
至於臺灣所處的亞洲地區,中國議題是韓國、臺灣、香港、新加坡、菲律賓等國媒體的熱門關鍵字,多數媒體擔心川普對中的強硬態度恐怕會造成印太區域的經濟與政治動盪,連帶波及股市和投資環境。印度、新加坡媒體留意烏俄戰爭的後續走向,印尼、泰國媒體則追蹤加薩戰事的進度。
而在拉丁美洲,移民問題是墨西哥、秘魯、智利等國媒體熱烈討論的話題,阿根廷媒體「Infobae」報導指出,川普的勝利已經在移民中引起了恐懼,因為他的言論被視為種族主義,並將針對無證的外國人採取嚴厲的政策。墨西哥「阿茲特克電視臺」(TV Azteca news)也提到,除了川普當選外,亞利桑那州同時通過 314 號提案,允許當地警察逮捕涉嫌從墨西哥非法進入該州的移民。
回顧川普勝選的兩次選舉結果,外媒都曾提到美國恐重返孤立主義的擔憂。像是 2016 年川普第一次奪下總統寶座時,媒體報導的焦點之一,是川普當選和同年 6 月英國舉行公民投票決定脫離歐盟的結果,在在彰顯了民眾對經濟的不滿、對移民的恐慌,保護主義開始盛行,多個媒體甚至以「川普的驚人勝利被視為是『英國脫歐 2.0』」為標題。
英國媒體 BBC 分析:「毫無疑問,第45任總統的選舉和英國脫歐有著相似的根源……那些工作去了墨西哥和中國的人,那些從事因移民而削弱的高薪工作的人,確實有反對新自由主義和全球化的情緒。」部分媒體也指出,英國脫歐之後,仇恨犯罪增加、極右翼勢力興起,美國恐怕會重蹈覆徹。
和本屆選舉相似的關鍵字,還有「民調失準」及「社群網站影響選舉」。2016 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Hillary Clinton)聲勢如日中天,多個民調皆指出其領先川普,沒想到選舉結果跌破眾人眼鏡,由川普勝選。多篇報導分析,民眾對川普的支持不容易呈現在各類民意調查結果,反而在如 Twitter、Facebook 等社群平臺上才得以一窺川普擁護者的心聲。
BBC 的另外一篇文章指出,報紙和其他主流媒體開始意識到,他們的影響力與 Facebook 相比可能微不足道,「如果柯林頓在國內乃至國外的新聞界幾乎獲得了一致認可,那麼川普在社群網路上的追蹤者數量和互動量就超過了她……意味著這次選舉可能對廣告業的未來產生決定性影響,並改變選舉新聞報導。」
此外,美選結果是否會影響全球經貿市場也是 2016 年媒體報導的熱門議題,當年川普的勝選對美國、歐洲、亞洲的股市造成短期震盪,但之後受到川普的當選感言激勵,各國股市陸續回穩;不過部分媒體仍指出,川普主張的保護主義,包括抑制對墨西哥的貿易合作、對中國課以高關稅的強硬態度,長久來看對全球的影響深遠。
到了 2020 年,川普挑戰連任失利,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Joe Biden)獲得選戰的最終勝利,該年的媒體關鍵字即有了明顯的變化。舉例來說,2020 年全球正遭逢 COVID-19 大流行,川普和繼任者拜登對於疫情祭出的對策和國內反應,便成為各國媒體的觀察重點。
等到選舉結果大致底定,川普在社群平臺上拒絕承認敗選,並在各個搖擺州提出司法訴訟及有關拜登選舉舞弊的指控。國際媒體關注川普發起的多項法律案件,像是在賓州、喬治亞州、密西根州與內華達州法院要求停止計票、驗票等,川普呼籲支持者「捍衛」選舉,有些人甚至攜帶槍枝前往計票地點外的集會。
關於各州的討論,還有搖擺州為何在此次選舉轉為支持拜登的分析,尤其是關鍵決勝州賓州過去一直是民主黨的鐵票倉,在 2016 年倒戈投給川普,4 年後終於被拜登重新拿下,且拜登在賓州出生長大,不少媒體對賓州有不少著墨。
備受各國媒體矚目的還有拜登的副手賀錦麗(Kamala Harris),她是美國史上首位女副總統,其父親來自牙買加,母親生於印度,兩人都是移民,賀錦麗的出身正象徵著美國不斷變化的人口組成。愛爾蘭「RTÉ新聞臺」有報導指出,77 歲的拜登預計只會任職一屆總統,賀錦麗將有望在 4 年後贏得民主黨總統提名,「這可能會讓她有機會創造更多歷史——成為美國第一位女總統。」
RTÉ新聞臺的預測一半成真:4 年後賀錦麗獲得競逐總統大位的機會,但最終輸給川普,讓其成為美國史上第 2 位兩度當選但任期不連續的總統。
根據程序,各州政府認證完選票後,12 月 17 日將由 538 位選舉人代表完成總統選舉的投票,並於明年 1 月 6 日在美國國會計票。勝選的川普也將於明年 1 月 20 日正式宣誓就職,展開為期 4 年的總統任期。
再次挾著完全執政的優勢,川普帶領共和黨拿下白宮與參眾兩院掌控權,有助於其推動減稅、關稅等政策。而從他近日陸續釋出的內閣提名人選,包括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白宮國安顧問瓦爾茲(Mike Waltz)、主掌邊境事務的霍曼(Tom Homan),皆屬於對中國或移民的立場強硬派,將如何影響國際局勢,勢必是各國媒體持續追蹤的焦點。
值得留意的是,川普對媒體的敵意極深,他在第一個任期內曾多次抨擊 CNN、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等媒體為假新聞,稱其為「人民的敵人」,並威脅吊銷美國廣播公司(ABC)和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廣播執照。隨著川普勝選,並接連提名兩位親川普媒體「福斯新聞網」(Fox News)主持人入閣,未來 4 年川普政府和媒體的關係,備受關注。
相關文章
林憲志 LGBTQ暫時結束的時代,讚
2024年11月26日01:13
Nancy Liu 增加世界的仇恨
2024年11月25日23:32
Elizabeth 辣個男人回來了,一路閃電帶火花!😁
2024年11月25日22:36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