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大象醫師-周維薪】從潛意識看減重困難的心理困境

問8健康諮詢網
發布於 2024年12月05日11:10 • 大象醫師-周維薪

原文出處:問8線上健康諮詢_【大象醫師-周維薪】從潛意識看減重困難的心理困境

肥胖的成因一直是醫學界爭論不休的話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許多研究專注於基因、代謝以及飲食結構對於肥胖的影響,但很少有人能夠否認,心理層面在肥胖問題中的關鍵作用。肥胖,不僅是身體上的變化,更是一種內在心理需求的外在呈現。

心理學大師卡爾榮格(Carl Jung)曾說過: 「我們的潛意識,總是在幫助我們去找平衡 如果你的內在有一些脆弱和匱乏 你的潛意識感知到了,你需要一些力量 那麽他就會幫你用脂肪,去囤積一個更佔空間的整體 用來平衡你沒辦法面對的脆弱。」

這種補足,對一些人來說,可能以脂肪的形式呈現。當一個人感受到內心的無力或脆弱時,潛意識可能試圖透過增加身體的空間感,囤積脂肪來讓整體感覺更為穩固、強大。換句話說,脂肪不僅僅是我們身體上的一層保護,更是內心脆弱與不安全感的某種投射。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脂肪與心理的聯繫:一種「安全感」的體現

從醫學的角度看,脂肪的作用在於保護人體免受撞擊或外力的傷害。但更深層次來看,肥胖的身軀其實代表了一種力量的象徵,幫助個體屏障自己內心的脆弱,從而面對這個充滿挑戰的現實世界。肥胖,對某些人而言,並不僅僅是健康問題,更是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

許多人如果回溯自己的發胖經歷,可能會發現這段時期常常與人生的重大變故或壓力息息相關。比如失去親人、工作壓力、情感破裂,這些變故往往讓人感受到無力與恐慌。在這樣的情況下,進食成為了一種心理上的救贖 - 它能帶來充實感、快感,甚至是短暫的安定感。進食的過程,就像是對於現實壓力的一種溫柔對抗。

正如心理學所言,食物不僅提供身體能量,還能滿足深層的心理需求。吃飽帶來的滿足感,讓人感覺到穩定;與親朋好友一同進食,則能增強連結與支持感;而擁有大量食物,更能帶來對於未來的掌控感與安全感。因此,肥胖的背後,往往隱藏著無法忽視的心理因素。

肥胖的心理根源:從童年創傷到成年壓力

對部分人而言,肥胖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期。想像一個孩子,生活在父母不斷爭吵、甚至喊著要離婚的環境中。這樣的情境會讓孩子感受到強烈的不安全感,甚至產生生存焦慮。在這樣的情境下,食物成為了最直接、最簡單的安全感來源。進食能滿足他們對於安穩與掌控感的需求,而這樣的模式可能一直延續到成年。

當長大後面臨霸凌、缺乏支持的生活環境時,潛意識仍可能回到這種「吃來解壓」的本能。這種情境下,肥胖並非僅僅是卡路里攝入過多的結果,而是內心未被治癒的創傷在外在的體現。

進一步來說,肥胖與心理需求的關係可以總結為一種對現實狀況缺乏掌握感。當一個人感到無助、恐慌或對未來失去掌控時,最簡單且容易獲得的「食物」便成為了他們的選擇。一塊蛋糕、一份薯條,可能比任何言語的安慰來得即時,也更為有效。

減重的困境:回頭問問自己「為什麼吃?」

許多長期減重無果的人,其實需要停下來,問問自己:為什麼在某些時刻,會忍不住想吃?這種食物帶來的滿足,是否在彌補內心的某種匱乏?例如:

是不是在壓力之下,需要透過食物來減壓?

是否在孤單時,利用食物尋求陪伴的感覺?

是不是在低落時,通過美食來提升情緒?

我曾經在諮詢患者時,看到她的壓力荷爾蒙飆升,便問她最近是否經歷了什麼壓力源。雖然這些問題往往無法立即解決,但僅僅讓患者能夠說出壓力本身,就是一種紓壓。當我們能正視自己的心理需求,而非單純壓抑食慾,才有可能真正踏上減重的正軌。

從潛意識找答案:面對內在的傷口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曾說:「被壓抑的東西,總會以某種方式回來。("What is repressed finds a way to return.)」

若我們的進食模式源於內心未解決的創傷,這些創傷就會透過肥胖以另一種形式浮現。只有直面內心的傷口,才能真正治癒它。這不僅是一種解放,更是一種自我和解的過程。

肥胖的問題,不僅僅是卡路里的加減法,也不僅僅是運動與節食的結果。它是一種深層的心理投射,承載著愛、安全感以及壓力的釋放。我們必須先與自己的內心對話,尋找那些未被治癒的創傷,才能真正開始解決問題。

擁有直面自己的勇氣

減重的過程,是一場與自己和解的旅程。當我們能夠直面內心的恐懼、孤單與壓力,才能真正改變外在的身體狀態。正如榮格所說,我們的潛意識總是在幫助我們找到平衡。但這份平衡,必須靠我們的自覺來實現。

願我們都能擁有真實面對自己的勇氣。肥胖,或許不僅僅是一個問題,它也是我們內心最深處,向外界發出的求救訊號。解開這層訊號,找到內心真正的需求,才能真正邁向健康的未來。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