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中國嘉德2024秋拍本月盛大揭幕,現當代藝術專場集趙無極、吳大羽、林風眠、朱沅芷大師之作,精彩紛呈,不容錯過!

非池中藝術網
更新於 11月04日03:10 • 發布於 11月02日16:00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中國嘉德將在本月中旬隆重推出2024秋季拍賣會,並於北京嘉德藝術中心正式揭幕。本次秋拍將分為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將於11月13日至16日舉行預展,11月17日至19日進行拍賣。拍賣類別包括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瓷器及古董珍玩、古典家具及工藝品,珠寶翡翠鐘錶。第二階段則在11月26日至29日舉行預展,11月30日至12月3日進行拍賣。拍賣類別包括中國書畫、古籍善本、佳釀臻茗,郵品錢幣。

近年來,全球經濟普遍放緩,藝術市場也面臨不穩定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嘉德作為東亞地區的指標性拍賣公司,其表現自然引起相當關注。聚焦本次秋拍先行曝光的拍品內容,可見中國嘉德並未採取保守立場,仍堅定地呈現出一份精彩的陣容名單。當中不僅有來自大師級藝術家的作品,還包括當前市場上炙手可熱的年輕新銳,充分展現了中國嘉德多年來在華人藝術領域的深耕,及對於新一輩藝術家的探索與支持。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關注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專場,將由趙無極的經典作品重量領銜--〈06.10.68〉(Lot 187)、〈10.05.76〉(Lot 188)兩件佳作皆相繼在其藝術生涯的黃金時期完成,標誌著其藝術風格的關鍵轉變與昇華。每一筆畫皆蘊含趙無極對自然、生命及內在世界的思考,也帶出他一生對於色彩和形式的深刻探索,令人回味無窮,無疑是本次秋拍的注目亮點。其它重點拍品更包括:難得現身拍場的吳大羽〈射戟轅門〉(Lot 191),以及關良的大尺幅油畫作〈石門〉(Lot 184)、林風眠經典的京劇人物彩墨畫〈寶蓮燈〉(Lot 190),還有朱沅芷〈庭院七美圖〉(Lot 193)。這些作品皆展現了藝術家生涯中的重要創作主題,具有顯著的藝術價值和深遠的文化意義。

當代藝術方面同樣精彩可期。首先看到陳飛的雙連幅畫作〈目露凶光〉(Lot 216),在細膩繁複的場景中,女主角的犀利眼神彷彿自畫布穿透而出,強烈視覺張力與精湛技法,無疑將緊攫觀者目光。此外,同樣引人注目的還有歐陽春的大尺幅三連屏畫作〈國王山之一〉(Lot 237)、仇曉飛〈國營物〉(Lot 239)、以及陳可〈草堆上的小丑〉(Lot 235)。這些作品皆特別呈顯這些中堅輩藝術家的創作雄心,運用巨幅畫布的空間自由揮灑,其佈局之細膩、表現功力卓越,相信將為本次秋拍增添不少魅力,吸引眾多藏家貴賓參與盛宴。

以下精選拍品介紹: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Lot 201

藤田嗣治

玫瑰

1961 年emsp

布面 油畫emsp

33.3times24.5 cm.emsp

RMB:2,500,000-3,500,000

說明:

附東京美術俱樂部鑑定委員會所開立的鑑定證書

法籍日本藝術家藤田嗣治(1886-1968)以其獨特風格在巴黎畫派中佔有重要地位。他自日本學習西洋繪畫後,1913年抵達巴黎,深受蒙帕納斯藝術氛圍的影響,並與畢加索、莫迪里亞尼等名家成為好友,作品亦被巴黎盧浮宮美術館、東京國立現代藝術美術館及其他國際重要機構收藏。

藤田巧妙地融合東西方技法,自創「乳白色肌膚畫法」,並在20世紀20年代的巴黎畫壇聲名大噪。他的作品題材多樣,從裸女到靜物、風景與自畫像皆顯現出東西方美學的融會貫通。作品《玫瑰》便是其融合東西風格的經典之作。畫中,紅、黃、粉三色玫瑰栩栩如生,精緻的線條勾勒出花瓣與葉片,細膩而生動。玫瑰的姿態多變,有的盛開、有的含苞待放,背景則採用素雅的淺色調,襯托出玫瑰的絢麗和豐盈。藤田運用柔和的色彩與東方傳統的細線,為作品增添了一層寧靜優雅的氛圍,使觀者感受到東方的含蓄之美。

Lot 185

顏文樑

頤和園emsp

1950 年代

紙板 油畫

28times40 cm.emsp

RMB:4,500,000-6,500,000

顏文樑(1893-1988)是中國第一代油畫家的主要人物,同時也是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實踐者,曾參與蘇州美術專科學校的創辦,為中國現代美術的發展奠下基石。顏文樑的作品多以風景繪畫為主,畫風偏向寫實,且善於以西方的表現手法,融以東方的審美和民族精神。顏文樑汲取歐洲印象主義畫派的理念,經常運用色彩對比與色階層次展現光影的嬗變。他的用筆細膩凝鍊,入微詮釋自然的微妙變化,作品頗具清新氣息。〈頤和園〉中,顏文樑描繪了母親與孩子於湖畔散步的溫馨場景。畫中人物背向觀者,面朝遠方,仿若藉其姿態傳遞了一份對於未來的憧憬與盼望,含蓄而深情。

Lot 181

潘玉良

偎依

1950 年代

紙本 彩墨

54times36 cm.emsp

RMB:600,000-800,000

展出:

ldquo皇家藝術學院1958年展覽rdquo,1958年5月3日至8月17日,皇家藝術學院,倫敦

來源:

多蘿西middot薩瑟蘭女士舊藏

說明:

薩瑟蘭女士是英國《婦女雜誌》的編輯,負責許多歐洲作家和小說家的書籍編輯與出版,如Georgette Heyer等。在倫敦和埃塞克斯居住期間,她是一位藝術愛好者和收藏家,長期支持藝術及慈善事業。她的父親是英國著名主編David Sutherland,曾擔任多家報紙的主編和責任編輯,包括《曼徹斯特每日快報》《謝菲爾德每日電訊報》《旗幟晚報》和《帕爾馬公報》等,為推動社會進步和新聞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潘玉良(1895-1977)這位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的重要女性藝術家,儘管身處動盪的時代,卻未因此被命運擊倒,反而在生命的起伏中不斷探索藝術,卓越的藝術成就更為她的人生增添了傳奇色彩。潘玉良曾遠赴歐洲留學,這段經歷也促使她發展出融匯中西特色之風格,精妙展現對於空間縱深和光影的表現。此外,她也積極嘗試油畫、水墨、版畫、素描、雕塑等多種形式,展現出強大的創作能量。

此件完成於1950年代的彩墨紙本畫作,為潘玉良現存少見的動物題材創作之一。她以書法線條來勾勒對象輪廓,並以擦染手法營造似油畫的層次感,再結合短促交錯的線條肌理,使畫中主體更加突出,顯示其獨到技法。如題所示,一黑一白的兩匹駿馬於畫中相互依偎,展現出深厚而親密的情感連結。馬兒的表情與身姿流露一股優雅與和諧之美,並傳遞細膩而溫暖的感性氛圍。

Lot 184

關良

石門

1950 年代

布面 油畫

79.5times58 cm.emsp

RMB:9,000,000-12,000,000

發表:

《褒城石門洞宣傳畫片》,朝花美術出版社(一版一印),北京,1957年

《關良》,四川人民出版社,成都,1982年,編號10

《關良1900-1986》,華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第132頁

來源:

原藏家直接得自藝術家家屬

關良(1900-1986)的繪畫既以水墨展開為人熟知的戲曲人物畫系列,也同時涉足油畫,兩者在其筆下相互滋養,共同發展。良公的油畫多顯得自在的大氣,尤其在風景畫中,擅長將宏大的空間、複雜的色彩關係和質量結構單純化,但又同時傳遞景物的磅礴氣勢,延續了中國畫的寫意風韻,別具風格。此作為其少見的大尺幅油畫創作,描繪陝西石門洞的的自然奇觀,將山勢的險峻與起伏充分展現於畫布上。遠處的山巒層疊聳立,近景的清流輕盈流淌,兩者相映成趣,為觀者帶來心曠神怡之感受。此作創作於1950年代,值得一提的是,關良晚年曾重繪此景的同名作品,並在台北蘇富比創下其作品的拍賣紀錄,可見此題材在其藝術生涯中的重要地位。

Lot 190

林風眠

寶蓮燈

1970年代

紙本 彩墨

69times64 cm.emsp

RMB:8,000,000-10,000,000

發表

《改革中國畫的先驅者middot林風眠畫集》,台灣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台北,1979年,第67頁

《林風眠全集》(下卷),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天津,1994年,圖版214

林風眠(1900-1991)為中國首批赴法留學的藝術家,作品受到西方當時的現代藝術思潮影響,主張以西畫之格局,來表現中國畫的精神,開創出一條探索中西結合的現代藝術之路。1950年代初,林風眠移居上海,受好友關良影響,開始接觸傳統戲曲。日漸著迷於戲曲的他,自此更發展了一系列的戲曲人物畫作。

本件作品約完成於1970年代,是林風眠戲曲人物畫的代表之作之一,主題源於他鍾愛的傳統戲劇《寶蓮燈》。據悉,林風眠每每看戲都是有備而來,仔細記錄下表演者的臉譜花樣、服裝色彩和動作特徵,這些細節亦成為其日後創作的重要索引。在此作中,可見藝術家大膽跳脫現實框架的詮釋,融入民間剪紙、皮影戲及西方立體主義的元素,將畫面中三位主角形象予以平面化形式表現,並由光影、色彩經營出視覺反差,為傳統筆墨注入一股融合現代藝術的視覺張力。

Lot 199

林風眠

荷花

1970 年代

紙本 彩墨

45.8times68.7 cm.emsp

RMB:3,500,000-4,500,000

發表:

《林風眠全集:下卷》,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天津,1994年,第127頁

林風眠(1900-1991)於1970年代創作的《荷花》,呈現其將東西方藝術風格融合的創作理念。林風眠以淡雅的色調、柔和的筆觸,描繪了十二朵盛開與含苞待放的荷花。白色與淡粉色系的花瓣在畫面中層層綻放,呈現出華美及不失典雅的氣息。背景藍綠色的荷葉則襯托前方淡雅的花瓣所形成了強烈對比,使得畫面結構更加穩重而大器。作為中國現代繪畫的開創者之一,林風眠強調國畫改革並與西畫技法相結合,這幅作品便呈現了他在中國畫改良方面的開創表現。他運用水墨獨特的滲透感來營造出荷花的鮮明通透,同時以幾何化的構圖將荷花的姿態充分展現,結合了西方油彩的厚實感與中國水墨的空靈韻味,達到意境的多樣性與和諧清新,是其繪畫中少有的明艷、華美之作。

Lot 191

吳大羽

射戟轅門emsp

1980年代

布面 油畫

53times38 cm.emsp

RMB:9,000,000-12,000,000

發表

《中國新派繪畫宗師bull吳大羽師生展》,大未來藝術有限公司,台北,1996年1月,圖版12

《中國新派繪畫宗師bull吳大羽》,大未來藝術有限公司,台北,1996年7月,第119頁

《中國油畫開拓大師bull吳大羽畫展》,台北歷史博物館,台北,2001年3月,第112頁

《吳大羽》,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2003年11月,第136頁

《吳大羽》,大未來畫廊藝術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5月,第122頁

《吳大羽海派百年代表畫家系列作品集》,上海書畫出版社,上海,2013年7月,第99頁

《吳大羽作品集》,人民美術出版社,北京,2015年3月,第127頁

《吳大羽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廈門,2015年9月,第112頁

《飛羽掠天mdashmdash吳大羽作品集》,商務印書館,北京,2020年4月,第160頁

展出

ldquo中國新派繪畫宗師mdashmdash吳大羽師生展rdquo,1996年1月13日至2月6日,大未來畫廊,台北

ldquo吳大羽畫展ldquo,2001年3月8日至4月8日,台北歷史博物館,台北

ldquo吳大羽油畫藝術回顧展mdashmdash暨紀念吳大羽先生百年誕辰ldquo,2003年11月21日至12月10日,上海美術館,上海

吳大羽(1903-1988)是中國初代旅法藝術家的先鋒之一,堪稱中國第一代油畫開拓大師,將中國油畫發展帶向了新的境地。其畢生傳世作品僅159件油彩畫作,數量稀少,在市場上可說是相對難得。此件完成於1980年代的〈射戟轅門〉屬吳大羽生涯顛峰期的經典作品之一,過去曾在多地展出,且出版和著錄眾多,來源可靠。此件作品以同名京劇為靈感,吳大羽藉其所擅之抽象語彙,結合炫麗色彩,加上精心的構圖,生動地演繹劇作中強烈的情感張力與動勢。細觀可見其大小筆觸錯落有致,線條則疏密交錯,表現極具張力性格,並同時體現著故事情節的錯綜發展,帶來豐富的視覺體驗。

Lot 192

朱沅芷

我的畫室

1939年

布面 油畫

64.5times54.3 cm.

RMB:1,500,000-2,000,000

發表

《朱沅芷》,大未來畫廊,台北,1995年,第52頁至第53頁

《世界名畫家:朱沅芷》,河北教育出版社,石家莊,2014年,第70頁

展出

ldquo朱沅芷個展rdquo,1995年8月19日至9月5日,大未來畫廊,台北

Lot 193

朱沅芷

庭院七美圖emsp

1939年

布面 油畫

122times102 cm.emsp

RMB:6,000,000-8,000,000

發表

《朱沅芷》,大未來畫廊,台北,1995年,第54頁至第55頁

展出

ldquo朱沅芷個展rdquo,1995年8月19日至9月5日,大未來畫廊,台北

旅美華裔藝術家朱沅芷(1906-1963),其一生經歷多次遷徙,15歲自廣東移居美國,1927年,朱沅芷受法國穆哈特王室邀請前往巴黎,深受西方藝術風潮薰陶,也融入更多中國文化元素,以東西融合為創作目標。隨著時代動盪,他數度往返巴黎與紐約,並在1932年成為首位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參展的華人藝術家,從此奠定其在現代藝術史上的地位。朱沅芷以其「鑽石主義」的核心風格,強調色塊對比、菱形分割,展現東方哲思與西方前衛藝術的融合,成為二十世紀中具有代表性的華裔藝術家。

《我的畫室》是朱沅芷對自我空間的詮釋,畫中以菱形構圖呈現出室內的安靜與規律感。透過冷靜的藍灰色系與鮮豔的紅、黃等色彩對比,勾勒出畫室內家具與器物的輪廓。朱沅芷以立體主義風格創造出畫面中的視覺張力,畫室不僅是他的創作空間,更是思想的棲息地,靜謐而富有深意。此作品將他的「鑽石主義」表現得淋漓盡致,透過菱形分割和多樣色彩,讓畫面既具秩序又充滿變化,帶領觀眾進入他的藝術世界。

《庭院七美圖》則展現朱沅芷對東西方美學的探索與融合。作品中描繪了七位女子,以東方美學中的意象如花卉、庭院等元素為背景,結合西方的色彩運用與構圖方式,塑造出既傳統又現代的視覺效果。畫面中的女性形象靜謐而端莊,呼應著東方美學的內斂,然而,色彩的運用與線條的分割則透露出現代主義的氣息。這件作品展現了朱沅芷在藝術上不斷突破文化界限,試圖融合東西方美學語彙的努力。

朱沅芷的作品展現了他對文化與藝術的深刻理解,透過色彩、構圖與符號的運用,他將自我置於東西方文化交會的中心,體現其世界公民的視野。無論是對自我空間的描繪,還是對東方意象的詮釋,他的作品皆蘊含著豐富的象徵意涵,並反映出他對時代變遷的敏銳洞察力。朱沅芷以「鑽石主義」的藝術理念,將東西方的美學元素融合在一處,成就了他獨特的藝術風格,亦為現代華人藝術史留下了重要的篇章。

Lot 187

趙無極

06.10.68emsp

1968 年

布面 油畫

96times105 cm.emsp

RMB:15,000,000-20,000,000

發表

《趙無極》,Hier et Demain Editions 巴黎 法國 及 Ediciones Poligrafa 巴塞隆納 西班牙,1978年,第294頁

《趙無極》,Rizzoli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紐約,1979年,第294頁

《趙無極》,Editions Cercle drsquoArt 巴黎,1986年,第334頁

《趙無極回顧展》,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1995年,第156頁

《山中瑰寶mdash山美術館典藏精選展》,山美術館,高雄,2000年,第24頁

《山中傳奇mdash邂逅西洋大師名作》,山藝術文教基金會,台北,2003年,第19頁

《收藏有藝事》,藝術家出版社,台北,2014年,第64頁

《趙無極作品編年集-第二冊 1959-1974》,Editions Flammarion,巴黎,2023年,第185頁

《大道無極mdashmdash趙無極百年回顧特展》,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杭州,2023年,第171頁

展出

趙無極回顧展,1996年1月,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

ldquo山中瑰寶mdash山美術館典藏精選展rdquo,2000年7月,山美術館,高雄

ldquo山中傳奇mdash邂逅西洋大師名作展rdquo,2003年3月,上海美術館,上海

ldquo山中傳奇mdash邂逅西洋大師名作展rdquo,2003年4月,四川美術館,成都

ldquo收藏有藝事rdquo,2014年4月,中正紀念堂中正藝廊,台北

ldquo大道無極mdashmdash趙無極百年回顧特展rdquo,2023年9月20日至2024年2月20日,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杭州

趙無極(1920-2013)的生涯中期,特別是1950到1970年代,他的抽象作品漸臻成熟並達到巔峰。此一時期的趙無極深受歐美藝術風潮的啟發,特別是抽象表現主義的影響,但同時也回歸中國書畫的線條與意境,開創出具個人標誌性、蘊有東方氣韻精神的抽象語言。本作《06.10.68》堪稱趙氏1960年代黃金時期的經典代表作之一。在近乎正方的畫面上,他以沉著的棕褐色為基調,結合豪放有力的筆觸,揮灑出雄渾的磅礴氣韻。關注畫中區塊更可見其筆勢的躍動,僅由趨近單一的色系演繹出無窮變化,展現其對色彩與結構的純熟掌握。

值得一提的是,趙無極並未以濃重色彩覆蓋全幅,而是在底部巧妙留下一道留白,藉此構圖方式營造出一種特殊的對比關係。在重與輕、空與滿的相互抗衡之間,也似乎被視為某種欲稍作停歇的訊息,巧妙地揭示出他內在複雜交織的情感動態,與對安寧和諧狀態的探索及嚮往。

Lot 188

趙無極

10.05.76emsp

1976 年

布面 油畫

116times89 cm.emsp

RMB:14,500,000-20,000,000

發表

《趙無極》,Hier et Demain Editions 巴黎 法國 及 Ediciones Poligrafa 巴塞隆納 西班牙,1978年,第305頁

《趙無極》,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紐約,1979年,第305頁

《趙無極》,Le Cercle drsquoArt 巴黎及 Ediciones Poligrafa 巴塞隆納,1986年,第344頁

進入1970年代後,趙無極的繪畫風格開始轉向變革,突破原有的畫面佈局,展現出更為多樣且豐富的結構。他自由地調度畫面,時而凝聚,時而疏散,虛實交錯。難以名狀的空間感隨著其遐思流動,遂在筆下自然成形,開闢出一種更加深邃卻又自在的意境。與此同時,趙無極並開始試驗油彩的不同質地效果,將更多的水墨意趣入畫,營造出濃、淡、乾、濕相間的墨彩表現。

《10.05.76》亦是見證此一時期風格變化的佳作,可見趙氏減少線性銳利的姿態表現,其筆觸轉為更加地柔和、圓潤,巧妙與空間相融為一體,且在此其中,應用了不規則的色塊,來形塑畫面的平衡。縱然是抽象性的表現,色彩間的律動宛若帶有自然的提示,引人聯想至天地景觀,展露有機的生命力量。

Lot 237

歐陽春

國王山之一(三聯作)

2006 年

布面 油畫

190times130 cm.times3

RMB:4,800,000-6,800,000

發表

《王:歐陽春》,Fluid EditionsampTimezone 8,香港,2010年,第66頁至第67頁

展出

ldquo王rdquo,2010年10月2日至2011年1月9日,柏林收藏家美術館,柏林,德國

ldquo王rdquo,2011年3月2日至6月11日,奧地利國家美術館,維也納,奧地利

中國七〇後代表性藝術家之一歐陽春(1974-),其創作隱晦地揭露了人性中的權力貪婪與成敗,此件三聯作《國王山之一》亦是歐陽春在2000年創作的「王」系列其中的代表作之一,這一系列也曾在德國柏林收藏家美術館、奧地利國家美術館展出。歐陽春以各種奇幻與神秘的王者形象,與蘊藏著強烈的原始力量的天真筆觸,似乎在訴說著光輝與陰暗交織的人生體驗。

作品以厚重的油彩和狂放的筆觸,描繪國王頭顱層層堆疊,表現出在輝煌權力之後的殘局。畫面中的金色顏料,令人聯想到克林姆式的奢華,同時也暗示著歷史王權的終結與命運的殘酷。歐陽春透過層層刮擦的背景色,營造出如格哈德・李希特(Gerhard Richter,1932-)繪畫技法般的錯位動感,使觀者仿佛穿梭於不同時代的權力故事中。

Lot 242

韋嘉

刺菁 II

2008 年

布面 丙烯

250times200 cm.emsp

RMB:1,500,000-2,000,000

發表

《照亮銀色無垠 韋嘉新作》,谷公館當代藝術有限公司,臺北,2008年,第80頁至第82页

《韋嘉2004-2008》,星空間,北京,2008年,第08+2頁

《自旋mdash新世紀的十年》,中國今日美術館出版社有限公司,香港,2012年,第124頁至第125頁

展出

ldquo韋嘉2004-2008rdquo,2008年10月15日至11月15日,星空間,北京

ldquo照亮夜色無垠rdquo,2008年6月14日至8月3日,谷公館,臺北

ldquo自旋mdash新世紀的十年rdquo,2012年9月1日至28日,今日美術館,北京

韋嘉(1975-)畢業於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求學期間即在版畫領域獲得許多重要獎項,自2008年後,韋嘉逐漸打破了早期版畫作品中的精確風格,轉而追求更為直接且強烈的表達,他不再以青春和日常為主題,而是將視野擴展至更普世的人性與哲學,探討個體在社會中的價值與命運,也反映著當代人身處於不確定環境中的心理狀態,映照出人生中無法預測的動盪與沉重。

《刺菁 II》正是這段轉變時期的突破性作品。畫中描繪了古羅馬的殉道者聖巴斯弟盎,其雙臂受綑綁並被亂箭所射死的場面。以流動、潑灑的顏料和粗獷的筆觸刻畫出主角周圍的黑暗與混沌。韋嘉在作品中融入了既具象又抽象的表現手法,人物的輪廓隱約出現於濃密的筆觸間。此件作品也曾於北京星空間與臺灣谷公館等多個重要空間展出,是韋嘉此一創作階段的重要標誌。

Lot 243

韋嘉

拳來到

2005 年

布面 丙烯

250times200 cm.emsp

RMB:1,200,000-1,800,000

發表

《野蠻春天:韋嘉1999-2006》,星空間,北京,2006年,第20頁至第21頁

《韋嘉2004-2008》,星空間,北京,2008年,第05+5頁

《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歷程1979-2009》,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年,第540頁

相較於上一件作品《刺菁 II》,是韋嘉於2010左右逐漸發展出來,以粗曠且具有流動性的背景,搭配細膩中卻又帶有一絲抽象筆觸的人物,描述出看似在永恆之中,卻又帶有萬千變化的狀態;《拳頭來到》則是韋嘉更早期的作品風格,該件作品打破了古典繪畫與版畫創作之間的界線,韋嘉在畫面的結構當中運用了平面化的人物與場景的分割處理,但卻又融入古典繪畫中,具有舞台性表現的人物配置與光影處理,進而形塑出看似交織不同時空維度的嶄新繪畫風格。值得一提的是,該件作品尺幅巨大,在創作形制的表達上,也跨越了版畫創作的邊界與限制;再者,該件作品內容探討了人與社會群體間的狀態,也暗示著藝術家未來更進一步的創作走向,足見其創作生涯上的雄心壯志。

Lot 244

黃宇興

寶島

2015 年

布面 丙烯

145times230 cm.emsp

RMB:2,000,000-3,000,000

Lot 245

黃宇興

河流

2014 年

布面 丙烯

175times230 cm.emsp

RMB:1,600,000-2,000,000

Lot 246

黃宇興

氣泡

2015 年

布面 丙烯

190times250 cm.emsp

RMB:1,500,000-2,000,000

發表

《沖積mdash黃宇興2005-2015》,上海民生美術館,上海,2015年,第169頁

展出

ldquo沖積mdash黃宇興 2005-2015rdquo,20ss15年9月5日至10月4日,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上海

此次中國嘉德2024秋季拍賣會隆重呈現了黃宇興的三件鉅作系列,分別為「寶島」系列、「河流」系列、「氣泡」系列。黃宇興1975年出生於北京,2000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2015年獲得首位「余德耀美術館項目空間」受邀藝術家進行創作的殊榮。他的繪畫特質在不受限於某一個特定的理想形象的再現與轉譯,而是試圖還原這些物體本身帶給人類的心理印象,像是他透過這些呈現於作品中的斑斕色彩,帶給觀者沉浸於某種精神的狀態之中;也因此他的繪畫路徑具有一種由內在而生長的能動性。

熒光色是其特有的創作符號,他曾論及熒光色是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顏色,正如同礦物質的顏色是屬於敦煌那個時期的顏色一樣,熒光色為刺激感官的獨立顏色,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獨有的光譜。此外,為了讓畫面有強烈的效果,藝術家也大幅改變了顏料的黏性,有時候他會將敞開的罐子放在室外一段時間使其徹底乾燥,再用其將作品上色後,使用更為濕潤的油覆蓋,製造出閃耀光芒般的效果。

在「寶島」系列中,黃宇興透過其它不同的觀看機制,進一步的塑造了超維度的虛幻場域,並呈現出時間、人類、世界之間的錯綜複雜關係,特別是它們彼此之間如何相互抵觸與消彌;人類的生命狀態中的主體性和世界環境中的客體性,在其看似流動與幾何性的畫面結構下,不停地相互轉化。而於「河流」和「氣泡」系列中,我們同樣也可以看到流動和靜止的生命循環,黃宇興巧妙的將「人」的語義概念,進行抽象化的解構與再生成,形塑出其獨特觀看世界的生命及歷史光譜。

Lot 239

仇曉飛

國營物

2010 年

布面 油畫

300times380.5 cm.emsp

RMB:4,500,000-6,500,000

發表

《仇曉飛》,博而勵畫廊,北京,2010年,第43頁至第44頁

展出

ldquo登樓去梯:仇曉飛個展rdquo,2010年9月4日至10月10日,博而勵畫廊,北京

ldquo自旋mdash新世紀的十年rdquo,2012年9月1日至28日,今日美術館,北京

ldquo絕對收藏指南rdquo,2015年6月8日至8月8日,四方當代美術館,南京

中國「新現實主義」代表藝術家之一的仇曉飛(1977-),其作品探索個人記憶與國家歷史的深層意涵。此件《國營物》是他藝術生涯中的重要作品,該作品於2010年在北京博而勵畫廊的個展「登樓去梯」中首次展出。仇曉飛透過厚重的油彩基底做出層次鮮明的筆觸,還原典型的國營單位場景,呈現中國特定時代的集體記憶與情感。

畫面中的桌椅、窗簾等元素充滿了穩重的安定感,具有喚起觀者對過去國營體系生活的懷舊情懷。在色彩運用上則以黑、灰、白描繪場景,呈現歲月流逝的氛圍,但在畫面中央卻出現一個暖色明亮的圓錐體,打破了整體的灰調,使其帶有超現實的質感,似乎也象徵著記憶深處的某種純粹與象徵性的精神結晶。《國營物》展現了仇曉飛將現實主義與表現主義相融合的創作風格,以微妙的視覺語言傳達了對時代記憶的反思。

Lot 240

唐永祥 / TANG YONGXIANG(b.1977)

有紅綠色塊在一個空間裡,還有一些耳朵

2015 年

布面 油畫

150times180 cm.

RMB:300,000-500,000

發表

《唐永祥 2009-2017》,魔金石空間,北京,2018年,第48頁

展出

ldquo唐永祥個展rdquo,2015年9月5日至10月18日,魔金石空間,北京

唐永祥(1977-)的創作不拘泥於和諧的構圖,甚至刻意打破視覺平衡,為作品注入一絲不和諧的張力。他的創作以生活中的拍攝照片作為創作基礎,進行長時間的拉鋸與調整,將現實日常的圖像進行抽象化與心理化,使觀者在破碎的視覺中感受到微妙的連貫性,他不以強烈的敘事或意義為導向,而是透過持久的觀察和偶然性的指引,對圖像進行拆解與重組,讓具象形象逐漸邁向抽象,形成了獨特的視覺結構。

這幅2015年作品《有紅綠色塊在一個空間裡,還有一些耳朵》展現了其典型的創作方式,畫面中由紅綠色塊構成的空間與片段化的耳朵圖像,讓人聯想到懸掛的衣物,卻未真正指向任何具體情境。在畫面的製作過程中,唐永祥經由層層覆蓋與顏料的多次調整,使具體形象逐漸隱去,留下碎片化的視覺符號,並強調負形在畫面中的焦點。這些色塊和線條既模糊又清晰,微妙地表現出一種不確定性與即興感。

Lot 235

陳可

草垛上的小丑

2011 年

布面 油畫

180times350 cm.emsp

RMB:3,000,000-5,000,000

發表

《陳可》,The Ministry of Art,美國、Kehrer Verlag,德國,2016年,電子封面,第172頁至第173頁

陳可(1978-)的藝術實踐過程既交融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藝術,也反映著個人經歷,作為見證中國高速發展的一代,並具有「75後」世代的集體回憶。陳可的早期作品經常描繪一個脆弱的小女孩在超現實場景中掙扎,折射出藝術家過往的生命經驗與童年回憶。她透過繪畫重拾過去的美好時光,構築純淨的童話世界,以短暫逃避現實中的脆弱,《草垛上的小丑》便是這樣的代表作之一。

《草垛上的小丑》描繪隻身一人的小丑孤立地站在草垛上,身處一個無關過去未來、時間停滯的世界,似乎見證文明的荒蕪與終結。畫面前景的黑色塊面如同舞台的上下分界,觀者猶如台下的觀眾凝視著舞台上孤獨的小丑,感受無盡的孤寂與迷茫。這件2011年的作品也延續了陳可從2010年開始採用的散點透視風格,透過大尺幅畫作展現出她對空間與視角的多面探索。

Lot 216

陳飛

目露凶光(雙聯作)

2010 年至2011 年

布面 丙烯

190times200 cm.times2emsp

RMB:6,800,000-8,800,000

發表

《陌生人:陳飛》,中國今日美術館出版有限公司,香港,2011年,第64頁至第65頁

《中國當代藝術新世代》,中國青年出版社,北京,2012年,第26頁

《目光所及mdash後金融危機時代的中國新繪畫》,保利藝術博物館,北京,2014年,第8頁至第9頁

《Chen Fei》,DISTANZ Verlag,柏林,2016年,第16頁至第17頁

《人形萬象mdash加藤泉 times 陳飛》,入善町下山藝術之森發電所美術館、貝浩登,日本,2016年,圖版

展出

ldquo陌生人mdash陳飛個展rdquo,2011年11月19日至30日,今日美術館,北京

ldquo目光所及mdash後金融危機時代的中國新繪畫rdquo,2014年11月6日至12日,保利藝術博物館,北京

ldquo人形萬象mdash加藤泉times陳飛rdquo,2016年9月18日至12月18日,入善町下山藝術之森發電所美術館,日本

《目露凶光》是中國藝術家陳飛(1983-)在2010至2011年間創作的雙聯畫作,其超現實主義的風格與深邃的情感張力,成為陳飛藝術生涯中的重要代表作。作品描繪一名神秘的黑髮女孩,身穿色彩鮮豔的寬大毛衣,騎著一匹無外皮而露出肌肉組織的駿馬,緩緩穿行在繁茂的綠葉叢林中。馬匹裸露的肌肉,對應陳飛過去作品中經常出現的「肌肉人」,顯得冰冷而充滿機械感。這匹馬彷彿是女孩唯一的「朋友」,而女孩傾著頭露出帶著懷疑和警戒的炯炯目光,如同隱匿於暗處的光芒,似乎能穿透周圍的植物,直視觀者內心,更夾雜著一絲不可預測的力量。

陳飛的作品美學受到主流文化,尤其是漫畫和動漫的影響,其繪畫充滿細節,從繁盛糾結的植物到女孩的肢體與眼神勾勒如電影劇照般橫向展開,其將電影鏡頭語言融入平面繪畫中,顯示著他對視覺敘事的敏銳掌握。他捕捉住瞬間中人物內心的情感糾葛,以超現實的場景傳達觀眾難以忽視的心理衝擊。

Lot 211

季鑫

有富士山的房間

2021 年

布面 油畫

150times120 cm.emsp

RMB:400,000-600,000

發表

《季鑫:裊晴絲》,蜂巢當代藝術中心,松美術館,北京,2024年3月,第126頁

展出

ldquo季鑫:出神午後rdquo,2021年9月11日至11月7日,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北京

季鑫於1988年出生江蘇南通,並於2010年取得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學士學位後,在中國美學院繼續深造。2012年赴巴黎交流,期間屢獲大獎,如鳳凰藝術獎學金、馬利藝術創作獎、羅中立獎學金等,一年後獲得碩士學位畢業,成為專職藝術家。季鑫長期專研尼德蘭畫派、文藝復興時期繪畫,並對法國藝術家巴爾蒂斯(Balthus)化中的想像界感興趣,同時也著迷於中國傳統仕女畫。不過他並非僅是單純地進行東西方繪畫元素的挪移,而是將其個人內在對於世界及文化的解讀,融入自身的感官經驗與涵養之後,將東方文化中的情韻特質完美的和西方古典繪畫技巧中的表現方法融合,形塑出極具人風格的「宋氏美學」。在他筆下的人物的肢體刻意的被優雅延展,並搭配圓熟嫺雅、輕巧活靈的神情,呈現出清雅恬靜,如同暗香疏影般氣質,令觀者記憶深刻,過目難忘。

再者,季鑫更被藝術界讚譽為八五後「黑馬」,並於2017年藝術家進入個人創作生涯的成熟時期,在國內外舉辦過多次個展。作品迄今被邁阿密當代藝術中心(ICA Miami)、北京X美術館、上海龍美術館、上海寶龍美術館、南京德基美術館、南京金鷹美術館等重要文化機構典藏。到了2023年更是成為國際知名藍籌畫廊Almine Rech的代理藝術家,作品至今一畫難求,本次秋拍實屬難得一見的購藏契機。

Lot 219

張子飄 / ZHANG ZIPIAO(b.1993)

心臟 04

2021 年

布面 油畫

220times120 cm.emsp86 5/8times47 1/4 in

RMB:300,000-500,000

展出

ldquo張子飄:心錨rdquo,2021年9月8日至10月9日,Salon 94畫廊,紐約

張子飄1993年出生中國北京,2015年畢業於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藝術學士,目前生活和工作於中國北京。其作品風格鮮明,擅長以相互交纏的線條與扭曲的形態入畫,並進一步的打開對於人體和有機物質的探討,如心臟、植物、水果等。在張子飄游離於具象與抽象之間的繪畫風格當中,除了承載了對於美感、快感、慾望的隱喻以外,同時也在這些個創作的過程裏面,消彌了混亂與平衡之間的二元對立性。此外,在這個看似兼容擴張與內縮性畫面結構當中,藝術家更是將事物的一體兩面揭露而出,如繁華與陰暗等;她不僅延展了觀者對於物理性中的視覺感知,並直指隱藏在人類精神共鳴中,心理層面的種種意識。儘管她的創作可能受柴姆bull蘇丁(Chaim Soutine)、弗朗西斯bull培根(Francis Bacon)、喬治亞bull歐姬芙(Georgia OrsquoKeeffe)及珍妮bull薩維爾(Jenny Saville)等藝術家的啟發,但卻難以被定義在特定的風格發展之中;她以看似具有強烈身體感、恣意揮灑的創作形態,不停地擴充我們對於繪畫的想像,以及可被承載的意義邊界。

Lot 17

黃敏俊

光線2號

2017 年

布面 油畫

90.5times71.5 cm. 35 5/8times28 1/8 in

無底價

發表

《新bull光色論:光色合一與原色之再定位》,秋魚藝術品有限公司,台北,2018年3月,第81頁

展出

ldquo光色合一mdash黃敏俊個展rdquo,2017年12月30日至2018年2月28日,秋刀魚藝術中心,台北

ldquo光色合一再辯證:黃敏俊「新光色論」的視覺光譜及其超自然性rdquo,2020年9月27日至12月27日,耘非凡美術館,台南

「光」對於黃敏俊(1971-)來說不僅是生命之源,長期以來更持續作為其個人創作的主要課題。黃敏俊將數十年時間投入研究光的原理,聚焦於色彩與光的共構關係,探討了其所謂「光色合一」的色彩理論。多年來,並持續由不同系列之創作,推進其理念與論述的具體實踐。此件作品乃是出自黃敏俊發展的《光線》系列,構圖上以十字光線為主體,以抽象形式表達他對光的深刻理解和探索。黃敏俊以光與色料三原色,所統一出全新的光色三原色mdashmdash洋紅、黃、鮮綠,精妙地運用這些顏色,形成漸變層次的畫面,表現光的流動與變化。作品挑戰了傳統的色彩觀念,引領人們重新思考視覺經驗的本質。

加入【非池中藝術網】LINE@,藝文展覽訊息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